
西安昆侖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創新提升能力,形成了實現“622”目標思路與措施的“一二三四”的發展新戰略,即“一”是實現一個目標:“622”戰略第二步翻番目標,2009年銷售收入較2006年再翻一番;“二”是用好兩個機遇:實施“十一五”規劃、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抓好十六大精神帶來的觀念更新的機遇和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施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帶來的軍品發展的機遇;“三”是推進三個戰略:科技興企、人才強企、管理創新戰略,建立小口徑火炮武器系統國家級技術中心,打造高素質的三支人才隊伍,初步建成創新型企業;“四”是落實四項措施:軍品研發、民品開發、研保技改、管理強化,努力提升發展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把公司建成國際先進的小口徑火炮武器系統的科研生產中心和現代化的軍民結合型企業。
要實現發展戰略,公司必須在提升五個能力上下功夫。
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堅持市場導向,落實項目責任制,聯合研發,創新產品,努力形成以軍為本、以民為主、以工業性作業為輔,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實施“12244”的軍品市場開發計劃,即航炮做好一個鞏固,繼續鞏固和發展航炮市場;海炮抓好兩個進入:鏈式炮開發外貿、裝甲兵兩個市場;重點產品做好陸海空天四軍市場的宣傳推銷工作;外貿市場打造四個品牌。加強售后服務工作,堅持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建立完善管理服務、技術服務、現場服務三支隊伍,實現由單一排障維修向全方位服務的轉變。
民品發展實施“311”計劃。實施寓民于軍、軍民鼎立、寓軍于民的民品發展三步走策略,擴大汽車電子公司、液壓傳動公司、裝備制造公司產銷規模,開發一個支柱民品項目,建成一個優勢機加基地,逐步向兵裝集團公司的主導民品靠攏。昆侖汽車電子公司計劃3年投入1 050萬元改造生產線,開發德國博世公司泵殼、德爾福北京公司國產化項目、聯合汽車電子公司氧傳感器與碳罐部件組裝等5個新產品,參股西安華通電鍍有限公司,確保銷售穩步增長,到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6 000萬元,力爭1億元。昆侖液壓傳動機械制造公司3年實施固定資產投資近千萬元,大力開發新產品,到2009年形成托泵系列油缸、泵車系列油缸、挖掘機系列油缸、終端產品4個支柱,實現銷售收入5 000萬元。
適度發展工業性作業。利用公司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及生產單位的整體實力,走部件生產、整機總成生產的道路,力爭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機電制造支柱項目。
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能力
以建立技術、技能、管理三支人才隊伍為目標,深化改革,建立人力資源管理新機制,進一步完善人員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機構能設能撤的格局。到2009年形成“6211”的人員結構,即技能人員占60%、科技人員占20%、管理人員占10%、其他人員占10%,中層經營管理者控制在百人以內,員工人均年收入達到3.6萬元以上。
一是建立動態用工機制,引進高端人才。形成長期合同工、短期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工并存、動態高效的用工機制;建立和完善員工的準入、退出機制;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對于關鍵崗位和一般崗位分別簽訂期限不同的勞動合同,期滿視個人表現和企業需要決定去留,逐步打破就業終身制。打破單一“招生”的進人渠道,聘用企業急需的各類人才,引進一批高端人才。
二是建立干部動態管理機制,多渠道選人用人。公開選拔35歲以下的年輕人進入后備干部隊伍;建立干部退出機制,并明確退出的年齡標準和使用渠道;建立干部任期制,限定干部在同一崗位、同一系統任職的時間,促進干部之間換崗交流,打造復合型的干部隊伍。
三是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努力激發全員的創造活力。借鑒“寬帶薪酬”的基本原則,根據崗位分類的不同,確定不同類型的分配模式,增加績效浮動部分的比例,完善崗位績效工資制,明確績效考核責任單位和考核內容,年度考核指標納入標準化管理體系。建立企業年金等保障激勵制度,進一步完善企業的長效激勵機制。
四是調整組織機構與人員結構。根據實際制定具體壓縮目標,壓縮機構10%以上,明確人員結構調整目標,提高科技和技能人員的比例,較大幅度地降低管理人員的比例。
提升統籌配置能力
堅持市場導向、戰略導向、項目導向的原則,加強戰略規劃與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實現第二步目標。

一是加強財務管理,合理配置資產,提升贏利能力。全力推進四項工作:強化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資金預算管理及融資力度,加強資金使用調控;改革財務監控模式,實施多元化的財務管理機制,針對二級單位的不同情況實行財務經理或會計人員委派制,提高公司財務核算及管理水平;快速推進會計電算化工作,建立財務精細化管理模式,搭建電算化兩級核算平臺,共享會計網絡資源;堅持開源節流、降耗增效、全員參與、注重細節的原則,實施成本風暴,確保成本在2006年的基礎上降低較大幅度。
二是創新工藝技術體系,合理配置技術資源,提升支撐能力。突出四個重點:建立小口徑火炮武器系統國家級技術中心,夯實基礎科研與技術基礎;實施“五個一批”的技術發展規劃,即突破一批關鍵制造技術,推廣應用一批先進適用工業技術,擁有一批設計與制造知識產權,建設一批數字化生產單元和生產線,建立一批設計、制造規范和工藝資源數據庫;圍繞型號工程項目和主導產品,大力實施技改,建立適應實現第二番目標的總裝生產線,改造特種工藝生產線,建立符合現代管理的物流中心;整合工藝技術隊伍。
提升基礎管理能力
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夯實跨越發展的基礎,不斷提高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效能。根據第二番的生產經營科研任務,突出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兩個重點。
一是創新生產管理,努力提升生產能力。大力推行精益生產、清潔生產,實現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確保全面完成年度生產任務。抓好四項重點工作:超前準備、超前安排。合理編排生產計劃,做到年、季、月統籌兼顧;逐步推行拉動式的生產管理模式,做到在必要的時間內,用必要的勞動,按必要的數量,生產必要的零部件,減少生產中不增值的工作環節;采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管理手段,實施看板管理,確保各生產環節準時、合理、協調運行,達到配套品種、產量、工時、設備負荷四均衡;完善小核心、大協作的生產體系,實現生產組織社會化,迅速擴大生產規模。
二是創新質量管理,努力提升控制能力和產品實物質量。抓好五項工作:開展主題質量活動,抓住提高產品實物質量主線,突出外購外協件、生產過程、檢驗試驗控制,打造名牌精品;大力開展質量創新活動;深入實際,提出辦法,改進管理,做到常抓不懈;進一步強化全員質量意識,提高遵守程序文件和質量制度的自覺性;不斷推動技術進步,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質量與可靠性專業技術的提高推動產品質量的提高,形成質量工作的良性循環;不斷改善質量保障條件,實施質量方向的技術改造,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增強質量工作的有效性。
提升保障促進能力
堅持融入中心、提升能力、構建和諧、推進跨越的工作方針,不斷加強黨的思想、作風、組織和制度建設,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和企業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更加關注民生,努力發展員工利益,構建產品和諧、組織和諧、人際和諧、機制和諧、文化和諧、環境和諧、社區和諧的和諧企業,為實現第二番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著力加強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扎實推進“四好”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著力優化黨建管理,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著力改進思想工作,扎實推進和諧企業建設;著力塑造先進典型,扎實推進文明文化建設;著力提升載體功能,扎實推進活力昆侖建設,發揮好政治核心、戰斗堡壘、先鋒模范三個作用,為打勝開局之戰提供堅強保證。
(李儉系西安昆侖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振興系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