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規性”貿易壁壘是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運用不當也會損害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通過建立適合我國的“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政治經濟模型,并對模型進行詳細分析,研究發展中國家如何對“合規性”貿易壁壘進行合理的運用,以達到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統一。
關鍵詞:“合規性”貿易壁壘;政治經濟分析;外國利益集團
中圖分類號:F7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3-0026-03
一、“合規性”貿易壁壘
所謂“合規性”貿易壁壘,是指那些在名義上符合或不違背WTO的有關規則,以維護公平貿易、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及動植物健康為依據,但實質上保護了本國產業和市場的貿易壁壘,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等。
“合規性”貿易壁壘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1)“合規性”貿易壁壘在名義上是合規的,即是WTO所允許的;(2)這些貿易壁壘必須要滿足一定的實施條件:根據WTO的相關規定,在滿足一定的實施條件的前提下,才可以實施;(3)實質上起到了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作用。
買冰箱,是買海爾的還是松下的意義并不顯得重要。因此,公共場合使用的產品,品牌所擁有的意義和象征顯得非常重要。由此,使用場面是公共還是個人的區別是影響產品的意義和象征的重要因素,企業營銷者在構建產品銷售戰略時必須時常留意。
不論是對個體消費者行為還是對消費者行為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消費者行為分析是市場營銷中4P的基石,錯誤的消費者行為分析將導致營銷4P戰略的失敗。綜上所述,通過基于消費者相互作用對新產品的擴散過程與參照群體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應開發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產品與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最后贏得顧客和市場。
“合規性”貿易壁壘是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運用不當也會損害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筆者通過建立適合我國的“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政治經濟模型,通過對模型的詳細分析來討論象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應該如何對“合規性”貿易壁壘進行合理的運用,以達到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統一。
二、政治經濟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盛斌(2002)在西方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比較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貿易保護的政治經濟模型,該模型主要討論了國內要素對本國的最優保護水平的影響,筆者將該模型應用于“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政治經濟分析中,并且借鑒Grossman和Helpman(1992,1993)的模型的基本思路,進一步考慮了我國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對外國利益集團所產生的影響,以及他們的反應對本國的“合規性”貿易壁壘的運用所產生的政治經濟效應,進而得出在考慮國際政治形式和關系時,我國如何對“合規性”貿易壁壘進行合理的運用。
假設一國的商品和要素市場是完全競爭的,要素供給無彈性,該國所面臨的國際價格是外生不變的,為簡單起見,忽略利益活動的“搭便車”行為①,忽略各種“合規性”貿易壁壘在限制進口方面的區別。
在需求方面,該國共有l居民,每個居民的偏好相同,典型居民的效用函數為②:
其中v(g)表示每個居民的間接效用函數。由(3)可知每個居民的總的效用等于總的支出e加上消費者剩余。
每個居民的在需求方面的總的支出e等于供給方面的總的收入,而總的收入包括兩個部分:社會勞動收入和政府對居民的轉移支付。第一部分社會勞動收入包括生產基數商品z所獲得的收入和生產商品xi(i=1,2…n)所獲得的收入:假設生產各種商品的規模報酬不變,生產基數商品z只需要投入勞動力,且一單位勞動力生產一單位的商品z,由于是完全競爭市場,因此工資率等于商品的邊際價值,即價格1。對于商品xi的生產,需要投入勞動力和一種特殊生產要素,假設勞動力可以在各個部門之間自由流動,勞動力和特殊要素的供給彈性為0,因此生產商品xi的工人的工資率也是1;設特殊要素的報酬為πi=πi(pi),即特殊要素報酬的大小取決于商品的國內價格,根據霍特林引理③,πi′(pi)=yi(pi)。
因此根據(3)和前文中對e的分析可以得出,每個居民的效用為:
上式中等號右邊前兩項代表每個居民的社會勞動收入,δi為該居民所占有的特殊要素獲得的收入在生產商品xi所投入的總的特殊要素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額,tj=1δij=1。第三項是政府對每個居民的轉移支付,第四項是每個居民的消費者剩余。
對于政府來講,會考慮本國全體居民的總效用,并且不同政府會根據實際情況賦予全社會勞動收入、對居民的轉移支付以及消費者剩余不同的關注,當不考慮本國的貿易壁壘政策對外國利益集團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外國利益集團作出反應時,政府的目標函數可表示為:
其中βi為政府給商品xv的特別關注,例如當對xi商品實行“合規性”貿易壁壘(即βi>1)時,投入到xi生產中的特殊要素將獲得更高的報酬,l為勞動力的收入(工資率為1);因此等號右邊第一項的中括號中是全社會勞動總收入,α反映了政府對全社會勞動總收入的關注程度,一般來說α會大于1,即政府往往更關注于生產者。等號右邊的第二項為政府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所得到的稅收收入,構成政府對居民的轉移支付,最終會增加勞動者的收入。等號右邊第三項為本國全體居民的消費者剩余。
如果考慮到本國的貿易壁壘政策對外國部分利益集團產生不良影響,從而導致外國利益集團游說其所在國的政府,從而可能使外國政府作出相應反應,在本國貿易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可能會采取:(1)進行貿易報復;(2)通過談判達成一致,本國采用一定方式來補償給相關利益集團造成的損失。因此引入指標γli=γli(pi)0和γ2i(pi)0,(γli+γ2i)為本國對xi商品實行貿易壁壘政策時,使國外利益集團遭受的總的損失,該損失的大小取決于國內價格pi的大小,即取決于對xi商品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所產生的保護率ti的大小,顯然當外國的利益集團由于受到本國“合規性”貿易壁壘政策的影響而遭受損失時,會采取一定的手段,例如對政府進行游說等,向所在國的政府施加壓力,以補償或減少這一損失,該國政府會基于不同的情況對本國的政府施加壓力,無論是貿易報復還是通過談判達成補償協議,都會減少本國福利,到底會減少多少,取決于很多復雜的因素,例如該利益集團的勢力大小,該利益集團對該國政府的影響度,該國貿易在本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該國政府的談判能力等等,因此本模型引入外國利益集團的影響力指數Ii,來表示本國對由于xi商品的貿易壁壘政策給國外相應的利益集團造成的損失的補償程度,Ii0,Ii=0時表示外國的利益集團沒有影響力(該影響力僅指對于本國所采取的貿易政策的反應),Ii越大表示外國的利益集團的影響力越大。那么Ii(γli+γ2i)就是本國給外國利益集團的總的補償或由于貿易報復引起的社會福利的總的損失,本國政府會在國內將這一部分補償或損失分攤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其中為分攤給生產者的那一部分,導致企業收益的下降;是分攤給消費者的那一部分,導致對居民的轉移支付的減少或消費者剩余的降低。因此,政府的目標函數為:
政府制定貿易政策,即設定最優的“合規性”貿易壁壘所產生的保護稅率t*i來最大化其目標函數G*,其對商品xi的最優保護率為: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國在對某一行業設定“合規性”貿易壁壘保護時,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對于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業,可以通過“合規性”貿易壁壘設定較高的保護率;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對外國利益集團的影響,如果該保護會對影響力較強的外國利益集團造成重大損失時,應特別謹慎,一般來講對這類行業不宜設立過高的保護,否則可能會導致由于外國政治經濟利益集團的貿易報復或補償要求而引起的負面效應過大,而得不償失。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