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是為滿足企業人力資源增長需求,為企業和社會提供高素質技能型后備人才,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本文旨在探討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在政府的制度支持、企業模式、辦學機制、辦學方式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
關鍵詞:企業集團;職業教育;問題探討
職業教育是滿足企業人力資源增長需求,為企業和社會提供高素質技能后備人才的主渠道。《職業教育法》規定:企業可以單獨舉辦或聯合舉辦職業教育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它確立了企業辦職業教育的法定地位。《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同樣明確了企業是職業教育多元辦學格局的重要力量,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根據實際需要舉辦職業教育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在教育和培訓本企業職工的同時,積極向社會開放。可見,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企業集團如何辦好與企業相關的職業教育,在機制上、運作上還沒有規范,筆者在此作一粗淺的探討。
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是企業發展的需要
企業要穩健而強勁地發展必須要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員工隊伍做支撐。企業集團通過舉辦職業教育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可以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員工和各類專業技能人才。挖潛企業內部的人才資源,培養企業的后備人才,對企業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是提高企業人力資本質量的需要
人力資本是對人的投資和受教育時放棄的收入形成的資本,人力資本具體體現為人的工作智能和技能。人力投資主要來源是教育投資,并且人力資本質量的高低也取決于教育投資的數量和質量。在目前中國市場存在著產品過剩,很多產品同質化嚴重(銷售渠道相似,生產成本透明等)的情況下,企業競爭的焦點必然從產品、技術競爭、生產規模競爭轉移到人力資本競爭上來。企業要提高人力資本的競爭力,就必須要舉辦自己的職業教育,加大對員工的教育培訓力度,增加企業的教育投資,促使企業人力資本競爭力的提高。
(三)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是建設企業文化的需要
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員工的技術,而且還可以培養員工的敬業精神,塑造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企業有意識、有組織地長期倡導、培育。企業通過職業教育,可以使員工了解企業的價值觀和使命,激發員工為企業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工作;可以培育全體員工的團隊精神和凝聚力,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宿感,為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奠定基礎。
(四)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是企業進行創新的需要
企業只有適時地進行創新才能站在社會發展的前沿。企業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制度創新,其創新的主體都是企業員工。企業員工素質的提高能引導科學的進步、新技術的發明和制度創新。企業辦職業教育可以提高員工的素質,為企業創新培養核心能力。同時通過對員工的培訓,可以培養員工終身學習的習慣,為企業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企業集團舉辦職業教育的思路
(一)政府制定鼓勵和支持企業辦職業教育的相關制度
政府要發揮統籌管理職業教育的作用,制定相關制度,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利用資源、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舉辦職業教育學校或專業培訓機構。
依法落實企業辦職業教育的責任政府要明確規定,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必須負責辦好面向企業職工和后備職工的教育。制定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規劃,加強培訓基地或職業教育學校建設,開展各種形式的崗位培訓和職業教育工作。中小企業可與政府合作辦學,為公辦職業學校提供實訓基地。
通過政策鼓勵企業辦學政府對企業辦學與教育部門辦學要一視同仁,對自辦職業教育的企業要在稅收方面給以優惠;對獨立舉辦職業教育學校的企業可從地方政府統籌經費中給以適當的補貼。
實行就業準入制度政府要全面開展企業職工職業資格初次認定工作,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并要求企業新招職工一定要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才能錄用。實行就業準入制度,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提高全社會勞動者的素質。
(二)形成企校一體的辦學模式
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要發揮企業的主動性和優勢,使職業教育成為開發企業人力資源的基地和培養后備人才的搖籃。企業要成為真正的辦學者,就要形成企校一體的辦學模式。
企業要在資金上給予學校極大的投入,使學校具有一定規模的校舍場地、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等硬件設施。為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行,企業每年要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職業教育經費,給學校注入持續發展的資金。而且企業要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員工教育培訓費,讓每個員工都能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權利。
企業要在實習場地上給予學校大力支持。企業集團所屬分廠、部門、車間都是學生實習的場地,有義務接納學生實習,并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建立實習責任制。
企業要在師資上給予學校支持,企業集團在各專業領域擁有的專家和高級技術人才,他們都可以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為企業培養人才提供服務。
企業要在政策方面向學校傾斜,要把人才強企、優先發展教育放在企業工作的重心地位。
(三)形成產教互動的辦學機制
企業集團的職業教育學校要立足于企業,根據企業的發展和戰略業務調整及對新知識、新技能的需要來辦學,形成產教互動的辦學機制。
學校應按照企業職業崗位或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設置專業,制定教學計劃,合理開發課程,使學校培養的學生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為企業輸送合格的適用人才,讓學校教育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另外,學校的教師應深入生產一線進行科研活動,為企業生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企業的發展對學校提出了教學改革的要求,學校要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承擔企業人才培養的任務結合起來,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改變傳統的教學運作模式。教學計劃要根據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規劃的需要來制定,教學的內容要切合企業的實際,教學方法要以試驗式或實訓式教學為主。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用企業的發展來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用學校的教育工作來促進企業發展的互動機制。
(四)形成多類型、多層次的復合教育方式
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可在原來舉辦成人教育、黨校教育、技校教育的基礎上,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教育結構,形成多類型、多層次、全方位的辦學方式。
舉辦各種類型的短期職業培訓企業培訓是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基本手段,企業要在競爭中保持人力資源的優勢,就必須對員工進行培訓——工作——再培訓——再工作的繼續教育,讓員工通過短期教育培訓更新知識和提高技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撐的核心能力。
舉辦中等專業技工班隨著企業集團的發展壯大,很多崗位都需要高素質的技術工人。企業通過舉辦中等專業技工班,可以為企業培養實際操作型后備人才。中等專業技工班第一年的課程內容是職業教育基礎,重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職業思想道德教育,后兩年的課程內容是專業技能訓練,每周安排1~2天的理論學習,另外3~4天到企業的車間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實行半工半學的方法。學生畢業時進行專業課程考核取得技校畢業文憑,并參加國家組織的相關職業資格或技術等級考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畢業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職業,學生可以選擇留在企業工作,可以自謀職業,還可以進本企業舉辦的高職院校深造。
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有條件的企業集團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核準,可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學院,為企業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后備人才。高職校可以招收一部分技工班的學生進行繼續深造,學生畢業時可取得職業教育學士學位證書。高職校也可以向社會招收一部分高中生進行職業教育,學生畢業時可取得學士學位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使學生更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要。
發揮黨校的陣地熔爐作用企業集團要發揮企業黨校的陣地熔爐作用,加強對領導干部和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另外,還要對在校的學生進行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基本道德規范教育為基礎、以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為重要任務的德育工作,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五)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
一流的人才,取決于一流的師資,教師是傳遞人類文明的使者,是開發人力資源的匠師。企業集團辦職業教育必須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讓一流的師資支撐一流的學校。
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為了打造一支德才兼備、敬業樂教的教師隊伍,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一要提高教師的學歷、學位層次。教師的學歷、學位層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師資素質的狀況。學校要鼓勵中青年教師報考在職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并在學費上給予支持,以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學位層次。二要選派教師進行進修、考察學習。學校要根據企業發展對教師專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選拔部分教師分期到國內名牌大學進修學習,對一些特別優秀的教師可派到國外考察、進修學習。
培養“雙師型”教師職業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既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動手操作能力,成為“雙師型”教師。學校一方面要定期派教師深入企業的生產一線實習鍛煉,豐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要鼓勵教師參加相關專業的技術職務考試,取得工程師、經濟師等證書。
提高教師的待遇企業集團要引進和留住優秀的教師,就要提高企業教師的級別和工資待遇,使企業教師的級別和收入等于或略高于國民教育普通院校教師的待遇,讓企業的教師產生一種優越感和向心力。
作者簡介:
張麗仙,女,1989年畢業于云南大學經濟系企業管理專業,云錫集團人才培訓中心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