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擇業效能調查表對850名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不同性別的高職學生擇業自我效能存在著極其顯著的差異,男生顯著高于女生#65377;在此項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尋找差異形成的內部與外部原因,提出提高高職女生擇業效能的若干建議,并可以給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提供理論依據#65377;
關鍵詞:高職學生;擇業自我效能;性別差異
問題提出
自我效能的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77)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65377;擇業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于自己實施和堅持與擇業相關行為的能力的信念#65377;國外關于擇業效能的研究多圍繞性別差異展開,為了給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提供理論依據,必須探求不同性別的高職學生在擇業自我效能上的獨特表現#65377;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以安徽省部分高職院校的全日制在校生為研究對象(不含業余及五年一貫制學生)#65377;在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65380;淮南職業技術學院#65380;安徽職業技術學院#65380;安徽工商職業學院#65380;亳州職業技術學院#65380;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高職院校中隨機抽取學生,于2005年5月至7月發放問卷850份,回收802份,剔除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771份(其中男生387人,女生384人),有效率為90.7%#65377;
研究工具在彭永新#65380;龍立榮修訂的Betz和Taylor(1983)編制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的基礎上,結合對部分高職院校教師#65380;學生的訪談,修改了部分問題,確定高職學生擇業自我效能的結構(包括職業素質評估#65380;職業信息獲取#65380;擇業目標定位以及擇業問題應對四個因素),編制高職學生擇業自我效能調查表#65377;正式使用之前,在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部分學生中進行了試測#65377;根據試測結果結合訪談表明,問卷測試結果基本上能反映高職學生的擇業效能水平,具有較高的信度#65377;對問卷各題采用五點記分,對選項“完全沒有信心#65380;只有一點信心#65380;有一些信心#65380;比較有信心#65380;很有信心”分別賦值1~5分#65377;對問卷數據用SPSS For Windows 11.0進行處理和分析#65377;
研究結果
高職學生總體的擇業效能感水平較高( =3.639),且標準差不大(s=0.514),分布接近正態#65377;這說明就總體而言,當代高職學生對擇業效能所涉及問題的表述均較有信心(見表1#65380;圖1)#65377;
男#65380;女學生均值分別是 男=3.709, 女=3.568,男生擇業自我效能高于女生,進一步做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Z=3.845***>3.29),發現差異極其顯著(P<0.001)(見表2)#65377;
通過對不同性別的高職生擇業自我效能各構成因素的均值進行分析發現,在擇業自我效能各因素上,男生均高于女生(見表2#65380;圖2),經差異顯著性檢驗,他們之間都存在差異#65377;在職業素質評估(Z=3.370***)#65380;職業信息獲取(Z=4.721***)方面,差異極其顯著(P<0.001);在擇業目標定位方面(Z=1.957)差異不顯著(P>0.05);在擇業問題應對方面(Z=3.262**)差異非常顯著(P<0.01)#65377;
討論與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高職學生在擇業自我效能以及各構成因素上存在極其顯著的性別差異,男生顯著高于女生,這與國內一些學者對擇業效能不同性別樣本的研究是相一致的#65377;這就是說,男生較女生收集有關就業單位和相關職業的信息更堅決,評價自己的職業能力更自信,在遇到與就業有關的問題時,男生更具有獨立自主的個性特點#65377;差異的形成具有深層次的外部原因及學生自身原因#65377;
(一)外部因素
傳統性別差異思想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傳統社會重男輕女意識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存在,男性在成功方面更容易受到積極影響和強化,而女性的自信在社會中易受到傷害和削弱#65377;這無疑會阻礙女生效能水平的提高#65377;
就業需求崗位矛盾由于處于社會轉型期,國有企業#65380;機關及事業單位都面臨著大量人員的下崗#65380;轉崗#65377;統計顯示,按性別比例,在下崗#65380;轉崗人員中,女性高達59%,而男性只占41%,形成了強烈的反差#65377;
專業選擇有關職業自我效能的研究證實,性別直接影響著數學學習的自我效能感,男女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大學專業的選擇#65377;與男生相比,女生在數學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較低,這極大地影響了她們的專業選擇#65377;由于現在的許多專業對數學能力都有要求,如科學#65380;工程或經濟等,所以數學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較低成了女學生選擇這類專業的主要障礙之一#65377;愛波的實驗證明,當婦女們關心的角色或職業在傳統上是屬于男性時,她們的害怕就多一些,若她們關心的職業在傳統上屬于婦女時,這種害怕就會減少#65377;因此,女生多選擇師范#65380;外語#65380;財經等人文科學領域或專業,而近年來由于財經#65380;外語#65380;師范專業比較熱門,很多男生也選擇了相關或相近專業,各類學校相應地開辦了此類專業,導致畢業生相對過剩,加大了女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這無疑會影響女生的擇業效能感#65377;
狹隘的用工成本核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工單位也很注重投入與產出的成本核算#65377;作為用工選擇的取舍標準,他們會注意到女生將來會有孕#65380;育#65380;負擔家務等“麻煩事”,錄用女大學生必然會增加成本費用,因此多會選擇男生#65377;這種成本觀念在各類用工單位普遍存在#65377;在目前的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要么以各種理由變相拒絕招用女性,要么以建立在性別差異上的苛刻條件面對女性,或者只使用女性的“黃金年齡”段#65377;一些單位寧要成績較差的男生也不要成績好的女生,即使女生有機會參與選擇,但在同一檔次的學校#65380;學歷#65380;專業面前,女生受到的條件限制肯定要比男生高得多#65377;有調查顯示,在同樣的用工選擇中,男女的性別差異表現明顯#65377;男生的平均就業率是75%,而女生的平均就業率只有30%左右#65377;這一方面將加大性別差異在傳統觀念中的影響,另一方面將影響人才的平衡發展,同時也是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65377;
(二)學生自身的因素
女性的生理弱勢男女在解剖和生理方面不同的結構和機能,導致兩性之間在生理上的不同,其中有些不同確實影響工作的選擇#65377;如女性在體能上明顯不如男性#65380;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將分散部分精力#65380;某些物理承受能力相對脆弱等,這些差異毋庸置疑地決定著女性對于某些行業的不適應#65377;但這些個體性的不同,往往被用人單位直觀地整體化強調,從而直接造成女生擇業信心下降#65377;
傳統的思維方式因受傳統觀念影響,女生大都喜歡選擇比較穩定#65380;風險小的工作,相對于男生,她們更喜歡選擇待遇高#65380;環境好的單位,而對于一些競爭性強#65380;挑戰性大的職業大都不愿接受,甚至不敢問津,缺乏競爭意識#65377;這一方面造成相關單位競聘人員過多,競爭激烈,同時,更給外界造成了女生思想保守#65380;觀念陳舊#65380;怕苦怕累,享樂思想嚴重的印象,從而導致了女生難以就業的局面#65377;另外,女生在就業后大多放棄在校園中的長遠抱負,把精力的重心轉向家庭,缺乏事業的潛力拓展空間#65377;調查表明,有10.2%的女性認為相夫教子能提高生活質量,有46.4%的女性選擇當全職太太,這勢必影響用工單位對女大學生的選擇,從而也影響到女生的擇業自我效能#65377;
能力指標與市場需求存在差距實際上,從小到大,女生無論在學業成績還是專業發展上,都與男生并駕齊驅,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更勝一籌#65377;女生因記憶力強,并且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所以理論學習成績一般都優于男生;但女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動手能力的鍛煉,這使她們與男生比較起來在創新意識#65380;創新能力方面相對薄弱,大多不及男生#65377;然而高職教育尤其看重后者,社會一直需求并且將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65377;女生在實踐中顯現出來的重理論而輕實踐創新能力的特征,因不符合市場需要,必然使她們在應聘時缺乏優勢和實力,在競爭中將自然地敗下陣來#65377;
不良個性心理的影響就總體而言,男大學生的個性一般表現為勇敢#65380;剛毅#65380;獨立#65380;自尊#65380;自信等,他們在生活中一般多表現出主動的姿態,愿意獨立思索#65380;獨立行動,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而女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較差#65377;此外,封建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對女性的自信水平也有一定的影響,“女子無才便是德”等一些封建枷鎖束縛了女性的思維,造成女性某些消極的心理定勢,如自卑#65380;依賴#65380;軟弱等#65377;因此,男生在總體上比女生信心水平高#65377;當前女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狀況不容樂觀,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女大學生中有52%需要依靠別人,有48%懼怕失敗,有43%在沒人提示的條件下感到自己既無才能又缺乏吸引力,有43%不喜歡競爭環境,有48%經常壓抑自己,有29%以為別人的要求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這些個性心理已十分明顯地影響了部分女生的心理健康,也將直接影響她們的擇業效能水平#65377;
建議
為有效地提高高職女生的擇業自我效能,立足于班杜拉形成自我效能感的四個信息來源,筆者提出以下建議#65377;
對女生實施成功素質訓練,使其獲得直接的成功體驗成功素質訓練應以全面鍛煉和培養女生的素質為目的,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如朗讀#65380;討論#65380;辯論#65380;目標訓練#65380;網上交流等),以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訓練為主,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隊訓練#65380;意志力訓練#65380;破除心理障礙訓練以及領導素質訓練和行銷能力訓練等#65377;以強烈的參與性和心理激勵幫助女生樹立和強化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鍛煉實踐能力,塑造健康人格#65377;在現有教育體系注重專業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對女生進行成功素質訓練,將專業能力和成功素質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使她們更具有競爭力和創造力,可以促進她們擇業效能的提高#65377;
提供女性成功的社會榜樣,通過替代強化,提高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女生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受到的多是人們對女性刻板印象的影響,而通過講解女性成功的歷程,可以使女生認識到女性刻板印象的不良影響,反省自己的能力,改善自我效能感#65377;同時,榜樣可以為人們提供相關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巧,當女生看到與自己類似的人在某些被認為是男性從事的工作中取得成功時,就會大大提高自己從事類似職業的信心#65377;
借助社會說服,幫助女生對失敗和問題進行正確的歸因應鼓勵女生不要以“我是女生,女生成績本來就不好”等理由將暫時的失敗歸于自己的能力差,并放棄努力,而是要幫助她們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自己絕不比男生差,依靠能力和努力可以克服各種困難#65377;
關注女生的情緒反應,使其保持良好心態要幫助女生克服緊張#65380;焦慮等消極情緒,使其對自己的能力形成正確的認識,在遇到問題時不要一味地煩躁#65380;沮喪#65377;要肯定女生在數學等方面的興趣和成績,通過強化機制#65380;成功的經驗和不斷克服困難帶來的積極情緒體驗,幫助女生增強在數學和計算機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對專業學習的信心#65377;
參考文獻:
[1]吳丹偉.教育領域中的自我效能研究進展[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
[2]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W.H.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1997:442.
[3]劉曉燕.當代大學生擇業效能感與人格因素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美中教育評論,2004,(12):28.
[4]彭永新,龍立榮.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測評的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2):38-43.
[5]張杉杉.507名理工科大學生擇業效能感現狀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1):776-778.
[6]李莉,馬劍虹.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歸因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3,(4):3-6.
[7]戴明清,王克黎.大學生就業的性別差異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2):89-91.
[8]姜飛月.職業自我效能理論及其在大四學生職業選擇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大碩士論文,2002:13.
[9]劉毅.職業輔導中男女生自我效能感的差異[J].教育評論,2001,(2):1.
[10]時蓉華.兩性世界——男女性別差異的心理剖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112.
[11]徐蓓.“全職太太”,女性的無奈[N].解放日報,2005-03-08.
[12]李學蓉.女大學生個性心理不健康[OL].中國學生健康網,http?押//www.jk16.cn/news.
作者簡介:
張鈺(1968—),女,廣東梅縣人,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學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6537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