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管理,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美國管理學家梅奧通過在霍桑工廠的實驗分析認為,影響職工生產積極性的最根本因素是人的心理,要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注重人的心理因素,注重人際關系的協調。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的管理者應從“霍桑效應”中得到啟發,對教師的管理與評價,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新理念,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通過科學評價,努力創造和維系有效的激勵體系,在教師間形成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以共同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關鍵詞:霍桑效應;中職學校;教師管理;以人為本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家制造電話交換機的企業,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仍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不理想。后來,由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工人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余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這種注重尊重職工的自尊心及人際關系的協調,使職工工作態度發生變化,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的現象被美國管理學家梅奧稱之為“霍桑效應”[1]。
學校的教師管理是一種行為,一個模式,同時也是一門藝術。管理的好壞、成敗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建設和諧社會,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今天,對教師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關心、了解、尊重、激勵、科學評價、教育引導每一位教師,使他們的潛能在工作中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是學校管理者面臨的現實課題。本人從“霍桑效應”中得到啟發,對教師的人本管理與評價作了一些初步的實踐和探討。
明確目標:教師管理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理念
“霍桑效應”是指管理者將“人”作為研究的重點,主動去關心人、了解人、尊重人,使領導行為更加合乎人的各種個性化需求,促進人的和諧共處,努力創造和維系一個有效的激勵體系,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激發其工作熱情的管理效應。
教育的本質內涵是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一切為了人,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實現人的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使人安康,富有和幸福,這是教育的宗旨。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實現人的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必須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管理的現代教育新理念。在教師管理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若無視誠信、和諧、合作的氛圍,僅僅通過套用監視、鑒別、篩選、打分、排序、淘汰等企業產品篩選原理來管理教師,在短時間內有可能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從長遠看,卻因無視教師的基本權益、尊嚴和精神追求,嚴重挫傷了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影響了個人智慧、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無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2]“霍桑效應”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顯示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重視人的心理需求,注意傾聽與溝通被管理人員的意見,采取合適的措施,協調個人與工作的關系,改善內部人際關系,以提高被管理者的“士氣”及工作效率,而人本管理的本質是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臺灣著名管理學家陳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煉為三句話:“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繁榮和幸福”。[3]這是以人為本管理的精髓與最高宗旨。筆者認為,因此,從實踐中得出的“霍桑效應”啟發我們:教師管理中要全面樹立基于和諧宗旨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新理念。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新理念,首先,要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意識。就目前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而言,管理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管理為主的工作理念,服務功能被弱化、淡化,使學校工作一直處在較低的層次上。因此,管理人員必須更新觀念,轉變工作思路,逐步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4]學校專業部管理是一線管理,天天面對眾多的教師和學生,應從尊重、關心、理解、激勵等方面教育引導每一位教師,從他們的需求出發,為他們的成長、工作、學習盡可能地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內在驅動力。其次,以人為本管理的核心是要滿足師生的需求,這是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在素質教育上的反映。要尊重師生的權利和合理要求,承認師生的自我價值,承認并尊重師生的個性差異。最后要正確處理好教師和學生權利的均衡關系。若只考慮一方的權利及要求,忽視另一方的權利和要求,必然導致一方的權利要求受到侵害,違背了以人為本管理的初衷。[5]
探索方法:“霍桑效應”對教師實行以人為本管理的實踐和啟示
(一)主動關心人——采用溫馨舉措,體貼工作辛勞
作為管理者應從“對人的關心”和對“工作的關心”兩種角度綜合考慮管理方法。管理學家斯基爾曾將領導類型分成四類,其中既重視工作效率,又注重關心人的這類領導是理想的管理者。[1]管理者同所被管理者之間既存在著工作關系,又存在著較復雜的人際關系。“霍桑效應”告訴我們,作為專業部的管理者,對部里教師既要嚴格要求,督促他們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又要加強與其情感交流,多采取一些溫馨舉措,尊重其勞動,體貼其辛苦,讓廣大教師感覺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專業部的關心。
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對工作充滿新鮮感和熱情,但閱歷淺,與學生年齡相仿,工作方法單一,在教育學生時,會經常遇到學生不服氣、發生沖突等現象。專業部管理者應幫助他們教育學生,讓學生明白“一日為師,終身為友”的道理,同時鼓勵新教師與學生交朋友,多談心,切忌高高在上,否則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為了讓廣大教師更合理地安排學習、工作和生活,專業部安排早晚自習輔導,根據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采取彈性排班。教師有事情要提前一天告訴部教學助理,由部教學助理來調整,給予教師最大限度的照顧。另外,教師直系親屬或本人有病時,買一些禮物以示慰問。年輕教師過生日時,送上一盒蛋糕或點一首歌以示關心;教師結婚時幫助操辦婚事等等,這些舉措既能增加私人間的感情,又能體現組織上的關心,使教師在精神上感到安慰,在情感上得到滿足,對激發其工作熱情,營造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深入了解人——注重心靈溝通,發揮個人所長
“霍桑效應”從一個側面顯示了人與人之間傾聽和溝通的重要性。“耐心的傾聽就是最好的溝通”。在專業部的管理中,常常遇到教師在工作、學習、家庭生活中有困惑或者不滿,但有時又不能或不想說出來,壓抑在內心的情況,作為管理者,平時在與教師的談話、閑聊中,要放下架子,做教師的朋友,耐心地引導教師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困惑,說說自己對同事、對學生或者對任教班級、專業部、學校管理的不滿,管理者要耐心的傾聽。教師在“說”過之后,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會感到輕松、舒暢。在平時的工作中,管理者與廣大教師多談心、多溝通、多交流,充分了解人,發揮其特長,“點亮人性的光輝”,努力使專業部成為教師壓力的緩沖站和能量的加油站。
中職學校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全面了解、理解人,要善于了解教師的性格、愛好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善于發現教師的長處,并根據他們的各自特長委以重任,并根據各位教師的特點,為每人制定出不同奮斗目標及發展方向。我們專業部青年教師小宮,喜愛音樂,擅長唱歌,上大學時曾榮獲校園“十佳歌手”,元旦聯歡會上,我們力薦他上臺演唱,優美的歌聲贏得了全校教職工的陣陣掌聲。近期,校團委舉行學生“十佳歌手”比賽,我們安排他擔任部參賽歌手的指導教師,他積極主動地聯系音樂廳,帶學生去練習,終于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年輕的語文教師小王喜愛文學,我們主動推薦他作為校文學社的指導教師。他工作認真負責,輔導學生的作文在省、市級征文比賽中獲獎;專業教師小李,喜愛電子制作,主動承擔起電子興趣小組的輔導任務,利用課余時間,帶領10余名學生將電子實驗室的電子元件重新整理、分類,還指導學生制作了幾十件電子作品,如交通紅綠燈、聲控器、光控器等;高級職稱的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科研經驗,部里分期安排他們給青年教師進行教科研系列講座,還安排曾榮獲優質課獎的教師上示范課,公開課。
(三)善于尊重人——尊重群眾意見,改善人際關系
“霍桑效應”表明,正式組織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中的成員有著共同的感情傾向,并有著群體的內聚力。在教師群體中,工作之余由于興趣、愛好一致而形成密切的人際關系,成為一個個非正式組織。[1]作為專業部的管理者,要尊重并善于利用非正式組織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非正式組織形成健康而積極向上的群體氛圍。管理者要重視個人在非正式組織中的作用,對非正式組織中的領導人物,更要因勢利導,善加利用。我們專業部有幾位教師因為晚輔導問題,與部教學助理有矛盾,增加了專業部的管理難度。經觀察發現,這幾個人中有一人,因為孩子小確實有一定困難。由于對立情緒,使一些本來沒有困難的教師也受到影響,這位教師客觀上起到了非正式組織的領導作用。我們從她抓起,一方面虛心聽取她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幫助解決困難,照顧她可少上一次輔導課,另外有意安排她組織學生的辯論賽和青年教師的教學幫扶任務。任務完成后及時地給予了表揚,使她感受到領導的信任,同時讓她幫助部里做好另外幾個人的工作,學生晚自習輔導工作難安排的問題迎刃而解了。
當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有困難時,管理者應主動幫助解決,并鼓勵、支持他們的興趣、愛好。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在平常工作中,專業部教師的個人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各個階段也不一樣,管理者必須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出發,經常注意傾聽教師的意見,尊重教師的建議,改善工作方法,同時要協調好個人與工作、個人與群體的關系,解決好內部人際關系中的沖突。如果教師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提出的建議得到了采納,他們就會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效率也會大幅度的提高。
(四)注重激勵人——運用績效考核,強化工作激勵
“霍桑效應”的實質是提高工作效率。人本管理是一種理念,而績效管理與考核是一種方法,必須將這兩個方面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提高,不斷完善和發展,使人本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實,使績效管理與考核成為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之道。
科學的績效考核與評價,是對教師的激勵。績效考核是將教師的工作進行分解處理,分定性和定量考核兩種。考核要全方位,考核內容可分師德、教學、科研、出勤四大塊。考核的主體應有學生評價、教師自我評價、同事互評及專業部評價等四個方面,每月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四大塊設置不同的權重。[6]考核評價包括基本分和效果分,基本分是教師達到學校規定工作量及要求的評價分,效果分是針對工作質量優劣而進行的加分或減分。合計后,轉化為等級分,每月總結。在績效考核過程中,要建立比較完善的教學、師德、教研和考勤記錄檔案,使得每位教師的工作有案可查。
對教師的績效考核要嚴格按學校的細則進行,不應公開,但考核結果月底要反饋給教師,與教師及時溝通,交換意見,以便促進教師改進工作。每月及時總結,考核結果直接與績效工資掛鉤,評出的優秀教師及時給予表彰。實踐證明: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嚴格的進行績效考核,能大大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意義深遠:“霍桑效應”對中職學校以人為本管理的指導意義
中職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較為復雜,教師群體中教相同學科的人較少,各人的想法和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學生群體中素質相差也較大,學生管理存在著較大的難度。“霍桑效應”體現管理過程是一個人際互動的過程,對中等職業學校的人本管理,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管理者只有與教師、學生群體交互作用,才能共同完成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
中職學校專業部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在學校管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保證教育、教學、科研等的科學性、完整性、連續性,管理者需要對工作進行具體的組織協調。作為基層的管理者,與教師朝夕相處,要看到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地位及承擔的責任,注重“霍桑效應”的作用。在實踐中按照以人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主動去關心、了解、尊重教師,使領導行為更加合乎教師的個性化需求。通過科學的評價,創造和維系一個有效的激勵體系,激發廣大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真正讓教師有“回歸生命的價值”的工作熱情,增加凝聚力,形成專業部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使大家從被動工作到主動參與,使個人目標與整體目標一致。讓有限的管理要素達到最優化,既教書又育人,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專業部的管理質量和效率,共同完成學校的目標任務,達到人本管理的最終目的——“共創繁榮和幸福”。
參考文獻:
[1]徐聯倉.管理心理學及其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86-89.
[2]李水山.以人為本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觀[OL].http://www.xslx.com/htm/kjwh/jyyj/2004-12-26-18011.htm
[3]論人本管理[OL].http://www.qqcn.cn/lunwen/jjx/jjxjqxg/200502/6653.html
[4]楊金土.職業教育的“現代”理念[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7).
[5]黃志泉.談以學生為本在中職學校學生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4).
[6]于家太.學校績效管理探究[J].江蘇教育,2005,(2).
作者簡介:
徐宗敏(1965—),男,江蘇徐州人,江蘇省銅山職教中心電子部主任,教育碩士,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等職業學校管理。
(本欄責任編輯: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