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訂單招生的方式解決學生就業問題是中等職業學校增強辦學活力、贏得發展空間的一條有效途徑,河北省的中職學校在實施訂單招生的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需采取相應的對策確保訂單招生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訂單招生;就業
由大專院校持續擴招引發的“普高熱”使得高中階段招生尤其是優質高中的招生達到了“盛夏酷暑”的溫度,而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則是“蕭瑟秋風”,出現招生難、就業難、辦學持續滑坡的困境。普高熱、職高冷的局面導致本來需求旺盛的龐大的勞動力市場出現“空洞”,一些企業為招不到高素質的技術工人而感嘆。直面現實,如何疏導有序,既讓普高“紅”,也讓職高“火”,實行兩條腿走路,使高中段教育平衡發展,是我國教育需要著手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各地紛紛慨嘆職校難辦、職高招生不容易的背景下,河北省的一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卻在一無資金支持、二無特殊政策的環境中,通過內部改革,積極接軌社會,闖出了一條超常規發展的新路子,辦學規模在河北省乃至全國同類學校中居于領先地位。他們的主要措施是探索出了訂單招生的路子,給中等職業教育指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希望之路。
訂單招生的優勢
所謂訂單招生,就是職業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首先進行市場調查,然后根據自身辦學能力和企業(行業)需要確定招生計劃,把招生計劃納入校企雙方的聯合辦學協議之中,并通過聯合辦學協議(或合同)明確校企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校方負責招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企業配合教學負責安排學生實習與就業,學生在實習期間有實習工資。有的企業還主動給學校投資,改善辦學條件,獎勵優秀師生,從而提高了聯合招生專業的教學水平,提高了學校的整體實力。通過校企雙方的合同,使學生成為“訂單學生”,教育成為“訂單教育”,學校與企業、行業簽訂用工協議,根據用工單位的崗位和技能要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學生畢業后可順利就業。訂單招生意味著學生一進校門就有了工作崗位,訂單招生將過去的“入口決定出口”變成了“出口決定入口”,在畢業生不包分配的形勢下,這種辦學模式有極大的誘惑力。訂單招生既可以有效地打破企業缺少技術工人的“瓶頸”,又可以消除家長與學生的后顧之憂,為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進而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專業技術學習中。
實踐證明,訂單招生可以把原來校企松散的意向性合作變成實質性的聯辦,不僅可使企業擺脫用非所學的困惑,也可使學生減少學非所用的煩惱,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四定”,既定專業、定人數、定招生錄取標準、定安置,疏通了招生與就業的渠道,取得了學生、學校、企業“三贏”的效果:
對學生而言,可以在報考時就知道自己將來的去向、所從事的工作、工薪待遇,了解企業對自己所學知識技能的要求,從而使學習效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激發起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對企業而言,學生是在了解企業的基礎上,按企業要求的標準報考的,這些學生(將來的員工)是熱愛企業的,企業可以直接參與教學內容的制定并提供實習條件,還可以就培養的規格、要求提出建議,企業把學??闯墒亲约喝瞬诺呐囵B基地,從而可以使企業得到自己滿意的人才。
對學校而言,有了訂單招生的“法寶”,可以直接得到優勢企業的帶動,提升學校的知名度,不僅可以保證招生的數量,而且可以保證生源的質量,同時保證生源的穩定性。
訂單招生存在的問題
訂單招生的辦學模式盡管在我國已得到專家認可且正處于推廣之勢,事實也證明了訂單招生不失為一種解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難問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較佳辦學模式,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尚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阻礙訂單招生模式的實施與推廣,影響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
首先,政府職能部門重普輕職、督導評價普教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職業學校的生機與活力,損傷了學校與企業、行業“聯姻”的積極性。一是重普教、輕職教的思想作祟。政府職能部門盡管口頭上支持職教,但有口惠而實不至之嫌。比如在資金投入上,對職教的資金投入極其有限,相比之下,對普教投資則不惜重金。一些有遠見的學校認識到了實驗實訓設備的重要性,怎奈囊中羞澀,僅有的辦學經費都用在了基建上,根本無能力充實實習實訓設備。硬件不到位嚴重影響著中職學校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由于政府職能部門的導向,加之世俗的偏見,一些學生與家長受傳統觀念影響,多以上普教為榮、上職教為不得已,前來入學的學生除了中考成績差的就是交不起普高高額費用的貧困生,導致中職學校生源差、難管理。二是評價標準普教化。上級的督導檢查往往與普通中學使用同一個標準,導致中職學校只能隨著指揮棒轉,忙于應付檢查,學校辦學機制普教化,不適應企業、行業的要求。一是內部管理模式普教化,考評內容、考評機制只注重文化課,而專業課則缺乏一個科學規范的考評標準;二是教材、課程設置普教化,表現為文化課占據主陣地,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學生動手操作與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這樣做的直接結果是學校缺乏應有的職業教育特色,學生畢業后缺乏應有的動手能力。
其次,一些職校還處于觀望徘徊的境地,對訂單招生興趣不濃,未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教育發展模式的轉換。面對門可羅雀甚至瀕臨倒閉的局面,一些職業學校還墨守成規,死抱著“重點”的牌子不放,心存僥幸,寄希望于招生政策改變,因而造成職業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有的學?!皰煅蝾^賣狗肉”,名為“重點職業學?!?,教學內容卻早已與普通初、高中同化了,與目前國家倡導的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導向背道而馳。
再次,一些職校辦學條件差,實驗實習設備短缺,嚴重制約著訂單招生的質量,制約著職校的順利發展。從已著手試行訂單招生的中職學??矗邢喈斠徊糠执嬖谥鴩乐氐霓k學條件差、實驗實習設備短缺、實習基地不足的弊端,嚴重制約著其發展。教師紙上談兵、學生黑板上實驗,盡管知識條文背得滾瓜爛熟,到企業用起來卻是眼高手低甚至一籌莫展,學生的動手能力與企業的需求嚴重脫節,由此導致一些地區企業、行業參與訂單招生的積極性不高,如此惡性循環,勢必造成訂單招生的“流產”與“難產”。
復次,專業師資隊伍技能水平有限,不能勝任訂單招生的教學要求。職業學校與普高學校的最大差別在于學生畢業后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能盡快就業,充實到企業、行業的建設隊伍中去。這就需要學生在校期間學到扎實的專業知識,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因而專業教師擔負著義不容辭的重任,需要有一大批自身知識技能過硬的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然而很多中職學校的專業師資情況令人堪憂,大多數是由普教改行的,也有普通大專院校的畢業生,真正專業技術學校畢業且技能功底扎實的為數甚少,專業師資力量遠遠不能勝任職業教育的要求,不能適應當地社會、經濟和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最后,一些地區企業、行業參與訂單招生的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企業對學校的畢業生了解甚少、心存疑慮,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中等職校人才培養質量與行業、企業需要的實踐型、復合型人才有較大差距。
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給中等職業學校實施、推行訂單招生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進而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生存與發展。
訂單招生的對策
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指揮棒作用。
一要更新觀念。觀念的轉變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觀念與思想的具體實踐,要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國家應因勢利導,加大宣傳力度,使整個社會充分認識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整個社會要為職業教育開綠燈,使普通百姓真正感受到職業教育的春天,看到職業教育的光明前景,從而徹底扭轉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
二要加大資金投入。政府部門投資要真正向職業教育傾斜,要使職業教育特色更突出,必須有足夠的實驗實訓場地與設備。最近召開的全國職教會議決定,“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100個億,重點用于支持實訓基地建設,充實教學設備,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在思想觀念、政策措施、資金保障上已經將職業教育的基本建設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要實行上崗準入制度。企業、行業要借鑒學習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堅決實行上崗準入制度,不經過職業教育培訓、沒有取得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者不得上崗。在進行職業技能鑒定時,有關部門要保證其含金量,以免人為地加大被鑒定者的經濟負擔。要注意規范技能鑒定市場,特別是對在校生,可考慮實施免費技能鑒定或象征性地僅收取工本費。
四要改革職業學校評價模式。評價標準要“職教化”,要盡快制定一套相應的職教評價模式,突出職教特色,充分調動職業學校與企業、行業協作辦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其次,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自身建設。
一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高等職業學校在培養師資時要重視學員的技能培養,注重實踐操作。中等職業學校要不惜重金走出去、請進來,下大力氣培訓現有教師。文化課教師也要懂點專業技能,免得文化課與專業課形成“兩張皮”。還可以通過聘請企業、行業優秀人士直接參與專業技能教學的方式緩解專業教師匱乏的難題。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學校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上,重點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具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實習實訓是培養這種能力的關鍵環節。
三是提高生源素質。學校要按照企業、行業的需求,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突出職業道德培養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等一系列教育。如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培養良好的服從、服務及主人翁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吃苦耐勞的品性,鍛煉與教師同學間人際交往的能力等,從而使學生養成適應能力強、服從與服務意識好、吃苦能干等良好品質。
四是創造條件,積極為企業、行業搭建平臺。要徹底打破普教模式,體現出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特色。學校要走出去,積極主動地為企業、行業搭建訂單招生的平臺,以互惠互利的方式實現“雙贏”。吸引企業、行業的參與熱情,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的目的努力促使合作持續、健康地運轉,為學校發展增添活力,贏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要創造條件,讓企業、行業參與辦學全過程,包括參與招生、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制定、實驗實習指導、畢業技能鑒定等。要實現學校與企業、行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企業、行業的設備資源優勢,實現學生與企業、行業的零距離接觸,通過一系列整合,將學生直接培養成企業需要的、成熟的、適銷對路的人才。
強化市場意識、加強與社會的聯系、重視質量的提高,是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三大趨勢,通過訂單招生模式為企業、行業搭建平臺,實現學校與社會的有效對接,是中職學校增強辦學活力、保持健康發展的一條行之有效的辦學路子。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發展的“設計模式”與“內生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1).
[2]胡秀錦.上海制造業轉移面臨的挑戰及職業教育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1).
[3]毛波軍.論職業教育評價體系與職業技能鑒定的互通[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1).
[4]張志增.建立城鄉職業教育合作機制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7).
作者簡介:
張艷萍,河北武安人,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