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進行研究和探討,并對實驗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從實驗數據的分析結果看,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有顯著作用,并能使學生更扎實地掌握英語基本技能和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興趣;基本技能;應用能力
研究背景及目的
(一)社會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社會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異軍突起,現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歷程告訴我們:高職高專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而當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現狀是,生源復雜;學生整體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教育方法千篇一律;本科式教學,重理論,輕實用。這些問題離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相差太遠。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二)理論背景
哈佛大學的教授哈華德·賈德納(Dr. Howard Gardner)在Frames of mind一書中提出“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理論。所謂多元智能,指的是孩子會用不同的智能來學習或表現,大致上可分為語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肢體—動覺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七個方面。基本上,每個孩子都具備有這七項智能,而且,七項智能都能發展到相當高的水準。每個學生都會發展出某些特別發達的智能并傾向用這些方式來學習。因此我們要能夠觀察出學生的傾向,并借助他們喜歡的智能,應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20世紀30年代初,維果茨基首先將“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引入心理學的研究。維果茨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如兒童已經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規則。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并指出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研究假設
高職院校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輔,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自主學習的熱情未能充分調動,學習的效果很差,離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差距更大。為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一: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高職英語基本技能訓練,可以使學生學習訓練的內容更加多元化,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假設二:英語基本技能訓練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設定不同的學習訓練目標,能夠更快地接近學生的最近潛能區,使學生能夠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更扎實地掌握基本技能,更快地取得進步。
假設三: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將高職英語基本技能訓練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行,使英語訓練更加鮮活,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更加實用。
研究方法
(一)樣本
從03級非英語專業班中選取2個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班,一個班為控制班。抽樣考慮到教師和專業因素的影響,選取同一位教師任教的同一專業的同一年級的2個班級。

(二)研究設計
為了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進行比較研究,要求控制班的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而實驗班的教師則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對學生展開英語基本技能訓練。
具體進行對比的兩種教學模式如下:
傳統教學模式控制班的傳統教學模式。每周4學時的課堂教學,其中一學時進行聽力訓練,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練習為輔。
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模式實驗班的多元智能技能訓練模式。每周4學時的課堂教學,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訓練模式,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指導,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式的技能訓練,具體模式見下表。

(三)訓練項目介紹
學生自主選擇的訓練模式此訓練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改變傳統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傳統課程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一種智能對應多個訓練項目,智能培養與訓練項目交叉對應改變傳統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模糊理論評價標準無B等級,促進學生挑戰自我最近潛能區的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自評等級,促進學生信心的培養;教師評定,可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使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式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學分獎勵機制(總計360個A)見表3。合適的獎勵機制,一方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形成一個奮進和諧的學習氛圍。一個你追我趕的、和諧的競爭環境可以讓學習更有效率,更加愉快。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實驗調查問卷”和“英語實際能力測試試卷”。前者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與對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的態度;后者主要包括聽力、閱讀、翻譯、寫作等方面的內容,分別在實驗開始前與實驗結束時作為前后測試卷使用。
(五)研究過程
編制出“實驗調查問卷”和“英語實際能力測試試卷”,經試測后定稿。以教學班為單位,按方便取樣的方式選取被試樣本。由任課教師隨堂進行問卷的施測和水平測試,并將問卷和試卷收回。問卷時間為2005年3月,后測時間為2006年3月。
(六)數據處理和分析
將收回的問卷及試卷進行整理和批改,建立數據庫,使用SPPS11.0進行數據的處理和統計分析。描寫性數據顯示出實驗班與控制班學生的基本信息;配對樣本的T檢驗分析實驗班和控制班前、后測成績的差異;獨立樣本的T檢驗分析實驗班與控制班在實驗處理前后的差異。
結果與分析
為了考察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們選題組卷的時候選取了筆試題和口試題,為盡量避免其他因素對成績的影響,我們采用教師組共同評卷(包括口試)。
(一)實驗班與控制班前測興趣比較

由上表可看出,實驗班與控制班學生測試前對英語感興趣程度均不高,實驗班對英語感興趣學生比率為22.4%,而控制班對英語感興趣學生比率為24.5%。
(二)實驗班與控制班前測成績比較

經T檢驗發現,實驗班與控制班在各項語言技能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之前,實驗班與控制班的學生英語技能水平基本相同。
(三)實驗班與控制班后測興趣比較

由上表可看出,實驗班與控制班學生測試后對英語感興趣程度差異很大,實驗班對英語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比率上升為83.7%,而控制班對英語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比率則還有所下降,為18.4%。這一差異的對比說明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項目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實驗班與控制班后測成績比較

從表7可以看出,在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模式實施兩個多學期后,實驗班在“筆試”和“口試”兩個項目上產生了顯著的差異,P<0.05或≤0.01,而控制班未產生明顯差異。實驗班差異顯著說明了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模式對于學生的筆頭能力和口頭能力都有顯著提高。而口試項目上差距更為顯著,說明了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模式更能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討論
通過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模式的實驗教學,實驗班筆頭能力和口頭能力都有顯著提高。具體看來,口頭能力提高得更大。除去正常教學和成長因素的影響,實驗班進步幅度大的原因如下:
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項目豐富多彩,內容靈活,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鉆研。
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模式調動了各方面積極的因素,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如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自評,使學生進行自我激勵;讓同學對自己進行評價,激發學生不甘人后的積極進取心;讓教師進行評價,使學生能夠冷靜地看待自己的成績,從而不斷進步。
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模式評價標準更人性化,以進步與否作為唯一標準,讓學生極大地接近自己的最近潛能區,讓成績差的學生能夠奮起直追,成績好的學生能夠更上一層樓。
多元智能英語技能訓練模式讓學生在集體中學習,學生互相配合互幫互助,使學習成為學生的樂趣。
結論
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高職英語基本技能訓練,可以使學生學習訓練的內容更加多元化與合理化,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同時英語基本技能訓練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設定不同的學習訓練目標,能夠更快地接近學生的最近潛能區,使學生能夠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更扎實地掌握基本技能,更快地取得進步。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強調高職英語基本技能訓練放在生活的整體中進行,使英語訓練更加鮮活,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更加實用。
參考文獻:
[1]Gardener R.C., R.N.Lalonde, R.Moorcroft, F.T.Evers.1987.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use [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6,(1).
[2]李建華.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改革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1).
[3]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6).
作者簡介:
向群飛(1981—),男,湖北黃石人,大學本科,廣東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英語教育教研室主任,助教,主要從事高職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