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丹麥的教育分流政策具有漸進式分化、個性化發展、開放分流三方面特點,這些特點與丹麥的課程、考試及入學標準密切相關。丹麥的教育分流政策對于促進丹麥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丹麥;教育分流;特點
丹麥位于歐洲西北部,總面積43080平方公里,人口僅530萬,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但其經濟十分發達,綜合國力強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丹麥的高度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職業教育的發達,其職業教育享譽世界,曾獲德國著名的Bertelsmann獎。丹麥技術人才的高質量與發達的職業教育有關,也與其科學實施教育分流政策密切相關。
丹麥的教育分流政策
教育分流是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增強發展起來的,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促進人才分化、培養個人職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丹麥的教育分流形式有兩種:一是學生選擇不同的學校(這是主要的分流形式),二是在學校內選擇不同的課程。
丹麥的教育階段與我國基本相同,包括學前至高等教育四個階段。小學和初中是一體化的,義務教育階段有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兩種學校的主要區別是受教育對象不同,特殊學校面向天才或者智障兒童,繼續教育學校培養目標與一般學校不同,主要側重于學生就業。
高中階段學校類型多樣,主要有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普通高中強調升學,為取得接受高等教育的資格做準備,其中的職業性高中十分強調應用性能力培養。職業高中是實施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場所,包括職業教育和培訓項目,社會與健康教育項目及農業、林業、家庭經濟和航海等領域的項目。高中階段還有個性化的青年發展項目,其招生對象比較寬泛,培養目標也較為自由。
丹麥的教育分流在7年級后開始,一直延續到高等教育階段,大規模的分流集中在基礎教育階段,高中畢業后對不同高等學校的選擇是第二次分流。7年級后,少數學生進入繼續教育學校,大部分學生在9年級學年末或10年級學年末選擇進入不同的學校。10年級是特殊的學年,既可以作為初中向高中的過渡時期,也可以作為高中的第一年。
學生選擇進入不同的學校,是丹麥教育分流的主要形式。義務教育畢業的學生除進入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外,還有其他各種學校可供選擇,培養目標或者側重應用性技能,或者側重學術修養。在學校內選擇不同的課程是分流的補充形式,這種形式同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發展融合密切相關。不少學校改變了單一的課程設置,使得學生在本校內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課程,職業性高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學生如果同時修習強調學術性和應用性的商業或技術課程,可同時獲得高等教育的入學資格和在貿易與技術領域就業的資格。部分學生在高中教育結束后繼續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分為三個層次,短期、中期和長期。短期高等教育常常由那些提供基礎職業教育的機構進行,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中期和長期高等教育常常由傳統大學和專科學院提供。
教育分流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的選擇。通常情況下,學生選擇通常都能得到滿足,學校是“free intake”。但當學校的硬件設施及教學資源不能滿足學生需要,或者申請某個方向的學生過多,而超過市場需求時,就需要通過考試遴選學生、改變志愿或者推遲入學時間等方式進行協調。在分流過程中,教師和父母的詳細指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會根據行會要求及市場信息等做出及時反映。2000年以前,普通高中會根據學生的畢業考試或者升學考試成績進行入學資格挑選。2000年以后,學校實行敞開入學,入學考試取消,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對學生進行考試。
綜觀丹麥的教育分流政策,筆者認為有這樣三方面的特點:分流過程中學生的能力發展是漸漸分化的;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根據個人特點結合社會發展進行分流;分流是開放式的,學生可以比較自由地在不同教育方向中轉換。這些特點是由丹麥的教育體系決定的,具體來說主要與課程、考試及入學標準有關。
漸進式分化與課程
丹麥的教育分流是漸進式的,持續時間長,分化程度逐漸加深,其教育過程為學生分化發展提供了比較完備的條件。
促進分化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課程。丹麥教育的課程設置靈活多樣,盡管國會和教育部對教育的基本目標進行了規定,但目標的實現和實施最終取決于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
義務教育階段提供了大量選修課,為學生分流奠定了基礎。課程有四大板塊:學校必須提供的必修課;學校可能提供的必修課;學校必須提供的選修課;學校可能提供的選修課。必修課主要是文化課,培養學生基本的文化素養。必修課中有部分實用性課程和實用的主題教育,有交通安全、家庭生活、職業指導等內容,其中職業指導包括學生個性發展、職業選擇、市場信息、短期實習等內容。選修課有加強學術修養和操作技能兩方面的課程。學術課程中的德語、法語、英語和物理、化學分為基礎課程與提高課程。實踐操作課程有打字、攝影、戲劇、電影、家政學、電子與信息等內容。義務教育階段的選修課為學生分化發展提供準備。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選擇進入不同的學校,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比較明確,因此課程設置分化程度加大,為學生能力分化的形成提供條件。不同學校開設了不同的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有較大的不同,在相同課程上也出現了層次分化。表1反映了不同方向課程間的鮮明差別。
職業高中專業類別多,課程開設復雜,故不詳細列出,選修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的。
從表1可看出,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之間課程差別較大,而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內部,課程差別同樣存在。學生進入高等教育后,這種分化發展最終定型。為了使學生能夠選擇適當的課程,丹麥采取了一系列相關措施。分流時間長,7年級后即可進行分流,部分學生進入繼續教育學校。大部分學生在9年級后進行選擇,剩余未確定方向的學生可以利用10年級一年的時間進行充分的考察。進入高中階段后,學生仍然可以在不同的學校間進行轉換,不是“一選定終身”。職業指導比較完備,有專門的職業選擇課程指導,還有提供職業指導的教育咨詢員,家長通常會幫助學生做出正確選擇。同一班級中常常有一個主科教師陪伴學生完成義務教育,他們常常對學生的發展提供科學而且可行的建議。

個性化發展與考試
丹麥的教育追求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分流過程中也是如此。除了課程多樣和靈活外,丹麥的教育考試也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評價機制保證。
丹麥的教育考試實行等級制,從0~13分由低到高排列,具體有00、03、05、6、7、8、9、10、11、13等不同等級。6分相當于我國的及格水平,6分以下則為不及格。除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通常沒有考試)外,這個評價系統通用于全國所有的教育領域。
在丹麥,初中和小學階段的所有考試均由學生自愿選擇參加。考試沒有及格與不及格之分。1~7年級沒有考試,但學校必須定期(每年至少兩次)告訴學生和家長學生在一學年中口語和書面語進步的情況。8、9、10年級,學生自動升級,有一些考試。當學生畢業時,可以參加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畢業考試不是全國統一進行,同時可以以單科形式進行。至于是否參加考試和考哪些科目,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生的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的證明通常是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的憑證。一般來說,參加升學考試的學生更多進入普通高中教育方向,參加畢業考試的學生則往往進入其他教育方向。
高中階段教育類型多,學校形式多樣,故考試也多種多樣。對于這些考試,學生同樣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和選擇性。普通高中以文科中學為例,學生必須參加10次年度(在學年結束時舉行)考試,在12年級時,要用丹麥語寫一個關于歷史的或所選擇高級水平課程中任意一科的作業,其他考試學生有很大的選擇權。職業高中考試評價也比較靈活,教育部根據學生個性化課程確定評價計劃。考試由教育部和相關的行業委員會合作,共同分擔權利和責任。大部分職業課程要進行一次總結性考試,根據這門課程的后續計劃,考試可能有學習測驗或總結考試多種形式。
丹麥的考試表現出非統一的、非強制的突出特點,使得學生在面對和選擇考試時較為自由,這種自由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保障。丹麥考試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評價機制上保證了丹麥教育分流形式的靈活性,從而為丹麥教育分流中學生自愿、自主選擇奠定了基礎。
開放分流與入學標準
開放性貫穿在丹麥普職教育分流的整個過程中,學生的選擇不是“一選定終身”,而是可以變更的。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很多方面,一是繼續教育學校與其他高中之間是相互銜接的,可以繼續受教育。二是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之間是相互溝通的,學生可以互相轉換,轉換后的學生可同時獲得兩種資格和文憑,職業高中學生享有進入任何一種高等教育系統的資格。三是其他教育機構為學生接受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丹麥社會力量辦學活躍,有各種民間教育機構,比如民眾普通學校,這些學校為學生提供了適合個體需求的、極為靈活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這些機構與正規學校之間也是相互溝通的。
丹麥教育分流政策的開放性與丹麥各級各類教育的入學標準密切相關。學生進入義務教育各類學校一般沒有任何條件要求,進入公立學校不需要承擔費用,進入私立學校僅承擔15%的費用。2000年前,進入普通高中還要參照學生的考試成績和課程,改革后,學校實行敞開入學,分流標準對學生選擇的限制作用基本不復存在,學生選擇成為教育分流最重要的標準。其他高中階段學校入學條件也很寬泛,基本沒有限制。大部分高等學校需要檢查學生的高中離校考試成績,或者查看學生在學校里的出勤率、職業培訓經歷甚至工作經歷、入學考試或者大學舉行的考試成績,部分高校也可能什么要求都沒有。即使這樣,大部分高校通常都接納申請的學生。可以說,學生既可以隨時有機會學習,也可以在不同的學校中學習,享有很大的自由選擇權,這就保證了教育分流的開放性,當然,這種分流的開放性與丹麥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分不開的。
丹麥的教育分流政策為丹麥的人才培養尤其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和條件,對丹麥青少年的科學發展與實現人盡其才,繁榮丹麥經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國情與丹麥不同,教育體系也不一樣,但丹麥教育分流政策中的成功之處還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的。
參考文獻:
[1]The Danis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OL].http://pub.uvm.dk/2005/VET/.
[2]Facts and figures 2005 Denmark [OL].http://pub.uvm.dk/2005/facts/.
[3]Careers education and guidance in Denmark [OL].www.ciriusonline.dk.
[4]denmark 2000 [OL].http://www.eurydice.org/document/structz/en/Denmark_en.pdf.
[5]New structure of the Danis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OL].http://pub.uvm.dk/2005/facts/.
作者簡介:
劉秋紅(1981—),湖南南縣人,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
歐美燕(1980—),湖南衡陽人,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