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板書是課堂教學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的主要授課內容。板書的形式有多種,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和設計,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課堂教學;板書設計;板書形式;地質課
板書,是課堂教學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的主要授課內容,它以字、句、形、圖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是一種設計與創造。板書是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綜合表現形式,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理解、記憶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來選擇和設計板書。筆者在地質課教學中,常采用以下幾種板書形式。
串珠式這種形式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系,把各知識點像珠子一樣,一個一個地串連起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吸收、記憶,而且有利于學生概括能力、程序思維能力的培養。如講冰川的形成時,可設計如下的板書進行教學。

(程序思維:上因下果、進式的左因右果)
表格式通過列表,從幾個方面對現象、概念進行比較,從而明顯地表現出概念間的區別或聯系。這種形式對比性強,使學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引導學生在比較、對比中去理解概念,掌握知識。例如,講冰川類型時,可設計如下的板書。

圖文式特點在于有文有圖,以圖畫“龍”,以文點“睛”,形象地表現事物,引發興趣,加深理解。例如,講我國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優越性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圖的圖文式板書,收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回環式這種板書造型,形如回環,由一點出發,沿途經過各點,然后再回到原點(起始點),思路清晰,首尾呼應。如講外力作用的幾種表現形式之間的關系時,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板書。

多角式這種造型的板書能充分展示某幾方面的復雜關系,反映事物間的本質特征。例如,講三大類巖石的相互關系時,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板書。

結構式按照物體的結構設計幾何圖形。例如,地球的內部圈層板書設計。

從屬式設計表現一個事物或問題包括的內容,即各個知識點的從屬。例如,地質構造的基本形態,背斜和向斜從屬于褶皺,地壘和地塹從屬于斷層。可設計如下板書。

放射式由一點(中心)向各個方向伸展開去,突出某一事物或內容的多方向的板書。例如,講影響斜坡巖(土)體穩定的因素時,筆者設計了如下板書。

張翼式猶如飛鳥張開一對翅膀,條理清楚地表示出課文的特點和知識的內容。例如,講地質作用時,筆者設計了如下板書,從中可以看到地質作用兩種不同類型所表現的不同形式造成的不同作用結果。

綱目式綱目式板書能顯示所講課文內容的要點和條理。如講巖漿巖時,內容多而復雜,經提煉后筆者設計了如下板書形式,有利于學生條理清楚地掌握知識。

口訣式缺乏規律性的事物最難記憶,一般得死記硬背。將某些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編寫成口訣,簡明扼要,朗朗上口,帶點詩味,頗受學生歡迎,且能讓學生記憶深刻。例如,為了記憶摩氏硬度計中的十種標準礦物(如下表),筆者編寫了口訣,收到了良好效果。十種標準礦物的口訣為“滑石方,螢石長,石英黃玉,剛金剛”。記憶的時候可記整句,也可只記礦物的第一個漢字:滑石方螢磷,長石黃剛金。

提問式把綱目式板書的條目用問答的形式寫出來。由于這種形式更接近于人們的日常思維過程,因此可以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激發求知欲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如在巖石一章講完小結時,為加深對“巖石”概念的理解,筆者讓學生運用本章知識,回答以下問題(答案略):
1.什么叫巖石?(學生稍加回憶就能回答)
2.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嗎?
3.從巖石的形成過程,比較原始巖石和后來形成的巖石的組成有什么不同。(經過歸納,學生就能得到巖石的完整的概念。)
4.(再從側面問)建材上稱呼的花崗石、石灰石是巖石還是礦物?如果是巖,為什么叫石?巖與石有什么區別?(一連串的提問,層層深人,步步逼近,促使學生思考,在深度、廣度上開拓。板書問題結束時,有些學生還興味甚濃。)
總之,課堂教學中的板書設計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學問,又是一門藝術,其形式不僅限于上述十二種,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發展和完善。
作者簡介:
盛海洋,男,河南南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工程地質教學和研究工作。(本欄責任編輯: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