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陽泥玩具總稱“泥泥狗”,疊用兩個“泥”字,是對泥玩具的愛稱。淮陽有座“人祖廟”,每年從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有歷時一個月的大廟會。省內省外,各地前來“朝祖進香”的人,人山人海,每天有三五萬人次。“泥泥狗”是廟會上最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品。它好看又好玩,價格便宜,“朝祖”的人們,都要買些帶回去給孩子們玩。“泥泥狗”在一次廟會上賣出多少,簡直無法計算。僅以1986年賣“泥泥狗”的小攤來說,三月二十日(農歷二月十一日),那天陰有小雨,在廟前大街上賣“泥泥狗”的,還有243人。
“泥泥狗”與“圖騰”

淮陽“泥泥狗”風格獨特,古樸綺麗,1984年在北京展出時,引起了國內外觀眾和專家們的注意。各色各樣的“泥泥狗”擺在一起,五彩繽紛,琳瑯滿目,將觀眾帶進了一個古樸神奇的世界。很多“泥泥狗”奇形怪狀,富有神話色彩,很像《山海經(jīng)》里描述的奇禽異獸。比如,有一種獸頭鳥身的怪物,它的頭,既像狗頭,又像狐頭;它的身,既像燕又像雁。恰如《山海經(jīng)·東次二經(jīng)》記述的:“姑逢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又如“泥泥狗”里有一種巨頭大目,似牛非牛的奇獸,恰如《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記述的:“黃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這兩個“泥泥狗”里的奇禽異獸,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原始社會里的“圖騰”。你看,有的像熊,長了一個熊頭,而熊身上又有一個大熊頭。這不由得使人想起,“禹治洪水,通轅山,化為熊”(《漢書·武帝紀》顏師古注引《淮南子》)的神話。又如,有一種當?shù)胤Q為“大斑鳩背小斑鳩”的怪鳥,一個大鳥身上馱了好幾個小鳥,又叫“九頭斑鳩”,其尾分叉,更像燕尾,其頭似鳥又非鳥。這種怪鳥,又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以玄鳥為圖騰的古代商(殷)民族的神話“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詩·玄鳥》)。它身上馱的那些小鳥,是否象征子孫繁衍之意呢?淮陽“泥泥狗”里的奇禽怪獸不是一個個,而是“層出不窮”,使你好像看到了原始社會林立的“圖騰”。難怪有人說“泥泥狗”是“活化石,真圖騰”。

“陵狗”與陵史
“人祖廟”,是當?shù)厝罕妼@座陵廟的通俗叫法,它的正名是“太昊伏羲陵”。“太昊”是對伏羲的贊詞,說他像日月那樣光明。“伏羲”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一,這里的陵廟也按皇陵格式建造。現(xiàn)有殿宇為明英宗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重建,規(guī)模宏大,殿宇巍峨。
“泥泥狗”只在“人祖廟會”期間有賣,所以又叫“小陵狗”。據(jù)老藝人們說:“自從有了太昊陵,就有小陵狗。”太昊陵始建于何時?史無詳載。陵園中有一塊明正德八年(1513年)所立的石碑,上面寫了一句:“陵墓在此相去年歲極遠。”《陳州府志》記載是“漢以前已有祠”。孔子家語中說:“孔子自衛(wèi)之陳,陳侯起陵陽之臺。”孔子在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89年三次到過淮陽。以上記述,雖不能斷定陵墓始建于何時,但2000多年以前這里就有了祠或陵是很可能的。

古書說,“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路史·后紀一》羅蘋注引《古史考》),說“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路史·后紀二》注引《風俗通》),“以其載媒,是以后世有國,是祀為皋之神”(《路史·后紀二》)。由于伏羲和女媧繁衍了人類,創(chuàng)造了婚姻,所以人們視他們?yōu)榛橐鲋瘢馂椤叭俗鏍敔敗薄ⅰ叭俗婺棠獭保昴甑健叭俗鎻R”“朝祖進香”。祭祀“皋”的風俗古已有之。《禮記》上記述:“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周禮》上記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可見此風之古遠。淮陽“人祖廟會”會期也在“仲春之月”,看來這是古代遺風無疑。
“陵狗”,是有了伏羲陵之后,對“泥泥狗”的又一稱呼。伏羲陵“在此相去年歲極遠”,“小陵狗”的“年歲”,自然也不會例外。不過,還要考慮到“小陵狗”是“泥泥狗”在廟會上成為商品后的別稱,因此還不能忽視年歲更遠的、尚未作為商品的“泥泥狗”存在的可能性。
“泥泥狗”與“人祖爺”

所有史書都認為:宛丘,相傳是伏羲所都之地,伏羲死后,葬于陳。“宛丘”和“陳”是淮陽的古稱。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太昊陵東南四公里的平糧臺,發(fā)掘出一座龍山文化城址,當?shù)匚奈锕ぷ髡哒J為,很可能這就是宛丘。原始古城的被發(fā)現(xiàn),更證實淮陽之古老。淮陽是伏羲的老家,關于他的神話也比較多,有的還是這里所獨有的。“泥泥狗”和古老的神話傳說就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淮陽文化館的彭興孝同志送我一個人頭狗身的“泥泥狗”,他告訴我,這個“人頭狗”和“人祖爺”名字由來有關。傳說人祖爺原本是一只狗,僅僅變成了人的頭,就被人揭了底兒。那么叫他啥名字呢?就叫他“伏羲”吧,左邊是“人”,右邊是“犬”,是一個“伏”字;而“羲”字是古漢語中的語氣詞“兮”,“伏羲”即是“伏兮”(據(jù)楊復俊整理《伏羲的由來》)。聽了這個民間傳說,就可知道這個人頭狗身的“泥泥狗”不是偶然的產(chǎn)物,這里面糅合著對“人祖爺”的懷念。
“白龜”與“香龜”

起初,我看到淮陽“泥泥狗”中做的烏龜較多,心中就有了一點觸動,因為在其他地方的民間玩具以及在別種民間美術品中,拿烏龜做題材的作品都比較少。之后,又聽說當?shù)厝税涯酁觚斀凶觥靶∠泯敗保€有一個村子都做一種叫“小泥鱉”的“泥泥狗”,這更引起了我的注意。
人們對烏龜?shù)目捶ǎ瑥臍v史上看,前后有很大變化。最初,古人把龜看作“神物”,“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認為“神龜通靈”,知事吉兇,故“卜用龜,筮用蓍”。古人又認為“龜壽千年”,把它作為長壽的象征。后來可能由于烏龜生性懦弱遇敵縮頭,有人就以龜罵人,把妓院中的男老板也叫做“烏龜”,漸漸地人們對烏龜?shù)目捶ǎ兊媒厝徊煌耍识詾觚敒轭}材的工藝品,多年來是比較少的。
我對淮陽泥“香龜”的存疑,直到不久前去了趟淮陽,才弄清楚,原來這也和“人祖爺”有關。“太昊伏羲陵”東南一里多的城湖中,有一座“畫卦臺”,臺高出水面約2米。宋《太平寰宇記》卷十說是,“伏羲氏于蔡水得白龜畫卦之臺”。畫卦臺上原有的古建筑,均已無存,現(xiàn)在只有一座不久前建的八卦亭。畫卦臺前,有一個660平方丈的“白龜池”,相傳是伏羲在蔡河得白龜后,于此鑿池飼養(yǎng)。這和當?shù)匾恍┟耖g傳說相連:大災將臨世界,人間被毀之前,白龜來到宛丘,將這個天機告訴了伏羲。當大災降臨,天塌地陷,洪水吞沒人間的時候,白龜將伏羲吞進了肚子,伏羲在白龜肚內碰到了他的妹妹—女媧。當大災過去,大地恢復平靜,白龜把伏羲兄妹吐回了人間(據(jù)淮陽文化館印,楊復俊整理的《白龜?shù)膫髡f》)。
遠古時,世上遭災,以及世上只有伏羲、女媧兄妹兩人的傳說,古書上都有記載;惟有這白龜救伏羲、女媧兄妹的故事,只在淮陽流傳。

記述這一傳說的是宋代的《太平寰宇記》,距今已有一千年左右,何況,傳說被收入此書之前,在民間還有個長期流傳的過程。據(jù)此可以斷定,有關白龜?shù)膫髡f,至少有千年以上了。從這些傳說再看“泥泥狗”,那么其中烏龜比較多,又把它叫做“香龜”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再看“香龜”的造型。現(xiàn)實中的烏龜,背上甲紋十三格,一頭一尾四條腿。可是,民間藝人創(chuàng)造的卻沒有照抄真龜。“香龜”的模樣,背甲畫成了別致的圖案,美麗的花樣,這是藝人們對“神龜”的美化。有的處理,則更進一步,可能與當?shù)氐纳裨拏髡f有所聯(lián)系,比如,有的把龜背畫成似八卦非八卦,這是否與伏羲觀龜甲而畫卦的傳說有聯(lián)系呢?有的“香龜”無四足而有八叉,似腿而非腿,似花而非花,似披風而非披風,顯出了它的神異色彩。《太平御覽》卷九引《王子年拾遺記》說:伏羲“坐于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這個香龜?shù)陌瞬媸遣皇前朔街L的象征呢?總之,淮陽的“香龜”,散發(fā)出古風的“古香”。

“白龜”是傳說中的“神龜”,“畫卦臺”前有“白龜池”,雖然誰也沒有見過真實的白龜。誰料1984年,一個少年在“白龜池”釣黃鱔,卻意外地釣到一只活白龜。這一則說明“白龜池”名不虛傳,池內果真有珍稀的白色之龜;二則說明“白龜池”是因白龜而名。古有白龜,而失記載,足證年代之久遠。同時,也說明淮陽“白龜”傳說之多與淮陽“香龜”玩具之多,在當?shù)厥怯刑厥庠虻摹?/p>
“人祖”與“女媧”
《太平御覽》引《風俗通》說:“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
淮陽民間傳說是伏羲女媧兄妹兩人一起“造人”。故事說:“伏羲、女媧兄妹成親后,感到世上只有他們兩人,冷清得很,于是用黃土捏起小泥人來,小泥人一個一個都活了,日久,世上的人也多了。一天, 突然要下雨,剛捏的泥人還沒晾干,兄妹兩人趕緊用柳枝掃進山洞,有些泥人被碰壞,就成了殘廢人。伏羲女媧造了人,所以,人們尊他們?yōu)椤俗鏍敔敗汀俗婺棠獭P迯R建陵,年年朝祖。”(據(jù)楊王氏口述,見《陳風》1984年第二期)

在外國神話里,人類祖先的形象,都是神仿照自己,按照人的形象做的。可是女媧造的人是什么樣子,書上沒有講,也無從考查,我過去也沒有去想過。后來,在展覽會上看到了淮陽“泥泥狗”中有一種猴面泥人,據(jù)介紹,這叫“人面猴”,也有人稱它為“人祖”。“人祖”竟是像人又像猴,真使我大為驚訝。據(jù)老藝人說:“‘泥泥狗’、人面猴和奇鳥異獸,都是人祖爺和人祖姑姑(指伏羲和女媧)造的人和‘狗’,代代相傳,誰也不敢改,改了就不是人祖爺爺和人祖姑姑造的人和‘狗’了。”伏羲和女媧是神話傳說人物,不過老藝人的說法,仍應重視。從“人祖”的形象看,非人非猴,人猴之間,想像奇異,造型古拙,彩繪紋樣,裝飾化而不死板。整個軀干,看來周身是毛,但又明顯像女性生殖器的紋樣。這和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子孫的傳說緊密相連,可以說這是一個形象的表述。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一位偉大的女神。傳說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淮南子·覽冥訓》),“一日七十化”(《楚辭·天問》王逸注)“摶土造人”,神力極為廣大。這反映了原始母系社會對女性的崇拜(對女性生殖器的崇拜也出現(xiàn)在當時)。這種崇拜,就連如今的太昊陵里也有痕跡。在陵中顯仁殿的臺基石上,東北角有一圓孔,人稱“子孫窯”,求子者用手指探摸一下,據(jù)說可以得子。由于年代久遠,原石已被摸穿,不久前已換了一塊新石,圓孔又被摸得十分滑潤。

“兩頭狗”與“兩頭獸”
淮陽“泥泥狗”中,還有一些別處少見的一身兩頭的奇獸,如“兩頭狗”、“兩頭猴”、“兩頭馬”等等。一身兩頭的怪獸,《山海經(jīng)》里有所記述,它們的名字叫做“并封”、“屏蓬”、“踢”。《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并封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后皆有首,黑。”《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鉅……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郭璞注:即并封也)《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踢。”
據(jù)聞一多先生考證:“謂之兩頭者,無論是左右兩頭,或前后兩頭,不用講,都是兩蛇交尾狀態(tài)的誤解或曲解……‘并封’、‘屏蓬’、‘平逢’等名的本字當作‘并逢’。‘并’與‘逢’都有合義。獸牝牡相合名曰‘并逢’。”(《伏羲考》)
看來,這種兩頭怪物是“泥泥狗”中的“并逢”。如作進一步探討,又得從伏羲、女媧說起。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都說他倆是兄妹成親。
“伏羲鱗身,女媧蛇軀”(《文選·魯靈光殿賦》),“庖犧氏……蛇身人首”,“女媧氏……亦蛇身人面”(《帝王世紀》)。
漢代畫像石上的伏羲、女媧形象是上身人形,下身蛇(龍)軀,尾部繞纏作交尾狀。淮陽民間,還遺存有一種民間舞蹈,其舞姿就與漢代畫像石刻上的伏羲、女媧交尾狀頗相類似。據(jù)淮陽文化館李杰同志介紹:這種舞蹈是敬“老母娘娘”(女媧)的,名叫“擔花籃”。舞者全身穿鑲黃邊的黑衣,用五尺多長帶穗的黑紗包頭并拖垂背后,肩挑龍鳳小花籃,四人一組,一人打“經(jīng)板”,三人邊歌邊舞,背靠背,肩擦肩,使背后下垂的黑紗,相互絞合,象征伏羲女媧的交尾;舞步稱為“履跡步”,象征“華胥履跡,怪生伏羲”。歌詞唱的是對伏羲女媧兄妹結婚,再造人類的頌贊。會跳這種舞蹈的老人說:“這是女媧傳下來的,代代相傳,傳女不傳男。”漢代石刻畫像“圖解”了“人頭蛇身”的兄妹是夫妻;這古老的舞蹈又對這一傳說作了藝術的活的“圖解”。
黑底與正色

淮陽“泥泥狗”都是黑底上彩,以黑為主。當?shù)赜邪數(shù)膫髡f,“泥泥狗”中卻沒有“白龜”只有“黑龜”,這是什么原因?據(jù)古書記載:“夏后氏尚黑”(《禮記·檀弓》),夏代大廟稱“玄堂”(《路史·后記·夏后氏》),祭祀“牲用玄”(《爾雅·釋畜·郝疏》),祭器“墨染其外,朱染其內”(《韓非子·十過》)。
夏后氏即夏禹,前引說明夏代尚黑。淮陽在古代屬夏地,至今鄉(xiāng)間老人還愛穿一身黑,還有點“尚黑”的遺風。“泥泥狗”以黑色打底,保持著古老的傳統(tǒng)。
淮陽“泥泥狗”以黑為底,上的色彩是大紅、大黃、大藍(青)、大白而略有變化,顏色單純強烈、鮮艷奪目。這既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愛好熱烈明朗的色彩效果,還有其久遠的歷史因素。傳說伏羲在執(zhí)政時,任命一批官員, 其中有春官青龍氏,夏官赤龍氏,秋官白龍氏,冬官黑龍氏,中官黃龍氏(《綱鑒易知錄》)。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古代稱為“正色”。“泥泥狗”就是使用了“正色”,以黑為主。不論對象的本色是什么,一概使用黑底,以黑托彩,構成了絢麗強烈、莊重活躍、艷而不俗的色調。這種色彩也表明了“泥泥狗”具有悠久古老的歷史。
古塤與“梨嘍”
晉代《拾遺記》記述:“庖犧……絲桑為瑟,灼土為塤,禮樂于是興矣!”這當然又是傳說。塤,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吹奏樂器。 新石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浙江河姆渡遺址中所發(fā)現(xiàn)的陶塤,距今約有七千年。我沒有想到,淮陽“泥泥狗”中竟還有這種“古老的樂器”,而且當?shù)剡€有一個丁樓村,專做小土塤。這種小土塤,現(xiàn)在不是演奏的樂器,而是給孩子們吹著玩的。由于模樣像梨,當?shù)厝私兴靶±鎳D”,又因可以吹響,叫它“不喔笛”。“小梨嘍”有二孔、五孔、七孔幾種,其音孔與外形幾乎和出土的古陶塤一樣。淮陽文化館凌丁甲同志介紹說,兩孔的可以吹奏淮陽流行的三聲民歌;七孔的可以吹出1、2、3、4、5、6、7七聲音階。從制作方法看,也和古書記述的“灼土為塤”一致:“灼”即“灸也,燒也”。“小梨嘍”也是經(jīng)過燒制的。老藝人說:“捏成后,晾干,再放在做飯的柴灶里燒,飯燒好了,‘小梨嘍’也燒成了;柴火里用紅薯藤,燒出來才黑。”我還聽說,過去“小梨嘍”是畫彩的,畫上點線圖案,很像原始彩陶紋樣。
上面,我們從“陵狗”、“狗王”、“白龜”、“人祖”、“兩頭狗”一直談到“小梨嘍”,還有“泥泥狗”的色彩,這無一不是說明了“泥泥狗”的古老。“是伏羲、女媧傳下來的”,這雖是口頭傳說,不能全信,也不能完全不信,因為,神話和傳說,也能透出一些史實。比如:伏羲、女媧兄妹成親,反映了原始社會的血緣婚配。河姆渡遺址中七千年前的古塤實物,與傳說中的伏羲“灼土為塤”時間上兩者相近。今天活白龜?shù)尼灚@,也說明了白龜?shù)膫髡f包含著古代真白龜?shù)囊蛩亍呐c神話、傳說緊密相連的“泥泥狗”本身看,那些奇禽怪獸折射出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影子;泥塑“兩頭狗”與《山海經(jīng)》上文字“兩頭獸”兩者一致,其中有著歷史的內在聯(lián)系;奇特的“泥人祖”又透露出遠古母系氏族社會對女性崇拜的遺痕,擴及古老的淮陽歷史,古老的“人祖廟會”,古老的“拴娃娃”風俗。把這些聯(lián)系起來考慮,從中可以看出老藝人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決非任何人可以臆造出來的。說捏“泥泥狗”是從我們的遠祖流傳下來的說法我想是可以成立的。女媧“摶土造人”屬于人類起源的神話,但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在遠古時代就有泥塑的歷史。

“奇葩”與“百花”
古老的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山川美麗,風俗多樣。民間美術多若繁星,無不閃耀著勞動人員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智慧光芒。民間玩具,是民間美術的一種,它生根民間,到處開花;構思巧妙,因材施藝,造型單純、夸張,色彩明快,花紋簡練,神態(tài)生動,風格明朗,這是各地民間玩具的共同品格,淮陽“泥泥狗”也不例外。老藝人們以神游暢想的構思,簡練單純的造型,大膽恰當?shù)目鋸垼瑵庥魪娏业纳剩蟪隽藴喓窆艠恪⑺谱緦嵡伞ⅹ殑?chuàng)一格的藝術效果。這突出的“一格”,又和各地豐富多彩的地方風格和諧地形成了中國民間玩具鮮明的民族風格。古老的淮陽“泥泥狗”,是我國民間美術百花園里的一枝奇花,是我國優(yōu)秀深厚民間美術寶藏中一塊珍稀的“墨玉”,是一件淵源久遠的民間美術“傳世文物”。我們應該保護它、研究它、繼承它、發(fā)揚它。
(作者單位:中國美術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