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鼎祚齊天壤

2007-01-01 00:00:00
尋根 2007年2期

清編《全唐詩》,集中收錄的郊廟歌辭差不多有7卷(第10卷~第16卷,第15卷有3組舞曲歌辭),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有些去掉“兮”就是六言),總共438篇,近500首,占到《全唐詩》的百分之一。其中第16卷是五代時的郊廟歌辭,因本文主要探討唐王朝時期的宮廷祭祀,所以暫不同列考慮。

宮廷祭祀是國家大事,也是宮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郊廟歌辭”,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社稷、宗廟等大典時所用的歌辭。二者關系緊密,可以對照考證。以下把這6卷368篇郊廟歌辭分為兩大類進行歸納整理,并簡單介紹唐代宮廷祭祀的有關情況。

祭祀天地、社稷、風雨、日月、先圣先師、封禪等

1.祀天系列(祀圜丘、昊天、封泰山、祈谷、明堂、雩祀)。共11組62篇。

祀天,又稱祭天、南郊等,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是對天帝侍奉、享獻的儀式,是歷代帝王祭祀典禮中最莊嚴最隆重的活動。圜通圓,圜丘指的是祭天的圓形高壇。古代有“天圓地方”的說法,所以一般是南郊圜丘祭天神,北郊方澤祭地。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可見,古人認為祭祀天地可以使國運昌盛。

《禮記·禮運》:“故圣人參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祭祀還有利于治理國家、統治天下。

舉行郊祀的目的,是帝王借以證明天命所歸,并祈求天神地的保護。

為了抬高帝王地位,表明君權神授,歷代郊祀中的配享制度往往把某一開國君主及皇后與天神地共祭。而且,以祖宗配天也是大孝之道的體現。

據《通典》卷四十五,唐朝貞觀及開元時祭天,以唐高祖李淵配天。

據《宋史·禮志二》,唐永徽(高宗年號)中,以高祖、太宗同配上帝。

到了唐代,祭天禮開始程式化和制度化,基本上按照以下的六大步驟和程序進行。

卜日。由于把祭天禮固定于每年冬至和正月的第一個辛日,也就不需要卜日了。

齋戒。有散齋、致齋、清齋三種。齋戒期間,帝王與參與典禮的文武侍臣須沐浴更衣,戒除嗜欲,不飲酒,不吃葷,不近女色,以潔凈莊重之心以示對天的虔誠和尊重。

陳設。有待事的次序,有即事的位置,有門外的位置,有犧牲器具的位置,有席神的位置。

省牲器。安放禮器于各個位置;清洗、打掃、設樂;檢查犧牲的毛色、肥瘦、大小以及宰殺的刀具和清洗情況;監督宰殺、取毛盛血、烹煮等。

此外,還有奠玉帛、進熟。

唐代在冬至這天祭祀的天神名目是:

昊天上帝(主位)

高祖神堯皇帝(配帝)

以下為從祀者:

(天壇第一等)

東方青帝靈威仰

南方赤帝赤怒

中央皇帝含樞紐

西方白帝白昭矩

北方黑帝汁光紀

大明星神(太陽)

夜明星神(月亮)

天皇天帝

北辰

北斗

天一

太一

紫微五帝座

(天壇第二等)

內官諸座

五星(金、木、水、火、土)

十二辰

河漢

(天壇第三等)

內之內外官諸座

內之外眾星之座

(音wei,上聲),指祭壇四周的矮墻。

第一組《祀圜丘樂章》是貞觀六年(632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據《舊唐書·音樂志》,貞觀二年,祖孝孫修訂雅樂,取《禮記》“大樂與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樂。祭天神奏《豫和之樂》,大歷十四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豫和》為《元和》;祭地奏《順和》;祭宗廟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肅和》;皇帝行及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舉及飲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禮會登歌奏《昭和》;郊廟俎入奏《雍和》;酌獻、飲福酒奏《壽和》。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數,其后增造非一,頗無法度,皆隨時制名。

除上述諸“和”,這組樂章還有一篇《凱安》。據《新唐書·禮樂志》,貞觀初,更隋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凱安》,郊廟朝會同用之,舞者各64人。凡初獻作文舞,亞獻、終獻作武舞,太廟降神以文舞。后避高宗李治的諱,改《治康》曰《化康》。據《樂府詩集》卷四,麟德二年(665年)十月,文舞改用《功成慶善樂》,武舞改用《神功破陣樂》,并改器服。后以《慶善樂》不可降神,《破陣樂》不入雅樂,復用《治康》、《凱安》如故。

第二組樂章是太樂舊有的《郊天送神辭》,不詳所起。

第三組樂章在《全唐詩》第5卷的則天皇后本集中題作《唐享昊天樂》。

第四組樂章,據《舊唐書·禮儀志》載,景龍三年(709年),中宗祀昊天上帝。唐中宗祀天地時首次出現皇后參加典禮的局面,“于是以皇后為亞獻,補大臣李嶠之女為齋娘,以執籩豆焉”。在這組樂章中有《中宮助祭升壇》。德宗時,規定以皇太子為亞獻、親王為終獻,取代了太尉為亞獻、光祿卿為終獻的傳統,使國家大祭更趨于皇帝家族化。

第五組樂章,開元十一年(723年),玄宗祀昊天于圜丘。在這組樂章中皇帝酌獻天神、酌獻配座、飲福酒并用《壽和》,所以《壽和》有三章。

第六組樂章是中書令張說制辭,開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玄宗封泰山。在這組樂章中酌獻、飲福并用《壽和》,故《壽和》有二章。

在古人的認識中,沒有海拔高度,只有樸素的絕對高度,受黃河中下游文明的影響,認為泰山最高,離天最近,去那里祭上帝,表示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為壇祭天,叫“封”,目的是報天之功;在泰山下的小山如梁父山、云云山、亭亭山等辟場祭地,稱為“禪”,目的是報地之功。封禪有易姓而封,也有盛世而封,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據劉肅《大唐新語》,貞觀中,太宗同意百官上表請封禪,魏徵力諫乃止。

唐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武則天舉行盛大的泰山封禪禮。十月從長安出發,從駕的文武大臣、兵士、儀仗隊伍長達數百里,十二月才到達,于是改元“乾封”,正月行封禪禮。

第七組樂章,貞觀中,正月上辛日祈谷于南郊。祈谷,就是祈求豐收,也是祭天活動,分布在圜丘四陛的是五帝,其余與冬至祭天相同。《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唐代以正月上辛日祈谷。

第八組《明堂樂章》是貞觀中褚亮等作的歌辭。明堂是帝王宣明政教的處所,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明堂舉行。季秋,享上帝于明堂。

第九組樂章也收入第5卷則天皇帝本集,題為《唐明堂樂章》。

第十組《雩祀樂章》也是褚亮等作。雩祀,指的是帝王祈雨的祭祀。孟夏,雩祀上帝于南郊。

第十一組樂章是太樂中舊有的雩祀降、送神辭二章,不詳所起。

2.祭祀五方上帝,朝日,夕月,祀九宮貴神、風師、雨師。共8組58篇。

第一組樂章,據《唐書·樂志》載,是祭祀五方上帝所用的五郊樂的歌辭。古代帝王按時于五方祀天,以五行、五色、五音相配,立春日迎春于東郊,立夏日迎夏于南郊,立秋前十八日迎黃靈于中兆,立秋日迎秋于西郊,立冬日迎冬于北郊。

第二組樂章是太樂舊有的《五郊迎送神辭》十章。

第三組樂章是貞觀中的《朝日樂》所用歌辭。

第四組樂章是太樂舊有的《朝日迎送神辭》二章。

第五組樂章是貞觀中《夕月樂》所用。《新唐書·禮樂志一》:“春分,朝日于東郊。”“秋分,夕月于西郊。”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逐漸確定春分于東郊朝日、秋分于西郊夕月的禮儀。唐以后祭日月的禮儀與圜丘祀天相似,一般規格為中祀,偶爾也作大祀,是定期舉行的常祀項目。古時把春分作為太陽的生日,唐德宗改正月晦日為二月初一中和節,并把中和節作為太陽星君的生日。

第六組樂章,據《舊唐書·禮儀志四》載,玄宗天寶三載(744年),置太一、天一、招搖、軒轅、咸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九宮貴神壇,以四季孟月行祭。

第七組和第八組樂章,據《唐會要》卷三十三,均作于德宗貞元六年(790年),都是包佶撰辭。風師也作風伯,即風神;雨師即雨神。據《舊唐書·禮儀志》,立春后的丑日,祀風師于國城東北;立夏后的申日,祀雨師于國城西南。

3.祭地(方丘、拜洛、祭汾陰、禪社首、祭神州),祭太社,蠟百神,享先農、先蠶、先圣先師、龍池。共18組88篇。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故祭天于圜丘,祭地于方丘,祭方丘就是祭地。

第一組樂章,據《唐書·樂志》,貞觀中,夏至祭皇地于方丘。褚亮作辭。

第二組樂章,在第5卷則天皇帝本集中題為《唐大饗拜洛樂章》。據《舊唐書·則天皇后紀》,垂拱四年(688年)四月,武承嗣偽造瑞石,文曰“圣母臨人,永昌帝業”,表稱獲之洛水。武后大悅,號其石為“寶圖”,后改為“天授圣圖”,加尊號曰“圣母神皇”。同年十二月,武后拜洛受圖。

第三組樂章,睿宗太極元年(712年),祭皇地于方丘。

第四組樂章,明皇開元十一年,祭皇地于汾陰,汾陰即汾水南岸,在今山西萬榮縣。

第五組樂章,明皇開元十三年,禪社首山祭地。《史記·封禪書》記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社首山在今山東泰安縣西南,上有祭壇。

第六組樂章,貞觀中,祭神州于北郊。褚亮作辭。《舊唐書·禮儀志》:“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神州及宗廟為大祀。”武德初,定令:“孟冬,祭神州于北郊。”唐高宗永徽年間廢除神州之祀。武則天于南郊合祀天地。據《大唐開元禮》,夏至日方丘祭地之儀,仍以神明地從祀,孟冬再祭神州地。

第七組樂章是太樂舊有,不詳所起。

第八組樂章是貞觀中祭太社所用,褚亮等作。《舊唐書·禮儀志》:“仲春、仲秋二時戊日,祭太社、太稷,社以勾龍配,稷以后稷配。”

太社即社稷,土地和五谷之神稱為社稷。社稷祭祀是土地祭祀的變形。唐朝把社稷祭祀作為中祀。

第九組樂章是太樂舊有。

第十組樂章是貞觀中蠟百神所用。據《舊唐書·禮儀志》,季冬寅日,蠟百神于南郊,其神為大明、夜明、神農、伊耆、后稷及五方、十二次等,凡一百八十七座。當方年谷不登,則闕其祀。

蠟(音zha,去聲),祭名。《禮記·郊特牲》:“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第十一組樂章是太樂舊有。

第十二組樂章是貞觀中享先農所用。先農是最先教民耕種的農神,一說即神農氏,一說為后稷。自周代開始,就有帝王親耕籍田之制,并祀先農,以示勸農。《舊唐書·禮儀志》:“太宗貞觀三年(629年)正月,親祭先農,躬御耒耜,籍于千畝之甸。”

第十三組樂章是太樂舊有。

第十四組樂章,顯慶中,皇后親蠶,內出享先蠶樂章。《舊唐書·禮儀志》:“季春吉巳,祭先蠶于公桑,皇后親桑。”

第十五組樂章,文宣王即孔子,皇太子親釋奠。《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舊唐書·禮儀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正宣父坐于南面,冊贈文宣王,春秋二仲上丁,令三公攝行事。”

魏晉南北朝期間,以孔子為先圣,以顏回為先師,拜孔揖顏之禮多在國家太學舉行,往往是國子監祭酒負責祭祀。唐代作為宮廷祭祀,多由皇帝和皇太子親自祭祀。

第十六組樂章是太樂舊有。

第十七組樂章,武成王即姜太公呂尚,據郭茂倩《樂府》,唐釋奠武成王,舊以文宣王樂章用之。德宗貞元中詔于邵補造。《舊唐書·禮儀志》:“開元十九年(731年),于兩京置太公尚父廟一所,以漢留侯張良配饗。至肅宗上元元年(760年)閏四月,又尊為武成王,選歷代良將為十哲。”

第十八組樂章,是《龍池樂》的歌辭。《唐會要》:“開元元年(713年),內出祭龍池樂章,十六年(728年)筑壇于興慶宮,以仲春月祭之。”這組《享龍池樂章》的作者分別是:紫微令姚崇、左拾遺蔡孚、太府少卿沈期、黃門侍郎盧懷慎、殿中監姜皎、吏部尚書崔日用、紫微侍郎蘇、黃門侍郎李、工部侍郎姜、兵部侍郎裴璀。

宗廟之祀

除了祭祀天神,還要祭祀人鬼。宗廟是祖先亡靈的寄居之所。太廟,即皇室的祖廟。

《尚書大傳》:“廟者,貌也。”

《釋名》:“宗,尊也;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所謂“七廟”,指的是周代制定的宗廟制度,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和而為七。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平時宗廟祭祀的對象是始祖和七世內的祖宗。

漢代宗廟祭祀增加了“功臣配饗制度”。唐代將其制度化,將功臣按具體的時代和功德不同,分別配在不同的廟主之室。據《舊唐書·禮儀志》,唐玄宗決定,唐高祖室配裴寂、劉文靜;唐太宗室配長孫無忌、李靖、杜如晦;唐高宗室配褚遂良、高季輔、劉仁軌;唐中宗室配狄仁杰、魏元忠、王同皎,共11人。以后各代帝王陸續增補。

1.享太廟。共7組73篇。

《舊唐書·禮儀志》:“唐禮,四時各以孟月享太廟。”

第一組樂章是貞觀中享太廟樂的歌辭,魏徵、褚亮等作。

第二組樂章是高宗永徽以后續造享太廟樂章。獻太宗用《崇德之舞》,高宗用《鈞天之舞》,中宗用《太和之舞》,睿宗用《景云之舞》,皇祖宣皇帝用《廣大之舞》。舊樂章宣、元二宮同用《長發》,其詞亦同,開元十年始造別詞,而宣帝更用《廣大》。

第三組樂章是太樂舊有。

第四組樂章是武后稱帝改唐為周后新置武氏宗廟所制。從第三登歌至第十送神,都是先言篇數,后言儀節,只有第一、第二只言篇數,未言儀節,按照祭祀的禮法推斷,第一下當有“迎神”二字,第二下當有“皇帝行”三字,至于第四下的“迎神”則是“迎俎”之誤,因為在登歌之后應該是迎俎而非迎神。

第五組樂章是中宗神龍元年享太廟樂的歌辭,有皇后參與。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詞同貞觀中宮朝會,登歌、奠鬯用《昭和》,皇后酌獻、飲福用《誠敬》,撤俎用《肅和》,送神用《昭感》。

第六組樂章是明皇開元七年享太廟樂的歌辭。景皇帝舊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

第七組樂章是肅宗寶應以后續造享太廟樂章。獻明皇用《廣運之舞》,郭子儀撰辭;肅宗用《惟新之舞》,劉晏撰辭;代宗用《保大之舞》,郭子儀撰辭;德宗用《文明之舞》,鄭馀慶撰辭;順宗用《大順之舞》,鄭撰辭;憲宗用《象德之舞》,段文昌撰辭;穆宗用《和寧之舞》,牛僧孺撰辭;武宗用《大定之舞》,李回撰辭;昭宗用《咸寧之舞》,作者不詳;宣宗、懿宗有舞詞而名不傳。

2.祭奠老子、皋繇、皇后。共5組41篇。

第一組樂章,據《舊唐書·禮儀志》:“明皇開元二十九年正月,詔兩京諸州置玄元廟。天寶二年三月,以西京玄元廟為太清宮。”唐以老子李耳為始祖,追尊為圣祖玄元皇帝,其廟曰太清宮。

第二組樂章是吏部侍郎李舒撰。明皇天寶二年三月,追尊皋繇為德明皇帝,涼武昭王為興圣皇帝。

第三組樂章,據《舊唐書·禮儀志》,睿宗景云元年冬,追尊昭成、肅明二皇后,于親仁里別置儀坤廟,四時享祭。據《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肅明皇后劉氏、昭成皇后竇氏(玄宗的母親)均是在入宮朝見武則天時遇害的。這組樂章的作者分別是徐彥伯、丘說、張齊賢、鄭善玉、薛稷、徐堅、胡雄、劉子玄、員半千、祝欽明,有的樂章作者不詳。

第四組樂章與前略同,無徐彥伯、祝欽明之詞(第一章和最后一章)。

第五組樂章是昭德皇后廟祭祀所用歌辭。昭德皇后是德宗的皇后,順宗的生母。

3.祭祀太子以及皇后的祖先。共10組46篇。

太子是儲君,登基以后就成為皇帝,這里的幾位太子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當上皇帝,或者本來是親王,被追謚為太子的。

第一組樂章由吏部侍郎李舒撰《迎神》。讓皇帝李憲是睿宗長子,武后時立為太子。睿宗將建東宮,憲認為平王(玄宗)有大功,堅持讓平王做太子。卒謚讓皇帝。

第二組樂章是貞觀中享隱天子廟樂的歌辭。隱太子李建成是高祖李淵的長子,太宗李世民兄。武德元年立為太子,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中被殺。太宗即位,追封息王,謚隱。貞觀十六年,追贈皇太子。

第三組樂章是太樂舊有。

第四組樂章是享章懷太子廟樂的歌辭。章懷太子李賢是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年)立為皇太子,尋令監國。調露二年(680年)廢為庶人,及武后臨朝,逼令自殺。景云元年(710年)追謚為章懷太子。

第五組樂章是神龍初年享懿德太子廟的歌辭。懿德太子李重潤是中宗李顯的長子,出生后即被高宗立為皇太孫,后被武則天廢黜。大足元年(701年)因議論張易之兄弟事,被武后杖殺。中宗復位,追贈皇太子,謚懿德。

第六組樂章是景云中享節愍太子廟的歌辭。節愍太子李重俊是中宗李顯的第三子,神龍二年(706年)立為皇太子,三年,率兵誅武三思父子,俄而兵敗,死于亂軍中。睿宗即位,贈皇太子,謚節愍。

第七組樂章是享文敬太子廟的歌辭,作者已知的有陳京、馮伉、崔、張薦,有的作者不詳。文敬太子李,順宗李誦子,貞元四年(788年)封邕王,歷任義武、昭義等節度大使。死于貞元十五年(799年),贈文敬太子。

第八組樂章的作者分別是杜羔、李逢吉、孟簡、裴度、王涯。惠昭太子李寧,憲宗李忱長子,元和四年(809年)立為皇太子,死于元和六年十二月,年十九,謚惠昭。

第九組樂章在第5卷則天皇帝本集中題為《唐武氏享先廟樂章》。《舊唐書·則天皇后紀》: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戌,初立武氏七廟于神都”。

第十組樂章,神龍中,中宗為皇后韋氏祖考立廟曰褒德。

以上把《全唐詩》的6卷59組368篇《郊廟歌辭》分別結合唐代宮廷的祭祀活動進行了歸納整理。

另外《全唐詩》第15卷還有3組舞曲歌辭:《功成慶善樂舞詞》在第1卷太宗皇帝本集中題為《幸武功慶善宮》;《中和樂舞詞》在第4卷德宗皇帝本集中題為《中春麟德殿會百僚觀新樂》;《凱樂歌辭》包括《破陣樂》、《應圣期》、《賀圣歡》、《君臣同慶樂》,體現了詩、樂、舞的一體性。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网站| 欧美成人国产|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九九久久99精品|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黄| 97狠狠操|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就去色综合| 日本欧美精品|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爱做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AV网站中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青青操国产视频| 精品人妻AV区| 一级不卡毛片|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黄色精品| 爆操波多野结衣| 91欧美在线| 夜夜操国产|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视频 第一页|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久久公开视频| 国产a网站|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精品国产91爱| 亚洲天堂自拍|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韩国福利一区|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久草中文网|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