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敦煌古代兒童游戲初探

2007-01-01 00:00:00王義芝胡朝陽
尋根 2007年3期

游戲作為一項娛樂活動,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而其中兒童游戲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兒童的世界是個游戲的世界,孩子們在游戲中尋求樂趣,發(fā)泄自己剩余的精力,同時在不知不覺的玩耍活動中與他人交流,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在敦煌壁畫中,描繪有許多古代兒童活動的場面;在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的文獻中,也有許多關于當時兒童游戲的記載。其中有些資料,雖有學者在其他論題中有所涉及,但尚無人專門系統(tǒng)對此進行研究,故本文試圖對敦煌古代兒童游戲進行初步探討,期望能為當代的兒童教育提供一些或許可以借鑒的材料和思路,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嬉戲

嬉戲是兒童的本性,也是最簡單、最常見的兒童游戲,是孩子們尋找快樂的重要途徑之一。

如初唐第329窟西龕兩側的化生童子,在纏枝蓮花中做攀登嬉戲之狀,有的手托蓮花,有的手扶蓮朵,腹有兜肚,腳穿柔靴。相互之間或上望下盼、傳遞花朵;或站在枝端悠閑得意地往下看;或在下面置若罔聞。畫面充滿童趣,真實顯示了孩子們天真活潑且多樣化的性格。

又如初唐第220窟南壁《阿彌陀經(jīng)變》七寶池中,許多化生童子坐在蓮花中,或合掌而跪、虔心禮佛,或做跏趺坐凈心冥想,但更多的是做頑皮嬉戲狀:或東張西望,或舉雙手歡呼,或頭朝下腿朝上做倒立之勢,或一童子踩在另一童子的肩上做疊羅漢狀。這一組圖畫,給極樂世界里平添了好多人間的樂趣。

在盛唐第148窟東壁《藥師經(jīng)變》中,有的童子在水中正攀荷葉欲上,有的童子正在翻攀橋欄,有的童子正騎在橋欄上。在晚唐第196窟南壁《阿彌陀經(jīng)變》中,亦繪數(shù)身童子嬉水,一騎欄桿上,怡然自得;一坐欄桿上,伸手拉水中童子;在水中的,一手扶欄桿,引身欲上,真可謂生動有趣。

樂舞

古代敦煌有培養(yǎng)孩子學習音樂舞蹈的風尚,如敦煌寫卷P.2418《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記載:“男須文墨兼仁義,女要裁縫及管弦。” “學音聲,屈博士,弄缽調(diào)弦渾舍喜;長大了擇時聘與人,六親九族皆歡美。”女孩子為了提高自己出嫁的檔次,創(chuàng)造條件覓個好夫婿,自幼不僅要學針線裁縫,還要學音樂。

音樂既指彈奏樂器,也指歌詠活動。如P.4525bv所云:“殘奴唱彈,保進便和;忽聞歌齊,七遍往過。”這是男孩子的活動。另外在公共場合,如歲末驅儺,把學郎組織起來進行活動,讓孩子們參加合唱,如P.3270記載:“兒郎齊聲齊和,皆愿彭祖同年。”P.4055亦記載:“從茲學童咒愿,社稷劫石同階。”

敦煌壁畫中繪有不少兒童演奏樂器的畫面,如盛唐第148窟東壁門南《觀無量壽經(jīng)變》中,繪四童子合奏圖:四童子分列兩側,正演奏排簫、腰鼓、豎笛和笙,中間兩只白鶴翩翩起舞。兩兩相對的童子,身著背帶褲,活潑可愛,充滿童稚。

又如中唐第231窟東壁門南《報恩經(jīng)變》中的水池橋梁上,生動地描繪二童子正在奏樂和一童子翩翩起舞。中唐第361窟南壁《阿彌陀經(jīng)變》中,則繪一裸體兒童腰間系鼓,雙手做拍打狀,左側一只迦陵頻伽正合著鼓點起舞。

受西域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的影響,敦煌的兒童從小就喜歡舞蹈活動,據(jù)P.4525bv記載:“不論水食,綾羅裝裹;非(絆)紅頭繩,亦謙(嫌)古破。好氈上被,不睡不臥;一夜先□,總彼(被)踏破。”一群調(diào)皮的孩子扎上紅頭繩,把家中的綾羅綢緞,裹在身上,把被褥當成地毯,在上面又唱又跳,自我娛樂,通宵達旦地狂歡。

敦煌壁畫中有很多兒童舞蹈的場面,如隋代第420窟西壁龕楣中,繪一身化生童子正在吸腿、收腰、雙手上舉交叉,做舞蹈狀。

又如盛唐第445窟北壁《彌勒經(jīng)變》“婚嫁圖”中,則繪一位穿紅衣、垂髫辮的童子,在樂隊的伴奏下,揚手提腿,翩翩起舞。盛唐第126窟藻井蓮花圖案中,繪兩身穿白肚兜的童子,一童子雙手高舉,做歡呼狀,另一童子則揮右手,抬右腳,似為逗趣的玩打性對舞。

據(jù)柴劍虹先生觀察發(fā)現(xiàn),壁畫中有不少童子在蓮花中起舞的形象,如晚唐第173窟中一童子著靴踏于蓮花上,雙手持長帶當空而舞,另一童子雙手抱拳,飄帶在頭頂上飛舞。宋代第400窟中的童子則著靴踏于蓮花臺上,有的徒手,有的懷抱琵琶吸腿而舞。[宋]陳《樂書》記載“柘枝舞”云:“用二童舞,衣帽施金鈴、轉有聲,始為二蓮花,童藏其中,花坼而后見。”似與上述壁畫形象有關。

堆筑

大概源于生存的需要,兒童對建筑類的堆積活動很感興趣,如現(xiàn)代的積木玩具,其中孩子們最初堆積的大多是房屋。

在敦煌壁畫中,堆積建筑類的兒童游戲與佛教信仰有關,即《法華經(jīng)變》的“聚沙成塔”。據(jù)《妙法蓮華經(jīng)·方便品》云:“諸佛滅度后,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yǎng)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硨磲與瑪瑙,玫瑰琉璃珠,清凈廣嚴飾,莊校于諸塔,或有起石廟……若于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盛唐第23窟北壁的《法華經(jīng)變》“藥草喻品”下部,畫工便依據(jù)“方便品”,描繪了兒童正在“聚沙成塔”的畫面。畫面上有四個胖娃,正聚精會神地玩沙,四童子已堆了一個比他們還高的沙塔,可他們還在興致勃勃地往上堆沙。其中有兩童子坐于地上,雙手盡量伸長往塔上堆沙,一童子兩腿叉開,雙手用勁往上堆沙,還有一圍綠色“圍嘴”的童子一腿站立,另一腿翹起,以使自己更高一些,雙手同時往沙塔上堆沙。畫家把四童子堆沙的專注神情刻畫得細致入微、生動形象。畫面右上角有一榜題:“造□造像香華供養(yǎng)音樂供養(yǎng)或稱名或禮拜如是人等皆成佛道。”可見這幅畫確實與佛教信仰有關,正如佛經(jīng)所云:“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孩子們把沙堆成塔狀,這種游戲就成為一種功德,并因此而升天成佛。但在壁畫中,畫家努力表現(xiàn)的是孩子們天真爛漫、活潑調(diào)皮和逗人喜愛的性格,其游戲場面富有童趣。

另外,佛教《摩登伽經(jīng)》中也談到堆積沙土建筑城舍的兒童游戲:“譬如小兒于路游戲,收聚沙土,以為城舍。”

“聚沙成塔”的佛教兒童游戲,影響深遠,如“堆寶塔是流行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兒童游戲。中秋之夜,眾兒童便將揀來的磚瓦石塊等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它們?yōu)樵希约簞邮侄哑龀伤钗铩械倪€在‘塔’前放一小桌,上供月餅水果等節(jié)日食品,以敬塔神”。另外,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拍燕窩”和沿海一帶的“滴假山”兒童游戲,從形式上看,似乎也源于佛教的“聚沙成塔”兒童游戲(郭泮溪:《中國民間游戲與競技》,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年版)。

采花、斗草

采花、斗草的游戲與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現(xiàn)代城市中所栽的花草樹木都是僅供觀賞,嚴禁攀摘踐踏的,所以采摘花草已成為一些孩子偷偷摸摸的不道德行為,而非游戲了。但在20世紀60年代,由于當時城市中的綠地亦多,筆者也就常常和小伙伴攀樹采花斗草,記得我們將斗草叫做“打官司”,均很有趣,亦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體能和智能。

在敦煌壁畫中,亦生動地描繪有兒童攀樹摘花的場景,如中唐第112窟西壁南側,便繪有七名兒童正在攀樹采花的畫面:有三個童子已經(jīng)爬上了樹梢,或在摘花,或往樹下扔花,或與同伴逗趣;有一童子正試圖往樹上爬;樹下也有三個兒童,其中二童子正在拾取地上的花枝,一童子則正伸手接樹上伙伴扔下來的花枝,整幅畫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敦煌壁畫中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斗草的畫面,但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中卻有關于斗草、斗花的生動記載。如S.6537、P.3271《斗百草》詩云:

建寺祈長生,花林摘浮郎。有情離合花,無風獨搖草。喜去喜去覓草,色數(shù)莫令少。

佳麗重阿臣,爭花競斗新。不怕西山白,惟須東海平。喜去喜去覓草,覺走斗花先。

望春希長樂,南樓對北華。但看結李草,何時憐頡花? 喜去喜去覓草,斗罷月歸家。

庭前一株花,芬芳獨自好。欲摘問旁人,兩兩相捻取。喜去喜去覓草,灼灼其花報。

斗百草的游戲,又稱斗草、斗花,起源甚早。唐劉禹錫詩句有“若共吳王斗百草,不如應是欠西施”,說的是春秋末期,吳王和西施就已在宮中玩斗百草了。據(jù)考《詩經(jīng)·周南·》為兒童斗草嬉戲之辭,詩云:“采采,薄言采之。采采,薄言有之。采采,薄言掇之……”即車前子草,韌性強,耐拉扯。斗草斗花,多見于婦女兒童,如白居易《觀兒戲》詩云:“齠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弄塵或斗草,盡日樂嬉嬉。”

騎牛、騎竹馬

騎牛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騎在上面晃晃悠悠,頗有感覺。但騎牛等動物需要環(huán)境條件,具有替代性質的騎竹馬游戲卻簡單易行。

在敦煌壁畫中,亦有孩子騎牛的畫面,如初唐第323窟南壁佛教史跡畫《東晉楊都金像出渚》圖中繪有一組迎佛的人群,騎著水牛和毛驢,奔向江邊;婦女們手捧蓮花,合十禮敬。其中一頑童正站立在牛背上,左手扶在御牛老者的左肩上,右手遙指江中船上的佛像,生動描繪了孩子騎牛時的歡娛興奮之狀。同壁西側《西晉吳淞江石佛浮江》圖中有祖孫三代騎牛迎佛的畫面:一中年男子在前面牽牛,牛背上坐著一老婦和一小童,一中年婦人身背嬰兒緊跟在牛屁股后面。笨拙的大水牛,蹣跚而行,牛背上的小孫子左手緊緊抓住奶奶的腰,頗有害怕之感。這兩幅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騎牛時的不同情態(tài)。

所謂騎竹馬,即是以一根竹子當馬,夾在兩腿間,來回奔跑、嬉鬧。民間騎竹馬游戲的歷史十分久遠,據(jù)《后漢書·郭傳》記載,郭在并州為官時政績很好,與民眾素結恩德,后來“始至行郡,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敦煌佛爺廟灣36號魏晉墓中有一幅描繪兒童騎竹馬的磚畫。一個約3歲左右的孩童身著紅白圓領短袖衣,下身全裸,作弓步(騎馬)狀,一根竹馬彎彎在胯下,右手扶竹馬,高興地轉過頭來望著母親,用左手去拉母親的右手。

捉蝴蝶、趁子

喜歡動物是兒童的天性,捉玩、飼養(yǎng)昆蟲和小動物也就成了孩子們的游戲之一。敦煌遺書P.2418《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載道:“孩兒漸長成童子,慈母憂心不舍離;近火專憂紅焰燒,臨河恐墜清波死。捉蝴蝶,趁子,弄土擁泥向街里;蓋為嬌癡正是時,直緣呆小方如此……五五相隨騎竹馬,三三結伴趁兒。”

,即一種供人玩養(yǎng)的小狗,王涯《宮詞》云:“白雪兒拂地行,慣眠紅毯不曾驚。” 趁,是追逐和趕的意思,杜甫《題鄭縣亭子詩》云:“巢邊野雀欺群燕,花底山蜂遠趁人。”

初唐以來,子成為寵物,如楊貴妃就有一子,有一次玄宗與親王下棋,玄宗將輸,于是“貴妃放康國子于坐側,子乃上局,局子亂,上大悅”(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忠志》)。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絹畫中便繪有一左手抱子的高昌兒童形象。可見唐代以來,大人小孩玩子是一種時尚,敦煌與高昌、康國常有交流,人員彼此往來,子的傳入乃情理中之事。

雖然敦煌壁畫中尚未發(fā)現(xiàn)捉蝴蝶、趁子的畫面,但藏經(jīng)洞出土文獻的記載則說明當時敦煌民間確有“捉蝴蝶,趁子”的兒童游戲。

疊羅漢、倒立、頂竿

疊羅漢、倒立、頂竿等活動都是古代百戲內(nèi)容之一,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活動。這種活動不僅能鍛煉兒童的體能,也能訓練孩子們的各種技藝,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意志。

疊羅漢,即孩子們?nèi)宄扇海瑥南峦弦粋€立在另一個的身上,層層上升,具有難度和驚險性。如敦煌壁畫初唐第220窟南壁《阿彌陀經(jīng)變》中,一個似穿背帶褲的童子屈膝頗感吃力地站在荷葉上,另一身著紅上衣、綠短褲的童子直立在其肩上,兩位童子均抬左手,握右拳,頭部側向其左方,似在表演武打動作,頗有情趣。

盛唐第217窟北壁《觀無量壽經(jīng)變》繪有幾個童子疊羅漢的場面,下大上小,呈塔形,一旁還有圍觀、喝彩助興者,洋溢著一片歡樂的氣氛。又如安西東千佛洞第2窟后甬道西壁南側,藥師佛右側下方,亦繪有幾個童子疊羅漢的場面,三個童子在下面,中間一個童子的肩上又站著一個童子,正伸手欲取藥師佛手中之物。幾個童子的姿態(tài)各異,特別是下面三個童子屈膝、蹬腿以及捧掌的動作顯示出不同的力度,非常形象生動。疊羅漢特別需要相互之間的協(xié)作,因此對培養(yǎng)孩子們的集體觀念很有幫助。

也有將疊羅漢與柔術、倒立等技藝結合的,如莫高窟中唐第361窟南壁《阿彌陀經(jīng)變》中,繪有一組兒童嬉戲形象,六位兒童全身裸露嬉戲,中間一童子向后彎腰成拱橋狀,上立一童子雙手托盤,左腿抬起,足尖托盤,盤似正在旋轉;兩側各有一位童子拍手稱快;左端一童子做雙手倒立狀,右端一童子做單手倒立狀。倒立,古代稱倒植、擲倒,亦稱拿鼎。在敦煌壁畫中,繪有很多倒立的圖像,姿態(tài)各異,豐富多彩。

頂竿是難度更高、也更為驚險刺激的活動,如晚唐第156窟北壁《宋國夫人出行圖》中,有一規(guī)模很大、并以頂竿為主的百戲表演場面。圖中一健壯伎人頭頂竿,竿頂上架一橫木,竿上四兒童裸體著犢鼻褲,攀緣做戲,有的倒掛,有的懸垂,有的水平支撐,分別做十分驚險的動作,旁邊還有一手持長竿者做導引指揮。五代61窟南壁《楞伽經(jīng)變》中,則繪從帷帳里伸出一竿,竿頭置一圓輪,有兩個兒童在圓輪上進行表演。一兒童腳踩圓輪,另一兒童單腳立在踩圓輪兒童的頭上,動作均十分驚險刺激。

玩球

我國自唐朝開始,就曾盛行與曲棍球或高爾夫球相似的游戲,叫做步打球(捶丸)。步打球是從擊鞠運動中派生出來的,運動者在徒步或跑步中持杖打球。比賽通常分成兩隊,雙方手持彎頭球杖,進行掄、運、傳、射等技術,并配合戰(zhàn)術將球擊入對方球門而得籌(得分)。王建《宮詞》:“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

受成人的影響,兒童們也有自己的“步打”。據(jù)李重申先生考證,在敦煌榆林窟五代第15窟南壁,“繪有一幅一名童子站立在蓮花座上,左手持一圓球,右手持一彎頭球杖的畫面。從球杖的長度可判斷為當時步打球所持的球杖……榆林窟的這一珍貴少年步打球圖像,為當前對曲棍球或高爾夫球的起源是同源還是多源的爭論,提供了極有參考價值的珍貴資料”(李重申:《敦煌古代體育文化》,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游泳

在水中游玩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它集娛樂、競技、健身為一體,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忍耐、勇敢和互助精神。不過,游泳受環(huán)境條件所限制,在多河流且炎熱的南方很普遍,而在河流相對較少且寒冷的北方,會游泳的孩子則較少。然而,位于極度干旱的戈壁大漠中的敦煌,一千多年前的畫工卻描繪了很多兒童在水中游玩的情景。

據(jù)李重申先生考證,在莫高窟北魏第257窟窟頂后部平棋的東南角,繪“斗四蓮池童子,做游戲狀”(李重申:《敦煌古代體育文化》)。該蓮池中確繪有四個裸體之人正在水中游泳,但沒有特征能肯定這四人是孩童而非成人。

能肯定是孩童在水中游玩的,是榆林窟中唐第25窟南壁《觀無量壽佛經(jīng)變》中,所描繪的一群化生童子,其中兩個童子正向中間的一只鵝游去,追捉玩耍。在亭臺水邊,一童子雙手吊著臺欄,右腳提起在水面蹬,左腳還在水中,并且蹬劃出一圈水渦;一童子正在扎猛子,頭已潛到水里,屁股高高翹在水面上;吊在臺欄邊的孩童雙眼正盯著潛水孩童的屁股。這群在水中游玩的孩童,其神情和形象都描繪得非常生動有趣。

盛唐第148窟東壁門北的《藥師經(jīng)變》中,亦畫有十余身童子嬉水。七寶池中,或自己隨意游玩,或與鴨相戲,或伏蓮葉上隨其飄浮,或半立水中做搓澡狀,或坐蓮葉舟中,或在水中推舟。其中,兩個孩童坐在蓮葉舟中,水中一孩童正竭力往上攀爬,舟上一孩童則試圖把他拉上來,畫面內(nèi)容豐富生動。

令人思考的是,這些兒童游泳的畫面,是畫工根據(jù)當時敦煌的真實生活環(huán)境所描繪?還是南方畫工來到敦煌,將自己南方的生活情景描繪到洞窟里?或者是敦煌畫工根據(jù)南方傳來的畫稿所描繪?

結語

通過以上探討,我們可以看到在敦煌壁畫和敦煌文獻中,保存有許多敦煌古代兒童游戲活動的畫面或記載,這些畫面和文獻對于我們進一步全面探討中國古代兒童游戲很有幫助,同時也為當代兒童教育提供了一些或許可以借鑒的材料和思路。不過,由于一些壁畫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歲月滄桑,畫面不很清晰,加上一些文獻資料的不夠詳細,更由于我們才疏學淺,或許會導致我們對某些形象和內(nèi)容的判斷不夠準確;另外,由于篇幅所限,未對有關內(nèi)容的源流作深入的探討。為此,如有謬誤和遺憾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題圖:中唐361窟南壁《阿彌陀經(jīng)變》疊羅漢、倒立等)

(作者單位:王義芝敦煌研究院;胡朝陽 重慶師范大學)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95在线 | 黄色在线不卡|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日韩第九页| 免费毛片a|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免费看美女毛片| 亚洲综合狠狠|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久亚洲色|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欧美中日韩在线|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成年人福利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97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黄色影院|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婷婷丁香|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成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婷婷激情亚洲|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先锋资源久久|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国产网站|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97se亚洲综合不卡|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国产区免费|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伊人天堂|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97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9cao视频精品| 人与鲁专区| 噜噜噜综合亚洲|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8090午夜无码专区|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九九香蕉视频|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道本| 国产91成人|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