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1998年到2004年,我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型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作用,但近年來,結構性通貨膨脹出現,政策需要調整#65377;作為與我國國情類似的印度,其財政貨幣政策有著自己的特點,特別自1991年改革后,加大了調整的力度,通貨膨脹一直處于較低水平#65377;通過研究改革后的印度財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作為供我國財政貨幣政策調整借鑒的他山之石#65377;根據協整理論#65380;誤差修正模型(ECM)與格蘭杰因果檢驗,驗證了印度財政政策在應對總體通貨膨脹的有效性大于貨幣政策,而貨幣政策短期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不明顯#65377;
關鍵詞,通貨膨脹;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0.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1-0157-03
一#65380;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財政政策#65380;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的效應如何,是宏觀經濟學的熱點問題之一#65377;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只是一個貨幣現象,有研究證實價格變動與貨幣供應密切相關,片面地認為只有貨幣政策有效#65377;羅伯特#8226;狄夫納,湯馬斯#8226;斯達克與赫伯特#8226;泰勒(1996)實證研究和估計了貨幣政策如何影響通貨膨脹和收入增長的長期關系#65377;但是貨幣主義通貨膨脹決定理論存在局限性(龔六堂,2002),財政支出與通貨膨脹存在聯系,財政政策治理通貨膨脹也是有效的#65377;
經濟學家們一般都認為,赤字財政政策是通貨膨脹特別是高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65377;通過創造過度總需求,不斷發生的財政赤字導致了通貨膨脹,如Thomas Sargent#65377;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認為,央行不將赤字貨幣化的條件下,赤字仍然可能引發通貨膨脹#65377;米勒(1983)的實證研究發現,財政政策實行與通貨膨脹之間存在弱聯系#65377;
但在實際運用中,更多的結論是關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同時對通貨膨脹的有效性,達雷特(1985)發現貨幣供給和赤字都顯著影響通貨膨脹,但財政政策中赤字與通貨膨脹的關系比貨幣供給更可靠;哈姆雷特(1981)等發現一些證據證實赤字與通貨膨脹和貨幣供給存在聯系#65377;Sadananda Prusty協整分析的結果表明,1960—1961年與1990—1991年期間印度各州政府的財政貨幣政策有效影響價格水平#65377;多年來由于缺乏資金和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的需要,印度中央政府一直實行赤字財政的政策#65377;由此導致居民需求加大,而供給的增長比例小于需求的增長幅度,從而導致通貨膨脹#65377;
印度在1991年改革之后,開始控制財政赤字,同時實行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通貨膨脹有了明顯好轉,1993—2000年均通貨膨脹率是7.1%,2000—2004年均通貨膨脹率為4.32%,成為一個亮點#65377;通過研究印度通貨膨脹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因素之間的協整關系,建立誤差修正模型(ECM),檢驗1994年到2004年印度財政貨幣政策應對通貨膨脹的有效性,同時進一步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以具體分析通貨膨脹與財政政策#65380;貨幣政策的具體因子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為具有相同國情的中國實施恰當的財政貨幣政策有效治理通貨膨脹問題提供借鑒支持#65377;
二#65380;模型分析
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8226;格蘭杰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協整(co-integration)理論發現,把兩個或兩個以上非平穩的時間序列進行特殊組合后可能呈現出平穩性#65377;大多數經濟總量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協整理論是處理非平穩時間序列間協整關系的有效方法#65377;
格蘭杰在協整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格蘭杰協整定理,解決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之間的關系問題#65377;這個定理證明了協整概念與誤差修正模型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協整關系的一種必然的等價表達形式就是誤差修正模型(ECM)#65377;如果非平穩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那么必然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而如果非平穩變量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那么該變量之間必然存在著協整關系#65377;格蘭杰因果檢驗則是直接對兩個變量的因果關系做出判斷的重要方法#65377;
財政政策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選取財政赤字(FD)分析財政政策效應#65377;貨幣政策通過貨幣供應量的三個層次流通中現金M0#65380;狹義貨幣M1#65380;廣義貨幣M2#65380;更廣義貨幣M3為貨幣政策的代表衡量貨幣政策效應#65377;通貨膨脹水平使用批發物價指數(WPI)來衡量#65377;
三#65380;數據與實證結果
1.樣本數據的選取
選取印度物價消費指數(WPI)#65380;流通中現金(M0)#65380;狹義貨幣(M1)#65380;廣義貨幣(M2)#65380;更廣義貨幣(M3)#65380;財政赤字(FD)時間序列,取自然對數變換數列為LNCPI#65380;LNGE#65380;LNM0#65380;LNM1#65380;LNM2#65380;LNM2#65377;采用月度時間序列,樣本期間從1994年4月至2004年3月,共132個樣本#65377;數據來源于印度儲備銀行: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 Indian Economy#65377;
2.ADF單位根檢驗
進行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檢驗要求時間序列具有相同的單整階數,首先對這些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65377;根據檢驗結果可知,LNCPI#65380;LNM0#65380;LNM1#65380;LNM2#65380;LNM3選擇含有常數項和時間趨勢項的模型中,均為I(1),而LNFD在不含有常數項和都含有常數項和時間趨勢項的模型中為I(1)#65377;總體而言,6個變量均含有單根,必須差分之后才能平穩#65377;因此,所列的6個變量在水平值上都是非平穩的#65377;如果繼續對這6個序列的1階差分進行單位根檢驗,可以發現這6個變量都是差分平穩的#65377;
3.協整檢驗#65380;協整分析與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
通過單位根檢驗得知指數序列都是I(1)過程,可以對指數序列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65377;選擇4階滯后就能很好地滿足檢驗要求,同時建立了ECM模型#65377;
軌跡檢定(trace test)中,在R=0時,軌跡統計量123.9478#65380;大于5%顯著水平,拒絕5%水平下虛無假設#65377;而后在R≤1的情況下,軌跡統計量小于5%顯著水平,所以在軌跡檢定下變量之間存在1個共整合向量#65377;
接下來得到標準化協整系數的協整關系估計:
LNICPI=0.32LNFD-2.31LNM0+0.54LNM1+2.73LNM2-0.9LNM3+vecm(1)
方程(1)表明,協整關系檢驗說明在5個變量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這意味著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趨勢#65377;M1#65380;M2序列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序列有相同的變動趨勢#65377;LNCPI與M2成正方向變動,協整系數較大;而LNCPI和M1協整系數比較小,但M0和M3成反方向變動的協整系數較大#65377;
為了進一步分析各變量間的相互作用,使用誤差修正模型檢驗變量之間長期均衡關系對各自短期波動的影響#65377;將方程(1)代入誤差修正模型,得到方程(2)為, *表示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示標準誤,[]表示t-統計量,下同,
分析上述ECM方程我們發現,首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調整與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統計上的關系顯著((2)方程中協整誤差et的系數顯著),表明受長期均衡關系的影響較強;其次,在短期調整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量對財政赤字的作用顯著,這是財政政策短期有效的體現,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于各個層次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影響微弱,這說明貨幣政策短期對于抑制通貨膨脹作用微弱#65377;
4.因果關系檢驗
我們檢驗變量之間的格蘭杰影響關系(Granger,1969)#65377;選擇影響關系最為顯著的滯后階數得到附表的估計結果#65377;
5%的水平下,*表示拒絕原假設,結果顯示財政赤字FD對CPI產生顯著作用,對CPI存在顯著格蘭杰影響;其次,各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對CPI沒有顯著的格蘭杰影響,也驗證了協整分析中協整關系不顯著,說明貨幣供應量不是物價的主要決定因素,這說明貨幣政策作用對于抑制通貨膨脹作用微弱#65377;
四#65380;結論分析
以上對印度通貨膨脹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了分析,由實證結果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印度財政赤字與物價水平長期呈正相關的關系,短期對物價水平的影響顯著,印度控制赤字財政政策對治理通貨膨脹有效,表明印度財政政策的效應較強#65377;印度的政策執行者認為,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左右,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就會有利#65377;印度政府從增收和節支兩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控制財政赤字控制通貨膨脹#65377;第一,簡化稅制#65380;調整稅率#65380;擴大稅基,增加財政收人;第二,改變財政赤字彌補方式,控制印度儲備銀行的信貸發行;第三,加強國債管理,減少補貼支出,征稅籌集的資金用于政府經常性支出,債務資金則主要用于生產性投資,促進生產發展和國民收入的增加;第四,減少政府開支,合理調整支出結構,重點發展公共財政;第五,抑制貨幣供給總量的增長#65377;印度儲備銀行通過采取反通貨膨脹措施,降低實際貨幣供給增長速度,上調現金儲備率(GRR)實施公開市場業務銷售政府證券#65377;
第二,各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對物價水平短期影響程度較小,作用不顯著#65377;但長期存在均衡關系#65377;長期M1#65380;M2#65380;M3和物價水平通向變動,符合經濟學假設#65377;
第三,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印度財政政策短期與長期控制物價水平的效應大于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短期調節物價水平的作用不明顯#65377;由于印度的通貨膨脹的原因在于長期的赤字財政,治理通貨膨脹總量調節運用的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只成為輔助性工具,通過貨幣供應量總量調整的作用并不明顯,貨幣供應量中介的宏觀調控能力較弱#65377;印度主要運用選擇性信貸控制,傳統的貨幣政策三大調控工具的作用不明顯#65377;
五#65380;對我國的啟示
由于我國1998年至2004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起了巨大作用,盡管目前通貨膨脹率較低,但考慮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大量赤字,財政政策應當轉型,淡出宏觀調控,主要用于供給結構性調整,總量調整以貨幣政策為主#65377;
第一,謹慎運用赤字財政,轉向中性偏緊的財政政策#65377;赤字財政政策的不合理容易導致財政風險,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65377;財政政策必須考慮削減赤字規模,轉向對經濟結構調整,淡出總量調整,轉向公共性財政#65377;財政政策對經濟結構的調整作用就大于貨幣政策#65377;貨幣總量調控只能調節需求總量而不能調節供給總量,更不能調節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65377;降低國債發行規模,逐步降低赤字率,縮減隱性債務,調整支出結構,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防止局部性通貨膨脹#65377;
第二,建立綜合觀測指標的貨幣政策,拓寬貨幣政策傳導渠道#65377;實證部分的分析表明,我國現階段以貨幣供應量(M1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M2#65380;M0為觀測目標)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具有不穩定性,無法及時敏感應對通貨膨脹,存在著缺陷,因此考慮新的中介控制目標#65377;貨幣政策應直接盯住通貨膨脹率#65380;GDP增長率,同時將貨幣供應量#65380;利率#65380;經濟景氣指數等經濟變量作為觀測指標,加強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65377;
第三,貨幣政策實行中性偏緊的穩健政策#65377;貨幣政策主要側重于總量調控,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65377;一般來說,貨幣政策有兩大基本手段,數量型手段,包括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65380;實行公開市場操作等,來控制貨幣供應量;價格型手段,主要通過利率#65380;匯率調整來影響經濟行為,進而實現貨幣調控目標#65377;在實施貨幣政策總量調控的情況下,要充分發揮選擇性信貸對結構調整的作用#65377;選擇性信貸政策調整信貸結構,嚴格控制中長期貸款,努力增加短期貸款,滿足廣大中小企業對流動資金貸款的需要#6537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