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銘吾既歿,故友康曉峰廣搜篋笥,得遺詩數十首,印成《慵石室詩抄》,于慵石詩,百不得一。日前得邵祖平《培風樓詩續存》,為邵氏簽贈四川林山腴思進者。內有慵石題詩一律。為《慵石室詩抄》所佚者。錄之如下?!罢沧D铣质九囡L樓詩集即題其端:天風鵬翼落闌干,詹子持詩向我看。自是傾河兼注海,不知琢腎與雕肝。世言宗派追雙井,誰識杜陵過五盤。杓取曹溪分一滴,峰尖月黑最高寒。”邵祖平(1898-1969)江西南昌人,字潭秋,別號鐘陵漁隱、培風老人。早年受業于王 運,后從陳三立、章炳麟游。慵石詩宗江西派,故有“杓取曹溪分一滴”之語。今康公亦墓有宿草,此詩未及一見,恨不能起故人于地下而共誦之。
朱關田初擬梓行印集。倩沙孟海先生代為刪定。沙挑了三方,曰:“此三方尚可?!敝焖熘钩鰰?。后沙逝,朱關田之印集也面世了。

清初鄭谷口(1622-1694)以八分擅名。后有江蘇武進朱岷者,字侖仲,一字導江,號客亭,能畫,山水得米家法。其畫品可與查梅壑相頡頏。學谷口之書克肖,曾見其于乾隆戊子(1768年)作隸書軸,置之谷口書中幾不能辨,惟不及谷口放縱耳。(附圖)上海博物館藏有其隸書冊。
杭州余任天曾得黃賓虹中年所作山水,上半部殘損不堪,款字不存。余氏為接紙補遠山,與賓翁用筆頗渾然。后鄧白獲見,為之贊嘆不置。據余任天哲嗣余成君言。讀其父詩文,知其為前人殘紙補筆者不止一次。
油畫家尹國良(1931-)山西朔州人,任教于廣州美術學院。曾為副院長。其貌極肖聞一多。上世紀80年代中,北京電影制片廠曾于云南拍攝聞一多電視劇《血土》時,導演見尹國良之像,力促其出演劇中主人公聞一多,謂不必化妝即可。奈尹國良以缺乏表演才能而辭謝。
國畫家張紹城(1944-)其貌不揚。當其榮登廣州畫院院長寶座不久,某次與畫院同仁聚餐,餐廳經理請院長坐主座。眾人乘機笑哄,要求猜猜誰是院長?經理連猜數次均不中,蓋其所指者非犬腹便便發福者便是高大威猛者。均與張紹城不沾邊也。故知張紹城絕無“官相”。記其曾作打油詩一首,言其為官九年之艱辛。其中二句云:“火燭無事已不易,女人大肚更難防!”蓋單位防火與超生責任重大,于一把手一票否決,非劍及履及者不能道出也。
國畫家陳新華(1950-)中年后忽“改頭換面”,以驚世駭俗之形象示人。緣于某次臥病近月,閉門不出,以致長發披肩、濃須飄拂,加上頭頂一馬平川、鼻梁架著眼鏡,整個形象簡直是馬克思再世。當系里開會時,同事們都互相探詢:“這位鬼佬是不是新來的同事?”
“文革”中,黃胄凡精心之作,均署上“子欣同志”上款。后人也不知“子欣”究竟是誰?后其夫人鄭聞慧解開謎底:“子欣”即留作“自己欣賞”之意。故凡有“子欣”上款者,均署有具體的創作日期。此亦鑒定黃胄畫作的一個小竅門。
范曾對其偽作流行深惡痛絕,故仿效齊白石“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之意。刻了一方圖章,蓋于畫上。文曰:學我者進,變我者智,似我者愚,偽我者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