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復方麝香注射液治療肺炎中毒性腦病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112例病兒隨機分為兩組,均給予吸氧、抗感染、對癥處理,治療組68例采用復方麝香注射液合用甘露醇治療;對照組44例采用甘露醇合用ATP、CoA、VitC、CDPC治療,兩組療程均為一周。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4.1%(64/68),對照組為68.2%(30/44),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后發熱、喘憋、驚厥、意識障礙等主要癥狀和前囟張力,肺部羅音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且治療組改善時間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復方麝香注射液治療肺炎中毒性腦病療效確切。
【關鍵詞】 復方麝香注射液;肺炎中毒性腦病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6-0665-02中圖分類號:R 563.1文獻標識碼:A
小兒肺炎并發中毒性腦病是兒科常見的危重癥,可因中樞性呼吸衰竭于短期內危及生命,病死率較高,我科采用中成藥復方麝香注射液為主治療該病,療效滿意,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將2000~2006年間收治的重癥肺炎患兒所致中毒性腦病112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8例,男42例,女24例,年齡2個月~3歲,平均1.33歲;對照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齡2月~3.1歲,平均年齡為1.5歲。兩組患兒前囟壓力均增高,肺部聽診均可聞及羅音,治療組喘憋66例,發熱50例,驚厥66例,呼吸改變(節律不整、嘆息暫停)40例,意識障礙(昏迷,嗜睡,煩燥)32例,眼部表現(凝視,眼球上翻,瞳孔反應遲鈍)40例;相應的癥狀體征,對照組為41例、30例、42例、26例、15例和22例。兩組年齡相仿,治療前主要癥狀、體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治療方法及觀察內容 兩組均給予吸氧、抗感染、對癥處理,治療組采用復方麝香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4 ml/d加入適量10%葡萄糖注射液靜滴,同時合用20%甘露醇5 ml/(kg·次)正規治療。對照組除給予20%甘露醇5 ml/(kg·次)正規治療外,每天加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ATP 40 mg、CoA 100 U、VitC 1 g、胞二磷膽堿(CDPC)15 mg/(kg·d)靜滴輔助治療。詳細記錄兩組抽搐、意識、眼部表現、呼吸、前囟張力等改變情況。
3.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一周內體溫、意識、呼吸恢復正常,前囟張力下降,肺部炎癥表現、體征消失,四肢肌張力恢復正常者。好轉:一周內體溫、呼吸恢復正常,肺部炎癥表現、體征基本消失,意識、四肢肌張力基本正常者。無效:治療前后對比癥狀體征無任何改變者。顯效+好轉合計為總有效。
4.統計學處理 采用t、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顯效48例,好轉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顯效18例,好轉12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68.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χ2=13.32,P<0.01,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2.兩組主要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組的止抽時間,前囟張力下降、意識恢復、四肢肌張力恢復正常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討論
肺炎合并中毒性腦病是在肺炎基礎上突然出現的一系列中樞神經癥狀,主要由缺氧及毒血癥引起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產生彌漫性腦水腫。中醫認為熱毒內侵,閉于肺,上壅于腦,致竅閉神昏是其主要病機。本組患兒臨床見證,佐證了這一理論認識,此時治療除對原發病治療外,當務之急予以開竅醒神,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是之關鍵所在。中藥復方麝香注射液,具有豁痰開竅、醒腦安神、泄閉除穢之功效,通過靜脈直接給藥,減少藥物吸收環節,有利于直達病所并與脫水劑甘露醇聯用,相輔相成,發揮中西藥之特長,對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促進腦細胞代謝及功能恢復有一定作用。
復方麝香注射液由石菖蒲、人工麝香、冰片、郁金、廣藿香、薄荷腦組成,現代醫學證實該藥可透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可糾正腦代謝紊亂,改善腦循環,減輕腦水腫,促進腦細胞修復,增強腦細胞對缺氧耐受力,減少腦內ATP消耗,增加腺苷酸鹽緩解能力,調整腦干網狀結構,促使病兒清醒,神態、意識早日恢復,從而改善癥狀。
肺炎并發中毒性腦病一般發生在肺炎病程一周內,往往與心衰并見,因此控制感染及時糾正心衰是防止中毒性腦病的重要環節。由于嬰幼兒特點,前囟及顱骨骨化不全,對顱內壓升高有一定緩沖作用,故早期缺乏典型癥狀和體征。我們觀察到肺炎患兒凡出現精神意識障礙,煩躁不安或嗜睡在8小時以上伴前囟緊張者,提示中毒性腦病存在,若伴驚厥呼吸節律不整,或出現眼部癥狀即可確診,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患兒生命及預后均有一定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逢博.小兒重癥肺炎并中毒性腦病88例臨床分析[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3,6(1):53.
[2]胡 旭.嬰幼兒重癥肺炎合并中毒性腦病的治療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3):37-38.
(收稿日期:2007-07-24 修回日期:2007-09-28)
(編輯:梁明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