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會為促進人大代表認真履行職務,在代表工作中引入目標責任制度,將代表任期內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進行量化。但有人認為,這種做法不符合我國絕大多數人大代表是兼職的實際,也無助于提高純粹盡義務的人大代表的積極性。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人大常委會 劉家華用制度推動人大代表依法履職
人大代表是一種國家職務,但由于代表自身存在認識偏差和素質能力不足,以及有關方面的保障力度不夠,致使人大代表中出現了諸如“3年不說話”“5年不發言”“兩百名代表提6件建議”、代表大面積缺席人代會等等不正常現象。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僅靠法律的原則規定是不能奏效的,必須根據法律和當地的實際,建立符合法律原則的相關制度,努力把法律的實施制度化、規范化、具體化。在代表工作中引入目標責任制,就是將代表法中關于人大代表的法定職責制度化、規范化和具體化,使人大代表履職時有一個具體的目標。
要保證人大代表認真完成任期目標,還必須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以確保人大代表在兼職制的背景下有認真履職的基礎和條件。一是建立代表培訓教育機制,提供智力支持。對此,2005年中央9號文件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都有了明確、詳細規定。二是建立代表履職激勵約束機制,逐步解決普遍存在的代表履職干不干“無所謂”、“一個樣”的狀況。目前應規范人大代表述職制度,由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將人大代表履職情況通報給選舉人,由選舉人認定其是優秀、稱職還是不稱職。對優秀者予以獎勵,對不稱職者依法啟動罷免程序,以防止人大代表游離于法律,背離選舉人的利益,從而促進人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職務。三是建立健全代表履職保障機制,從各方面為代表履職提供服務和保障。當前一個突出問題是因為活動經費原因影響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基于人大代表的兼職性,在保障代表履職的各項開支前提下,還可以建立不同級別的代表津貼制度,將現實中的“榮譽稱號”人大代表真正回歸到政治代言人這一人大代表的本位。這樣,人大代表認真依法履行代表職務才有基礎。
舟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馮國海明確目標,增強代表角色意識
我贊成在代表工作中引入目標責任制,將代表任期內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進行量化。這樣做,與代表法并不相悖,也不是出于對代表的不信任,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代表履行好職責。
明確目標任務可以減少盲目性。不少代表特別是一些新任代表對自己如何具體履行代表義務和職責,并不十分清楚。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度則明確規定了代表任期內總體工作目標和分年度工作目標,讓人一目了然。通過這樣具體的規定,可以使這部分代表少走或不走彎路。同時可以為代表履職提供努力方向,增強代表角色意識,激發積極性。量化規定是身為代表必須完成的工作下限,這對那些并不太投入的代表,具有一定意義上的約束力,同時更是壓力,迫使這部分代表擠時間去從事與代表身份相關的活動。
對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自然要進行考核。如果只是一紙公文,卻沒有任何結果,制度也就形同虛設。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除了提供好服務,為代表履職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環境外,平時要進行經常性督促檢查,并向代表所在選區或原選舉單位進行通報。對那些實績為空白的代表,選民完全有理由要他給一個說法,甚至罷免他的代表職務。當然,量化代表任期目標,應著眼于實際,不要過于死板,多一些靈活性。量化不是目的,懲罰也不是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代表履職的積極性。
東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周曉沸科學考評代表任期目標
實施人大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把人大代表納入職務軌道,有助于端正社會對人大代表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的性質和地位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增強人大代表的責任感、使命感。
對代表任期內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目標考評,是從制度層面將選民和原選舉單位對代表工作的監督權經過一定程序落到了實處。代表的履職活動有章可循,并有了量化的指標,使代表述職和選民評議等有了參照依據。但這畢竟是一種探索和嘗試,必須堅持合法性原則。
首先,要科學設計考核評價指標。由于各地、各級代表的實際情況和履職要求存在諸多差異,因此,不能使用一個模式考核所有的代表。要本著“分清主次,兼顧全局”的原則,合理確定代表的考核指標要素。在考核內容上既要重業績又要重能力,也要看群眾的評價。在指標具體設置上不宜全而細,否則會使考核的工作量過大,也難以保證一定時期內代表工作的落實。其次,要簡化考核程序,改進評價辦法。要按照“于法周嚴、于事簡便”的原則,在考核的評價辦法上,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每一評價指標賦予相應的分值,或按一定的定性檔次轉化為定量分值的辦法,最后按照各指標所占的權重比例,對代表考核作出綜合的定量評價。再次,要真正尊重和運用考核結果。要堅決依據考核的定量評價結果,決定代表履職的優劣,使人大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真正發揮激勵約束作用。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田必耀規避代表工作的“行政思維”
從一些地方人大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度的設計來看,其內容不外乎是按時參會、提議案和建議、視察調研、聯系選民、參加代表小組活動、為選民辦實事的數量。給代表任期履職定指標,凸現了一些地方人大工作中的行政化思維和手段。這種做法于法無據,也缺乏科學性。
從法律上講,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國家權力,這是一個概括性規定,本身沒有行權指標,只有一些義務性規定。從代表社會角色來看,有的是準專職代表,有的是官員,有的是知識分子,有的是普通群眾,他們中間為履職可支配的公共資源、社會資源不一樣。官員可以讓工作人員代勞寫若干建議,或者為選區修路架橋,但農民代表卻沒有這個優勢。從民情民意來看,不同的時間、空間有差別。有的要以代表建議反映,有的需以審議意見來表達。代表的勤勉與否,并不是幾個簡單的指標所能反映的。
這種制度設計還容易影響代表任期履職的價值取向。代表會關注易量化的工作和活動,從而規避無法量化而又更重要的職權。比如說,定了建議指標,代表就會挖空心思提建議“湊數”,而提質詢案等職權就會受冷漠,這無疑會影響到代表履職的多樣性,從而影響人大行權的完整性和權威性。
西方議員是專職的,但議會沒有為他們定任職指標,倒是他們自己在競選時作承諾。從法理上說,代表是否稱職,應依靠和尊重原選區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評價。如果選民滿意,代表不完成所謂的履職“指標”又何妨?
我們的人大常委會及其工作機構應按代表法的規定,為代表行使職權提供條件和服務,而不是以行政化的思維去“管理”代表。
寧波市江東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高露露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難以實行
我國絕大多數人大代表都是兼職的,客觀上限制了人大代表抽出更多時間來履行職責。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會建立人大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的初衷,是以制度來促進代表作用的發揮,但是,具體實行起來難度卻相當大。
首先,人大代表中有各不相同的社會階層,如黨政領導干部、社區工作者、企業家、普通群眾等,他們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上各不相同,在履行人大代表職務上,就難以強求一致。以人大代表中占相當數量的黨政領導干部來說,本身工作就非常繁忙,如果限定目標責任制,若能完成當然好,但沒有完成該如何是好呢?假使酌情處理,那么,建立目標責任制便等于白紙一張。其次,由誰來制定目標并進行考核,目前可以說還是盲區。法律上對此沒有明文規定。理論上自然應由選民來定,而實際操作的卻是人大常委會及其代表工作機構,這顯然與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這一性質、地位相悖。何況,要使制定的目標責任制既科學又符合實際,如何量化目標?如何執行責任制?處理不好這兩大難題,制度只能成為擺設。最后,代表是否同意建立任期目標責任制,也要尊重代表意愿,而不能硬性規定。建立責任制是需要雙方配合的,代表不認同,目標責任制即使建立起來,也沒有任何可行性,更別談約束了。
其實,建立人大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只不過是約束人大代表的一種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因為制度的建立需要各種條件都具備,并發揮實際作用,在約束的同時又能激勵。我們為什么不能從調動人大代表自覺發揮主體作用的角度去建立制度?這樣,既可以規避一些矛盾,又能解決實際問題。
下期話題:地方人大如何監督街道財政?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地方撤鄉鎮建街道,財政再也沒有同級人代會審查,成了監督死角,所在街道的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很有意見,要求加強監督的呼聲很高。
歡迎來稿或發電子郵件(zjrdmag@zjrd.gov.cn)參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