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末,安徽某縣規定,凡是有記者到單位采訪,單位領導都要“全程陪同”。沒料到,今年年初,湖南省郴州市就更進一步了,該市市委辦、市政府辦向所轄各縣市、區及市直機關單位等發文,設立“輿論監督獎”,“專門獎勵主動把輿論監督線索交給郴州調查處理或通過輿論監督對郴州工作產生重大推動作用的中央、省級媒體記者”。
在“防火、防盜、防記者”的時代語境下,兩地對媒體輿論監督的重視,無疑是可喜的現象,可他們不約而同地透露出來的一些“信息”卻又讓人擔擾起來。
領導“全程陪同”也好,“輿論監督獎”也罷,針對的都是中央、省級媒體記者,而與當地媒體的記者是無關的。從理論上說,最應該獎勵的是當地的媒體記者,因為他們最熟悉當地的情況,也最具發言權,可所陪同的、所獎勵的卻與他們無關,這又是為何?難道,新聞監督也信奉“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其中的“玄機”耐人尋味。
設立“輿論監督獎”,關鍵是頒發的主體是誰?如果由記協之類的新聞獨立組織來頒發最為合適。因為那是對記者工作的肯定。可是由被監督者來向監督者頒獎,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好比是小偷給警察頒獎,天下真有如此怪事?
記者接受了當地的獎勵以后,以后還如何監督當地?且不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接受了對方的獎勵,自然會有一種“感恩”之心,再要讓其義無反顧地進行批評監督,恐怕會很難。相反,因為受過人家的獎勵,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人家“擺平”某些不良之事,那我們如何再相信媒體?
記者的工作應是獨立的,因為獨立,因為自由來去,才能獲得問題的真相。任何形式的“陪同”或“獎勵”都是對記者獨立工作的干擾,都有可能使記者遠離事情的真相。
領導“全程陪同”和“輿論監督獎”,這只是一個表象,實質上是怕記者的到來給他們捅出什么婁子來。其實,真要出了什么事,老想遮掩,只會把事情鬧大,以訛傳訛之下,更會吸引大量的記者前來刨根究底,而且還會引來一些不法之徒冒充記者敲竹杠。山西就因為頻頻發生礦難事故,又常出現隱瞞事件,結果招來了一批假記者。
防記者是防不住的,獎勵記者也是無用的。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連普通老百姓都能在互聯網直接“發布”“新聞”,你防得了記者,你能防得住萬民之口嗎?依我看,該干嘛干嘛,只要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只要千方百計地把自己轄地的事情辦好,還管記者的事做啥?
不管記者的事、不獎勵記者,那是對當地輿論監督的最好支持。因為不知道記者何時何地出沒,當地干部做事或許就更小心了,那對老百姓來說,豈不是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