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這是中國消費者爭取民權史上的一個里程碑——1月10日,中國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對外宣布:從今年起,鐵路春運火車票價格不再實行上浮制度。短短一句話的新聞,瞬間激起了網絡歡騰一片,人們為了遲到的正義而歡欣鼓舞。
甘地說,善,總是以蝸牛的速度前進。這一刻,蝸牛終于爬到了象征正義與善的勝利終點。毋庸置疑,“鐵路春運不漲價”不是鐵道部的大發慈悲,更不是對消費者的關懷與施舍,這是“為權利而斗爭”之不懈努力的勝利,這是“蝸?!钡膭倮?/p>
我們知道,在鐵路春運漲價面前,消費者一方面被束縛了“用手投票”權利(不開聽證會),另一方面又實際失去了“用腳投票”權利(坐火車幾乎是被動消費)。而正是在這樣的雙重困境下,“鐵路春運不漲價”勝利的取得,顯得尤為珍貴。它為我們樹立了一個中國消費者向各路壟斷霸王積極爭取平等權利的成功標本。
多少年來,每到春運季節,鐵路部門公布漲價方案和理由時,輿論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質疑,并一遍又一遍地呼喚,從來也沒有想到過放棄。在我看來,正是有識之士堅持不懈地“為權利而斗爭”,正是消費者永不言放棄的權利自信,換來了今天“鐵老大”的最終妥協。這再次證明了那個眾所周知的定律:成功,往往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當中。
試想,如果在多次質疑與呼喚失敗之后,我們就對春運漲價失去了痛感,就在“審丑疲勞”中無奈地接受了現實,就放棄了“為權利而斗爭”的勇氣與努力,怎么可能還會有今天的勝利呢?正如耶林在法學名著《為權利而斗爭》中所說,“大凡一切權利的前提就在于時刻都準備著去主張權利?!睂μ幵谌鮿莸匚坏南M者而言,任何權利的爭取都必然是一場“持久戰”,我們都是“蝸?!?,最重要的是始終保持信心,不因為邁出去的十步還不及對手一步而氣餒。
前幾天的《南方周末》有個評論標題讓我非常喜歡:我們都是“蝸?!?,但我們一心向前。是的,每一次的碰壁其實正是“善”前行的軌跡,多次的碰壁必然累積成一個正義的善果,這是我們對權利應有的自信。這個意義上,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蝸牛”的速度有多慢,而在于“蝸?!北旧碛袥]有充分的自信,有沒有在一直向前爬行。
“鐵路春運不漲價”給我們的啟示在于:消費者“生氣”的力量,必須轉化為行動的力量、信心的力量,堅忍的力量,所有這一切的總和,其實就是“蝸牛的力量”。放眼周圍,需要中國消費者使用“蝸牛的力量”來攻克的堡壘還有很多。這個意義上,“鐵路春運不漲價”既是一個成功的標本,更是一個前進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