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來自臺州的王蕓代表和其他10名省人大代表一起,就“政府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向大會提出建議,要求政府營造創新環境,加大創新投入。
代表們建議:第一,政府要圍繞創新型省份建設,抓緊制定一批地方法規,將保護和促進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法定化、規范化、制度化。第二,應集中財力,重點支持關鍵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企業研發機構等。各級政府應設立一定規模的自主創新引導資金,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和融資擔保等方式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第三,政府應設立擔保資金,吸收社會資金和外資參與擔保市場,逐步建立多種資金來源、多種組織形式、多層次結構的操作體系。建立政策性信用擔保機構風險準備金制度,實行財政有限補償擔保代償損失,降低企業創業、創新風險。第四,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審核制度,不斷提高政府采購中本省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比例。對企業開發的符合政府采購技術標準和產品目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實行政府首購。第五,政府應通過吸納、培訓等工作,造就一支創新人才隊伍。對重點引進和培養的高級人才,要給予專項資助和生活補貼,提供優良的科研條件和居住、生活的最大便利。
辦理結果:營造創新環境加大創新投入
該建議作為2006年省人大常委會確定的重點建議,由金德水副省長領辦。
關于營造創新環境。省經貿委將會同省級有關部門爭取盡快將《浙江省企業技術創新條例》納入立法計劃。同時,為促進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增強抵御國際貿易風險能力,2006年5月15日,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應對技術貿易壁壘的若干意見》。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破壞公平競爭的違法行為。落實和完善知識和技術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切實保障職務成果完成人的技術權益和經濟利益。
關于制定創新政策。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的若干意見》中,對有關財稅、金融政策作出了明確規定,省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相應的可操作性措施。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國稅局、地稅局和統計局擬制定落實企業技術開發費有關財務稅收政策及相應管理辦法,使國家和省有關鼓勵企業增加技術開發投入的政策落到實處。
關于加大自主創新投入。2006年省本級新增直接用于促進自主創新的財政專項資金4億元。省經貿委按程序確定了2006年全省工業領域自主創新合力攻關和產業化扶持重點項目5大類100個專項,由164家企事業單位承擔。在政府加大財政性技術創新經費投入的同時,積極利用有關稅收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提高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目前,明確規定享受相應政策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企業研究開發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應分別達到5%和3%以上。落實國家關于激勵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允許企業自主創新投入加計扣除;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所需國產設備購置費的40%,可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設備購置的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允許企業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等。鼓勵探索并形成各種自主創新的金融支持機制,落實企業技術開發費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具有直接經濟效益、企業投入為主的科技項目探索實行以獎代補、貸款貼息、事后補助和風險補助等支持方式。
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省財政廳著重從確定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優先保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的預算,優先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等方面,激勵企業自主創新。
關于加強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以產業集群為先導,加快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科技創新的研發機構建設,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跨國公司、中介機構的聯系和合作,為各類人才創新發展提供平臺。同時,建立政府獎勵為導向、社會力量獎勵和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的激勵自主創新的科技獎勵制度,把發現、培養和凝聚科技人才特別是尖子人才作為政府科技獎勵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