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現代生活中,夫妻之間以協議來約定財產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本是好事,體現了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維權意識逐漸提高,但是,如果法律知識不夠,只知道用生活中的常理來推理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最終可能是啞巴吃黃連一一有苦說不出。第一起案例中,梅花處心積慮地與丈夫簽訂了離婚協議,本以為憑此協議官司勝券在握,卻因為自己的理解錯誤,隨手的短短五個字,讓“有效”協議成了一張廢紙,從而使自己付出了10多萬元的代價;而第二起案例中,黃秋生為了自己的一時之氣,寫下了白認為無效的承諾書,誰知“無效”的廢紙卻成了有效的協議,而使自己失去了全部的家庭財產,變得一無所有。
本期權益紛爭欄目選刊的這兩起官司,都是“禍起協議”,因為對夫妻問的協議理解不同而產生的糾紛且看法院是如何理清家務事的呢?
兩份內容截然相反的離婚協議,第一份約定了財產的分割,第二份又約定了“無財產分割”,對“無財產分割”的理解,雙方產生了歧義。那么,“無財產分割”,是認可了第一份協議之外的再無財產分割,還是對第一份協議完全否定的本來就無財產分割呢?——
兩份離婚協議 內容截然相反
現年34歲的梅花是江蘇省無錫市人。2003年與長自己4歲的黃偉登記結婚,由于雙方婚前了解不夠,婚后又不注意培養夫妻感情,常為瑣事發生爭吵,結婚不到一年,夫妻關系便出現了危機。
梅花與黃偉文化素養較高,決定以協議的方式友好地分手。雙方自行簽訂了自愿離婚協議書,約定男方自愿給付女方人民幣18萬元,辦理離婚登記時支付10萬元,其余的在兩年內付清;以男方名義購買的海南馬自達小車一輛,歸女方所有,汽車貸款合同項下貸款余額仍由男方繼續支付。
離婚協議簽訂后,想到從此就要分道揚鑣,一股莫名的惆悵涌上了兩人的心頭。因此,他們誰也沒有主動提出去辦理離婚手續,而是默默地將離婚協議收起,仍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希望能夠接受彼此。可是,雙方終因性格脾氣不合,2004年底還是決定離婚,雙方到無錫市崇安區民政局辦理協議離婚登記手續,離婚時約定:雙方無生育子女,雙方無財產分割,雙方無債權債務。
意見大相徑庭 反目鬧上法庭
離婚后,梅花多次找到黃偉,要求黃偉按照協議履行承諾,黃偉卻以沒有財產分割為由一口回絕了梅花的要求。協議上不是寫得明明白白的,怎么會沒有財產分割呢?他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梅花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為了離婚,話說得那么漂亮,離婚了,就耍賴!”
梅花越想越氣,在多次索要無果的情況下,于2005年底來到無錫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以黃偉未交付財產為由,一紙民事訴狀將前夫黃偉推上了被告席,要求法院判令黃偉交付財產。
梅花訴稱,本人與黃偉原系夫妻,雙方一年前協議離婚并簽訂了離婚協議,并在當年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離婚后,黃偉并未將應支付的財產給本人,現要求黃偉支付錢款和海南馬自達轎車。在訴訟中,梅花將支付數額減少到了12萬余元。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梅花向法庭提供了“自愿離婚協議書”、“離婚協議”。
黃偉對兩份協議無異議,也認可錢和車子未給付梅花。但對于梅花的起訴,黃偉氣憤難抑。法庭上,他憤憤地說:“18萬元及車子均是我的婚前財產,同意給予梅花是贈與,現在經濟能力惡化,無力給付,且因雙方婚姻存續期間較短,沒有共同財產,所以在離婚協議書中我們才一致認可‘無財產分割’”。黃偉還說:“在雙方協議離婚時已經明確了‘無財產分割,無債權債務’,這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梅花的訴訟請求于法無據。”黃偉向法庭提供了離婚處理表、結婚證復印件,證明“無財產分割”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
對于黃偉提供的證據,梅花沒有異議。但對黃偉的辯解,梅花感到十分傷心。她說:“因為有了前一份協議,且黃偉也同意那樣處理,在離婚時只是為了方便才寫的‘無財產分割’,并非真的無財產也非本人放棄財產。”
對于為何如此輕率地簽下這份“無財產分割”的協議,梅花是一臉的懊惱和憤慨,她說:“我們那天沒有帶上自愿離婚協議書,黃偉說再回去拿太麻煩了,反正我們已經簽訂了協議書,白紙黑字又變不了,而且,協議書對財產已經分割了,不如我們就簽上無財產分割。我當時為了方便,也就同意了。”說到這里,梅花傷心得兩眼噙淚:“畢竟夫妻一場,沒想到黃偉是這么一個不守信的人,太讓人失望了。”
兩級法院判決 答案截然不同
開發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對自愿離婚協議書中的“無財產分割”的理解。梅花認為是因為雙方一致同意按照第一份離婚協議處理,為了方便才在后一份協議中寫了“無財產分割”,并非沒有財產分割也非其放棄財產。
黃偉認為之所以寫“無財產分割”是因為兩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較短沒有共同財產。雖然雙方在2004年5月簽訂了離婚協議,對財產分割也進行了約定,但事隔半年之久雙方才正式離婚,且在離婚協議中并未認可第一份協議,黃偉現在也不認可該份協議,故要求按照該份協議的約定進行分割財產無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至于黃偉認為沒有共同財產,根據庭審調查來看,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確實有共同財產,且梅花并未表示放棄分割財產,故對于黃偉的辯稱不予采信。2006年6月,開發區法院作出了一審判決,依據夫妻共同財產原則判決黃偉支付梅花財產共約9萬元。
一審判決后,黃偉不服,向無錫中院提起上訴。在上訴中,黃偉稱:雙方已在登記離婚時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達成了一致意見,因此,本案的爭議焦點不是原判所認定的“自愿離婚協議中無財產分割的理解”,而應當根據后來訂立離婚協議時是否存在欺詐、脅迫、隱瞞等情形判斷。如果不存在上述情形,后一份則是合法有效的,依法應駁回梅花的訴訟請求。
無錫中院經審理后認為,本案應當審理的是雙方在離婚登記達成的《自愿離婚協議書》是否真實有效,是否存在欺詐、脅迫、隱瞞等情形。黃偉與梅花簽訂的兩份離婚協議均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后一份在民政部門協議離婚時所簽訂的離婚協議實際是對前一份離婚協議的變更,該協議明確了“雙方無財產分割”、“雙方無債權債務”,而從本案所查明的事實看,雙方在簽訂該協議時,梅花對夫妻共同財產是清楚的,而黃偉亦存在債務,如房屋、車輛的按揭貸款等,因此,本協議應理解為梅花對夫妻共同財產不分割,對債務亦不承擔,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達成了一致意見,黃偉在簽訂該協議時未有欺詐、脅迫、隱瞞等情形,現梅花反悔,要求重新分割財產是沒有道理的,依法不應支持。
2006年11月15日,無錫中院作出終審判決,判決撤銷一審民事判決,并判決駁回梅花的訴訟請求。一
法官點評
拿到法院的終審判決書,梅花欲哭無淚,勝券在握的官司,就因短短的五個字,就讓自己付出了10多萬元的代價。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是自愿離婚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如果對子女和財產問題的處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則只能通過訴訟程序離婚。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為了能盡快離婚,往往犧牲自己的一些權益,以滿足自愿離婚的條件。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對子女和財產問題作了適當處理,并不等于就沒有問題了。在離婚登記時,還應當就已簽訂的協議向登記機關備案,或者由登記機關記明另外已有協議,否則,自己私下簽訂的協議,就難以對抗在離婚登記時記明的雙方對子女和財產問題的處理的意見。
本案中,梅花認為已有協議對財產的分割進行了約定,也就沒有了其他財產分割了,從而在離婚登記時簽下了“無財產分割”的意見,使自己遭受了10多萬元的損失,教訓是深刻的。如果在登記時,梅花向登記機關提供《自愿離婚協議書》,或請求登記機關記明“對財產的分割雙方已訂有協議”,那么,梅花就能憑雙方訂立的協議,贏得自己的權益。
(文中人名系化名)
編輯:孫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