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9歲的蘇林(化名),在成都做了7年的食品生意。長期以來,他奔走于成都的各大零售超市之間,“干供應商這行真是不容易,這幾年受的氣都可以裝滿幾卡車了!”
在海南做了十幾年超市供應商的劉志強(化名)更是干脆:“他們(零售商)是大爺,我們就是孫子!”
零售商與供應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圍繞各種費用問題可謂積怨頗深,不平等合約、進場費、拖欠貨款等矛盾由來已久,雙方都不肯作出讓步,供應商更是默默承受著資金和貨物的雙重壓力。
2005年12月,因為欠供應商貨款接近3億元,廣州家誼超市被50多家供貨商起訴,最后被法院裁定破產。2005年6月,太原田森超市破產,200家供應商損失了1000多萬元貨款。
國內第一個會員制洋超市普爾斯馬特,近兩年來因拖欠大量供貨商貨款而遭遇幾百起訴訟。原北京普爾斯馬特9名高管日前被提起公訴。涉案高管人員大量抽逃注冊資金,累計數額達1.1億余元。同時,普爾斯馬特大量的回籠資金既沒有給付供貨商,也沒有償還企業債務,致使許多供貨商損失慘重。云南的盛興電器在北京拖欠1004家供貨商的貨款,總額已經超過1億元。今年2月法院判決,供貨商最多只能獲得貨款的40%。盛興電器2004年6月進入北京,由于擴張迅猛,給供貨商的結款周期也較短,最終導致資金供應不上,供貨商停止供貨,在京5家連鎖店已經悉數關閉。
為打破這一僵局,國家商務部、發改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于2006年11月15日正式實施。
如今,這一紙政令能否終結這“零”、“供”之爭,記者在新規執行之時走訪了四川、海南兩地的相關部門和人士。
“供應商就像個乞丐,不忍氣吞聲就滾蛋”
蘇林在和記者聊天時,反復說的一句話就是:“供應商就像個乞丐,不忍氣吞聲就滾蛋。”此外,他還不停地叮囑記者,在文章中一定不要使用他的真名。“如果被超市知道是我在‘告密’,以后就別想在這條道上混了!”

蘇林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們和小型超市合作是提心吊膽,而和有實力的大型超市合作是忍氣吞聲。”大型超市雖然穩當,但經常出現‘扣秤’現象,比如我們給成都家樂福超市送去100公斤的貨,他們驗秤的過程是不公開的,送貨單上的數量最后是由他們說了算,有時候100公斤的貨就變成了80公斤,如果你不服,就走人。”
記者了解到,由于超市不合理扣秤現象嚴重,2003年曾在武漢發生過供應商集體罷工的事件,該事件導致當地大型超市因貨物短缺而不得不關門停業。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很多供應商都是得過且過,能忍就忍了,要么就是惡性競爭,相互殺價,造成不良的負面后果。供應商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實力來參與市場競爭之外,還應該擰成一股繩,共同抵制不公平的待遇。
“我現在是滿肚子苦水不知往哪兒吐!”海南一位資深供應商廖暉(化名)對記者說,他在海南已經經營了8年的日化產品,采訪到最后,他和蘇林一樣,考慮再三還是不同意記者透露他的真實姓名。
“沒辦法,盡管幾次都下決心不干這一行了,但還是舍不得經營多年的關系和市場,”廖暉對記者說,他擔心一旦暴露了自己,他的下家也就是零售商從架子上撤了他的貨。
“在海南,零售商和供應商的矛盾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們(供應商)肯定會暴發了。”廖先生肯定地對記者說。其實,海南的供應商早就小范圍暴發過。
老家四川的劉先生見過市場上風風雨雨,對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的事兒是了如指掌,早已對“零…‘供”之爭見怪不怪了。“什么進場費啊、過節費啊、返點啊,到哪里都是這樣,普通消費者可能是不太知道,大多數供應商對他們(大超市等供應商)都像孫子一樣!”
在劉先生的眼里,海南的零售業就像房地產業一樣,經歷過一番波折。“只要能讓我們的東西上貨柜,交點錢、忍氣吞聲也就算了,最怕的是一夜之間卷了你的錢‘人間蒸發’啊!”劉先生說起以前的遭遇至今仍不寒而栗。
在海南僅有的兩個大城市海口和三亞,幾十家大大小小的超市、賣場等零售商在短短幾年間從開張到關門走人。“太多了,他們(零售賣場)開不下去走人了,哪里會提前告訴你啊!”劉先生說,“把供應商逼急了,那我們只能反抗了。”
讓劉先生印象最深的兩次“維權”來的是那么的悲壯。海南一家叫“賽格”的賣場,倒閉以后欠下幾百家供應商貨款。劉先生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奔走于這幾百家供應商之間,與他們一一溝通,終于聯合起來向賣場討要說法。最后,賣場老板迫于壓力,只能變賣了自己的凌志轎車還了38萬貨款。
“真的像乞丐一樣去討說法啊,打死我也不愿意做零售商的債主了,”劉先生對記者說。
另外一次經歷更讓劉先生感到無助。海南一家名叫“佳佳百貨”的賣場,開業剛一個星期就被迫關門。許多供應商手里的貨單還沒有被捂熱就得追著賣場要錢。后來盡管超市把欠供應商的400多萬貨款在一個月內如數還清,但早已人去樓空的賣場外,幾個小供應商望著身旁圍觀的群眾和警察的無助眼神,劉先生現在回憶起來仍然歷歷在目。
海南省供應商聯合會副秘書長趙艷女士向記者介紹,“在以前商品并不豐富的年代,很難看到零供之間今天這樣的矛盾,”趙艷說,“也就是近五六年的時間里,海南島上零供之間的各種矛盾凸現了出來,沒辦法,現在是‘渠道為王’啊。”
面對“潛規測”,《辦法》是雞毛還是令箭?
趙艷女士說:“我們聯合會就是這樣的組織,引導供應商合法經營,受理他們的投訴,協調供需關系,調解糾紛。但我們是中立組織,并不是一味護著誰。”在趙艷看來,供應商聯合會并不是沒有作為,而是有些供應商實在“不爭氣”。
據趙艷介紹,海南省供應商聯合會早就關注零供之間的問題,光她本人就多次走訪遭遇不公平對待的供應商,組織他們聯合起來“維權”,但之前在爭取供應商權利的“維權斗爭”中缺乏武器。國家五部委《辦法》出臺以后的這段時間,聯合會更是加快了工作節奏,但趙艷并沒有把《辦法》看作是一把尚方寶劍,更沒有盲目樂觀。
《辦法》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規定,要數對于容易導致惡性卷款事件的“賬期”問題做出的相應規定,最長不超過收貨后60天。零售商不得以“個別商品未能及時供貨”、“退換貨手續尚未辦結”等原因延遲付款。此前,2004年普爾斯馬特高管卷款出逃,2005年盛興占用供貨商貨款資金斷裂而倒閉等事件,全部因零售商拖欠供貨商貨款而起。
“我們在走訪和調查過程中發現,海南眾多的供應商之間差別很大,素質參差不齊,很難團結到一起做什么事,”趙艷說,“就拿零售商拖欠貨款來說吧,我跟許多供應商都說過,只要團結一致應對零售商,就不會沒有結果。你們都不發貨,他超市還賣什么東西?能像劉先生那樣,為了別的供應商而爭取權利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然而,現實卻沒那么簡單。規模實力小的供應商不敢公然對抗零售商的種種“潛規測”,只是采取觀望的態度;而一些供應商巨頭們則表現出極端的自私自利和缺乏整體意識。“有一個大供應商竟然對我說:‘只要超市不欠我的貨款,我拿到錢就行了,別人我不管!’”趙艷說道。
不團結也好,自私自利、人人自危也好,許多中小供應商之所以墨守“潛規則”,主要還是迫于零售商手中銷售渠道的要挾。畢竟,收不到貨款問題還小,如果連貨柜都上不了就是大麻煩了。而一些大零售商正好利用了供應商各有各的算盤這一點,采取各自單獨訂立合同的辦法,各個擊破。
“新的《辦法》至少提出了零供雙方訂立統一的示范文本合同,這一點上還是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趙艷說。
但對于進場費和返點的“潛規測”問題,趙艷則表示出謹慎的樂觀,因為這些“潛規則”并不是某個人或者部門創造出來的,而是市場競爭的產物。
事實上,在海南,不論是幾個供應商巨頭還是絕對暢銷貨的供應商,雖然零售商保證優先結清他們的貨款,但進場費卻一分都沒得照顧和優惠,并且往往做得越大,欠得越多。
“一個城市就這么幾個大超市和賣場,一個超市也就這么大的場地,容納的貨架是有限的,”趙艷給記者分析,“可供應商卻是不斷增多的,一個貨架好幾家爭,你不出進場費可以,下了柜馬上就有別人的貨填上去。”
“更有不爭氣的供應商非但不聯合起來,反而私底下和零售商的采購大搞商業賄賂,只求自己的貨能上架或者少收費用;零售業的商業賄賂不鏟除,也將極大地影響《辦法》的有效執行,”趙艷說,“只要這種供應商相對‘供大于求’的大環境不改變,潛規測就有存在的土壤。”
“現在很多進場費的名目花樣實在繁多,什么進店費、促銷費、條碼費、DM費、通道費,還有各種過節費、店慶費……現在用行政的方法禁止這些費,難保零售商‘下有對策’巧立別的名目照收不誤,我聽說有的省市某些反應極快的超市最近已經開始改收‘選位費’了。”副秘書長不無憂慮地說。
而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由于幾年前該市零供矛盾突出,當地自發組織成立了攀枝花市代理商聯合會。該會會長胡義全說,新出臺的《辦法》有助于改變商業流通領域市場規范缺位的局面,有助于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但從辦法規定的具體內容和執行力度上看,對大部分上市公司和零售龍頭企業影響有限。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零售商的違法成本較低。《辦法》規定,對零售商違法行為,最多處以不超出3萬元罰款,因此,在懲治力度上,并不能對零售商構成足夠的威脅。
“零”“供”本是魚水,新規如何破題?
面對這樣的現實和歷史,海南省供應商聯合會的趙艷非常擔憂,因為她實在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局面讓普通人誤以為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本來就是水火不容的關系。
“沒有供應商,零售商門都開不了;少了零售商,誰還能買到東西?兩方本是魚水關系啊!”趙艷說,“再這樣斗下去,’供應商只能把增加的費用分攤到每一件商品當中,讓最終的消費者買單。超市搞再多的促銷、讓利,最后都要變本加厲的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所以說,新《辦法》實施以后,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當作是約束零售商一方的繩子,而是要統籌零供雙方,把零供看作一個整體來進行規范。”她說。
四川省商務廳市建處處長劉祥超說,總的來看,《辦法》對供應商傾向性較強,不但從服務費用的收取上提出了限制性條件,對賬期長短也做出明確規定,從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零售商資金鏈斷裂對中小供應商帶來的連鎖反應,從而避免了“普爾斯馬特超市”事件的重演。
海南省商務廳市場運行管理處李龍生處長向記者介紹,《辦法》出臺以后,省廳已經開始著手聯合其他幾個相關部門醞釀具體的落實計劃,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究之中。“可以明確的是,《辦法》實施以后,各方肯定要按照上面的要求來做。”
省供應商聯合會向記者透露了將來的一些極有希望的方案。
據介紹,海南省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將現在的“海南省供應商聯合會”改名為“海南省零售與供應商聯合會”,將“零”、“供”納入到該組織進行統一協調和管理。為此,趙艷既感到壓力更大,同時又感到十分欣慰;因為聯合會不但手里有《辦法》,還將有行政部門在后面“撐腰做主”,協調管理的力度將大大加強。
“此外,我們聯合會還在醞釀會同工商、稅務等其他當地六個相關部門,建立一種零售商預警機制,這也是《辦法》中明確鼓勵地方上所采取的具體行動(《辦法》第十九條)。”趙艷說,“這種機制將在不泄漏零售商商業秘密的情況下,了解他們實時的盈虧狀況和運行情況,并將真實情況告知相關的供應商,起到監督的作用,防止出現在供應商不知情的情況下零售商一夜間‘蒸發’。”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設想和規劃,具體怎么樣操作還真的需要時間來研究制定,我想新《辦法》應該起碼能對目前的狀況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新《辦法》會不會重走一些行政法規的老路、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的矛盾,在一段時間內還得不到真正的答案。但是,此次五部委聯合出臺的這一《辦法》,至少為‘零’、‘供’雙方打破僵局提供了一個可以坐下來平等協商的機會。畢竟,維護好這個市場的秩序要比單純處罰誰更加有實際意義。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