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濱州市郊的農村,和濱州城也只有一河之隔,而這條河就是母親河——黃河。 老家是個很美的地方,農家小院,薄薄晨霧,裊裊炊煙,藍天白云,清風垂柳,綠樹成蔭。家鄉沒有山,卻不乏靈氣,沒有古跡,卻不少傳說。小時候。聽著故事成長。在村后的黃河邊放牛,時常想著何時天仙一樣的姐姐會來黃河洗澡?枕著沙灘,捏著草根,慢慢長大,卻是誰都沒有等到。
薄薄晨霧。裊裊炊煙,藍天白云,清風垂柳,綠樹成蔭。家鄉沒有山,卻不乏靈氣,沒有古跡,卻不少傳說。挨著母親河,總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不能和城里的小朋友比玩具多,卻可以跟他們比誰見過黃河。而且還可以驕傲地說,自己經常在黃河里洗澡。黃河的水自來混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之稱,自己在黃河里洗澡,身上沒怎么洗干凈,倒是沒少挨鞋底板,還要被教育恐嚇一番。于是,即便是炎熱的夏季,伙伴們趁著放牛之便,下河洗澡也要存一些顧慮;光了身子,躺在沙灘上,曬個日光浴,倒也過癮。聽著河水滾滾東去,看著白云點綴藍天,盡享懨意。牛兒也知趣地來回在河灘上吃草,從不走遠。河灘上經常會有野鴨成群降落,與牛群互不相擾,幸運的時候,還能揀到野鴨蛋,帶回家又可好好解解嘴讒了。小時候,那村前私留地里成片的槐樹榆樹,曾經是我的最愛。槐花香香榆錢熟的日子,讓多少童年的時光充滿歡笑,讓調皮的農家孩子留戀忘返。在槐樹底下聞著沁人心脾的香甜便已足夠陶醉了,那滿眼的粉紅或是雪白的槐花被綠葉襯得越發惹眼。不是擔心被刺扎了,早就該爬上去吃個飽了。即使如此,找根長長的竿子,綁了鐮刀,把粉嫩的花連枝鉤下。樹蔭下便守候著我一樣貪吃的童伴,槐花盛宴總是到天黑家人呼喚的時候方才結束。榆錢熟的日子,總會爬到樹上,就著樹丫坐個穩當,左攬右抱地吃個過癮。捋一把碧油油的榆錢,嚼一口滿嘴的清香,總要到吃得盡興才想到帶些回家,晚上便又能吃上榆錢窩窩了。那時似是貧苦中找點綠色樂趣,如今倒像是打打油膩的珍饈佳肴了。年幼時香氣誘人的榆錢窩窩,現在卻是難得再嘗到了。
夏季里,這片樹林還可以讓小伙伴們有筆不的收入。從聽到第一聲蟬鳴,我們捉知了猴的日子便開始了。“知了猴”跟猴子可沒一點關系,它是蟬的幼蟲,晚上從土里鉆出來,爬到樹上就蛻變成了蟬。每天傍晚,帶個小罐頭瓶,里面裝了鹽水,再帶把手電筒,就可以開始了。小伙伴們出來的都比較早,一邊聊著天,一邊在樹底下找。在平平的地面上,看到一個小洞洞,用指頭一挖,洞變大了,有拇指粗,就八九不離十了,知了猴就在下面趴著。找根樹枝逗逗。它便把著樹枝上來了。其實在地上找,并不容易,小小的知了洞往往在樹葉底下,很難看到。能夠挖到十個以上,肯定是伙伴們羨慕的對象。到了稍晚一點,就要從樹上捉了。知了猴從洞里鉆出來,找根樹干往上爬,電筒照見它的時候,它都不停。有時看到它時,已經很高了,找木棍挑落,把它捉了,放到瓶里面,就又可以去找了,這樣子看起來容易得多,最多時晚上可以捉到上百個,只要腳快眼快手快,收獲便少不了。知了猴是高蛋白食品,油炸了,相當好吃。可惜,那時候雖只能賣到一個三分錢。卻仍是不舍得吃,現在即使想高價買了吃,也不容易買到了。
童年的故事很多,也都是多姿多彩的。前幾天回了趟老家,竟觸動了童年的回憶,還沒到懷舊的年齡,卻不免觸景生情。在每個人的心底深處,總會有那么一處地方,讓自己刻骨銘心;也許,在我心里,就是家鄉了。回家時,仍舊有那種近鄉情更切的激動。離家時還是滿心不舍的牽掛。幼時想著有錢一定要周游世界,現在工作了,回家反而成了一種奢侈。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入不如故”,真是時也,夢也……
(選自《水電基礎人》第1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