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武漢地區部分高職高專院校2004級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活動情況的抽樣調查,分析了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的態度與目的、閱讀方法與策略以及閱讀材料的選取,指出了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所呈現的心理傾向與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英語課外閱讀;調查;問題對策
閱讀在英語學習環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閱讀,尤其是廣泛的課外閱讀,要學好英語幾乎是不可能的。廣泛的閱讀是提高閱讀技能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閱讀也可以促進口語、寫作、翻譯、聽力等技能的提高,特別是在擴大與鞏固詞匯量、擴展知識視野及了解英語國家文化背景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怎樣,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與策略,這些都應引起我們的重視。為此,筆者于2006年5月對武漢部分高職高專院校2004級學生作了一次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的抽樣調查,借以從一個側面了解高職高專學生對課外閱讀活動的態度、目的、閱讀材料的選取及閱讀方法與策略,希望從某種程度上把握學生對英語課外閱讀的需求情況,從而得到某種啟示,并據此制定相應的對策。
調查內容
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的態度與目的、閱讀材料的選取以及閱讀方法與策略等分布于11個問答題之中。問題包括:(1)你對英語課外閱讀活動持什么樣的態度;(2)你進行英語閱讀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3)你平時喜歡讀什么樣的英文讀物;(4)你最喜歡讀什么樣的英文讀物;(5)在閱讀英文讀物時,你比較側重哪一方面;(6)在閱讀過程中,碰到較多生詞時你通常怎么辦;(7)在閱讀過程中,是否常常查字典;(8)你常做閱讀筆記,如寫摘要、讀后感嗎;(9)有些閱讀材料附有思考題或練習,你怎么處理;(10)如果閱讀練習有參考答案,你怎么處理;(11)你閱讀時是否常常把英語句子譯成漢語。
調查步驟與方法
用問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了解高職高專院校2004級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共發放問卷615份,回收600份,其中有效問卷570份,有效率達95%。就調查中所得到的某些數據與學生進行了交流,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數據處理。
結果分析與討論
對課外閱讀活動的態度對英語課外閱讀活動持何種態度問題的回答,有近50%的學生表示“偶爾參與”或“從不參與”,而表示“積極參與”的學生人數只占被調查人數的14.04%,還不到兩成。這表明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絕大部分學生只是偶爾參與或從不參與。從與學生的座談中可知,這與學生閱讀水平、學校英語課外讀物很少或教師很少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等方面有關。
課外閱讀的目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需求,其閱讀目的也有較大差異。從調查結果來看,三分之一的學生的閱讀目的是想“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兩成多的學生想“通過閱讀擴大詞匯量”;近30%的學生想“提高閱讀速度”,并在考試中做好閱讀理解題;還有不到兩成的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而已。
閱讀材料的選取對于平時喜歡讀什么樣的英語讀物的問題,接近60%的學生選擇“中英文對照雜志或讀物”,而選擇“英文報紙雜志”和“英文原版讀物”的學生加起來不到兩成。這個結果表明,學生的基礎較差,同時也說明學生比較現實,因為中英文對照的讀物可以減少閱讀的難度,讀起來較方便。還有22.81%的學生選擇“幾乎不讀”,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或感到困難。因此,讓這一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活動,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對于最喜歡讀的英文讀物的問題,有近60%的學生選擇“笑話、幽默等”讀物,近30%的學生最喜歡讀“暢銷書”,而選擇“文學名著”的學生僅占7.02%。此結果說明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那種輕松、幽默的閱讀材料,而對于語言優美但讀起來很費勁的讀物很少光顧。教師在給學生推薦或選取閱讀材料時不能不考慮學生的這種審美心理傾向。
閱讀方法與策略(1)關于側重點。近40%的學生在閱讀時關注的是“豐富的內容與情節”。近30%的學生既關心豐富的內容與情節、詞匯,同時也側重閱讀材料的語言表達與組織。因此,教師在為學生選擇或推薦閱讀材料時,既要考慮到可讀性,也要考慮到可學性。(2)關于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時的處理方法。調查結果表明,43.86%的學生會“跳過生詞,繼續閱讀”,說明部分學生懂得如何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但也應看到,有45.61%的學生遇到生詞時通常會停下來“查一下字典”,這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允許在閱讀過程中有任何影響文章理解的障礙存在。此外必須注意到,很少有學生(1.77%)“向教師或同學請教”,還有少數學生(8.77%)選擇“放棄閱讀”。如果經常放棄閱讀,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某種恐懼感,對英語學習極為不利,教師應該給予必要的幫助和引導。(3)關于查字典。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61.40%)只是“偶爾”查一下字典,近三分之一的學生“經常”查字典,只有很少的學生“總是”(3.51%)或“從不”(5.26%)查字典。我們認為,為了保持閱讀的連貫性,要學會通過上下文或語境猜測生詞,盡量不要查字典。但不是說不允許查字典。學英語不學會查字典是絕對不行的。進行課外閱讀遇到生詞時總是查字典或從不查字典,都是不可取的。關鍵的問題不是允不允許學生查字典,而是如何讓學生懂得何時需要查字典,何時無須查字典。(4)關于閱讀筆記。會閱讀的讀者,通常會做閱讀筆記,如寫摘要、讀后感或針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評價等。不會閱讀的讀者,只是走馬觀花式地走過場,不做任何評價或閱讀筆記。前者一般對閱讀材料有著較深刻的理解,并留下較深刻的印象,后者對材料的理解比較膚淺。從調查結果來看,“總是”(7.02%)或“經常”(21.05%)做閱讀筆記的學生還不到三成,而絕大多數學生只是“偶爾”(43.67%)或“從不”(24.56%)做閱讀筆記,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5)關于思考題與練習。有些閱讀材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些思考題或練習,借以幫助讀者對材料內容與情節、語言表達、作者觀點等方面更好地把握。然而,本次調查卻發現,近92%的學生只是“偶爾做”或干脆不做。只有不到10%的學生選擇“經常做”。這個結果說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思考題或練習的認識不夠,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指導。(6)關于參考答案。大多數課外閱讀材料的練習附有參考答案,方便讀者核對。大多數學生(59.65%)做到了這一點,即“做完練習后核對答案”。但也有一部分學生(8.77%)是“先把練習答案寫出來再仔細看題”,還有少部分學生(3.51%)“從不核對答案”。這樣的閱讀習慣是不可取的,教師必須注意檢查并予以糾正。(7)關于翻譯。馬克思在有關學外語的論述中早就指出,學習外語時應把本族語完全忘掉,不能總是把外語譯成本族語。可是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61.41%)在閱讀過程中總是或經常把英語句子譯成漢語來理解。這可能與教師經常用語法翻譯法教授課程有關。
調查結果顯示:(1)高職高專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2)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目的差異性較大,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為了完成閱讀任務或提高做題速度。(3)學生的閱讀水平較差,更多的是關注中英文對照的雜志或讀物。(4)學生對語言精煉但難度較大的文學名著不感興趣,對輕松、幽默的閱讀材料卻情有獨鐘。(5)多數學生關注閱讀材料中豐富的內容與情節,很少關注詞匯。(6)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理生詞的做法主要有兩種:跳過繼續閱讀;查字典。(7)學生做閱讀筆記的積極性不高。(8)多數學生只是偶爾做閱讀材料后的練習,但對于參考答案的處理方法卻比較可取,即大多數學生做完練習后再核對答案。(9)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或經常把英文句子譯成漢語來理解。
問題應對策略
從調查結果來看,不難發現,高職高專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需求在認識和操作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尋求應對策略。
端正課外閱讀態度端正課外閱讀態度的關鍵是要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積極參與各種課外閱讀活動。“被逼”或“教會”都不是學生學好英語的主流意識,只有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才是學好英語的根本方法。基于此,教師要花大力氣端正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閱讀的態度,可以采取一些鼓勵措施,如口頭表揚、考試給予獎勵分等,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
明確閱讀目的,提高閱讀興趣不同的學生閱讀目的不一樣,但教師必須督促學生明確閱讀目的,從而提高閱讀興趣。針對這一點,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和檢查者,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閱讀任務,定期檢查其完成閱讀任務的質量,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閱讀目的或效果。
選擇適合的英語課外讀物學校要引進充足的英語課外讀物。學生獲取課外讀物的途徑通常有兩種:自己花錢買;從圖書館借閱。花錢購買對條件差的學生來說不太現實,所以要加大圖書館購進英語讀物的力度。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文學名著不感興趣,而對較輕松的讀物情有獨鐘。為此,教師對輕松讀物要多加介紹,但可推薦一些文學名著簡寫本,借以培養學生的興趣。
把握好使用字典釋疑的時機在課外閱讀中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翻查字典,因為經常查字典盡管有助于對個別單詞的理解,但往往會影響對文章連貫性的把握,會形成洞察文章大意的障礙。因此,要求學生學會通過閱讀技巧,特別是上下文或語境來猜測生詞。如果有些詞猜不出來,只要不影響對文章的把握,不必查字典;如果某個詞或某個短語確實影響了對文章的理解,翻翻字典查一查也未嘗不可。關鍵是要讓學生把握好翻查字典的時機。
對閱讀材料進行評估是否具有評估閱讀材料的能力是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做好閱讀筆記或處理好閱讀材料后的思考題或練習,無疑是培養這種能力的最便捷途徑。例如,學生可以寫摘要,寫讀后感或摘錄精彩句子,也可以就作者的某個觀點進行評價。有選擇地做好閱讀材料后的練習,并核對答案,同時就某些思考題與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進一步加深對材料的理解。
不要總是把英語句子譯成漢語翻譯無疑是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但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的真正目的是使學生接觸大量的語言素材,培養他們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而不是要求他們把每一個英語句子都譯成漢語。所以,要從認識上、心理上排除學生這種習慣性的翻譯定勢,培養其通過簡單英語來解釋復雜英文讀物的良好習慣,即使閱讀材料為中英文對照讀物,也應如此。
師生共同制定可行的課外閱讀計劃開展一項活動必須要有一個可行的方案或計劃,英語課外閱讀活動也應如此。制定課外閱讀計劃,不是學生個人的事,而應該由師生共同制定、共同參與。可行的課外閱讀計劃要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自主閱讀的潛能,應體現可操作性、循序漸進性及互動性原則。具體說,制定計劃時需要考慮學生的需求與能力、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時間周期的長短等。只有如此,課外閱讀計劃才有可能具有可操作性。同時也要考慮人的認知通常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因此,閱讀材料的選取及思考題的設計、對學生的要求也應循序漸進。可把學生分成幾個課外閱讀學習小組,每組指定一個負責人,加強與教師的聯系和交流,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性。
參考文獻:
[1]Nuttall,Christine.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Oxford: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98.
[2]Grellet,Francoise.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3]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歐求忠(1967—),男,苗族,湖南鳳凰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高專外語教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