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該是一種自我教學反思的過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反思,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反思性教學既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也能夠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反思性教學
近年來,“反思性教學”在西方已成為教育改革與師范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從國際教師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在職教師教育開始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多地以反思與校本培訓為特點開展在崗培訓,賦予教師自我教育、自主決策的責任和權利,強調教師的終身學習與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與促進教師成長的過程(即教師教育)兩方面,而“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專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學者波斯納(Posner)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因此,反思對教師改進自己的工作具有獨特作用,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師資現狀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英語師資有了較大規模的發展,但這些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與專業水平與國內各高等院校的同行相比,在以下幾方面仍有一些差距。
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專業化包括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品質等極其豐富的內容,而我國高職英語教育師資嚴重匱乏,各院校在吸納師資時以文憑為硬性指標、以學科能力代替專業能力的傾向尤其突出。英語教師不僅是從業者,還應該是研究者,他們一方面應該具有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另一方面還應具有對教育目的、教育行為的社會與個人后果、教育的倫理背景與教育方法、課程原理等更深廣的教育問題的探索與處理能力。在我國,只有師范院校開設普通教育理論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等,而各高職院校吸納的大批非師范院校畢業生往往只在數周的崗前培訓中接受過一些粗淺的教育學知識,這種以學科知識代替專業能力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未來教師的專業化程度。
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實踐能力較弱長期以來,英語教師對應用語言學理論的依賴對他們的教學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英語教學法從早期的語法翻譯法到現在的交際法、認知法、任務教學法的應運而生,都反映出語言教學實踐對語言學理論的依賴。而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威多林(Widdowson)卻指出:好的語言學理論并不一定是好的語言教學理論(Widdowson,2000)。教學是一項人格化的活動,英語教師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實踐能力,不僅表現在將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訴諸于經驗的積累,而且更主要地表現在無視教學的多層面性與不可預知性,僵硬地運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導致理論與教學實踐脫節。
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動性不強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在職教育愈顯重要,而不少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仍將發展專業能力的希望寄托在脫產進修、出國培訓或專家學者的灌輸與指導上,缺少自主意識和科研意識,就目前高職英語教育師資匱乏、英語教師課業繁重、教學經費不足的現狀而言,脫產進修、出國培訓根本無法滿足從整體上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水平的需求。根據應用語言學家克蘭多爾(Crandall)的論述,教師發展是一個終生持續成長的過程,包括集體或個人自主的學習,教師發展只能由教師自己進行,并且是為了自身的需求而進行的研究行為(Crandall,2000)。
反思性教學的涵義和特征
起源于美國的以教師發展為基礎的反思性教師教育運動為促進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與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這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付出極大努力的過程,并且常常需要教師相互合作進行,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活動,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教學目的與教學工具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反思性教學具有如下涵義和特征:
涵義(1)將“反思”看成是在教師教學實踐中考慮價值和意義的深思熟慮的過程,鼓勵教師通過記錄自己的觀察和經驗以及辨明日常課堂決策而使自己成為新型的教師,要求教師形成批判性分析的技能,掌握有關教學與相關背景知識,形成開放的心態和自我反省的意識。(2)從實用專業知識的角度理解“反思性教學”,批判的思想依賴于對復雜的課堂教學過程的理解,成為反思型教師的關鍵在于形成一種有關教學和學習的語言與思維方式,而這是可以通過對經驗的領域進行批判的檢驗獲得的。(3)將反思型教師視為一種具有個人教育哲學的教師,即對自己和他人的教育信念進行批判的檢驗,從而形成自己對教學和學習的具有邏輯內在聯系、能夠清晰表述的觀點。
特征(1)反思性教學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具有較強的創造性。反思性教學的反思是一種可重復實驗的具有研究意義的反思,它用科學與人文統一的方式解決教學主體、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使得參與反思性教學的教師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2)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為動力,教師的反思主要是為了改進教學,使教學實踐更加合理。(3)反思性教學強調兩個“學會”,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反思性教學既要求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全面發展,又要求教師“學會教學”,使自身獲得進一步發展,直至成為學者型教師。(4)反思性教學以增強教師的道德感為突破口,對于大多數具有合格師資的學校而言,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道德感似乎比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與能力更為重要,而倡導反思是增強教師責任感的有效途徑。
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的策略
實施反思性教學有許多形式和手段,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采取不同的實施策略。根據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常規教學活動的內容與教學程序,反思性教學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個基本階段:
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備課階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教學目標的反思。通常包括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與動作技能目標。反思問題包括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合理;除了體現英語學科特色外,是否考慮了社會與時代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需求;是否考慮到學生發展的整體性與長遠性;是否兼顧了學生的意志與情感;目標的難易度是否體現了適度性原則等。(2)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學內容不同于教材內容,除了要考慮選擇的內容是否符合所設計的教學目標、選材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內容是否鮮活等問題之外,還要考慮教學內容是否突出了重點與難點,是否便于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教材與學生實際,考慮選擇和運用各種合適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根據教學模式選擇最優化的教學策略。
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教師在反思中必須具備駕馭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因為這一階段的反思強調解決發生在課堂教學現場的問題。(1)對教師教的行為的反思。主要應看教學重點是否突出,問題的設置是否合理并具有啟發性,是否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課堂討論能否有效開展,活動和練習的指導是否有效,指令是否明確,課堂用語是否恰當,板書布局是否合理,多媒體的使用是否必要,然后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境,做出必要與及時的調整。(2)對學生學的行為的反思。主要應看學生是否全神貫注、積極投入思考和踴躍討論,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較強的合作精神,看學生是否善于質疑,是否具有思維的批判性,看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緒,對英語學習是否有持續的信心與興趣等。(3)對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行為的反思。課堂互動是為了保證學習者有大量的機會參與信息交流的話語活動,是師生合作的產物。學生通過師生互動可接觸到更多的輸入與練習的機會,真正做到主動參與、全程參與、個性參與,使學生更積極地接觸所學語言與文化;教師通過互動方式可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與知識水平,在完成各種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教學實踐活動后的反思課后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以及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的理性分析,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1)自我反思。教師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審視、分析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的種種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通過撰寫反思札記、觀看自己的課堂教學微格錄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改善教學行為,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2)征求學生意見的反思。學生課后的情緒、作業的正確程度、后續課中對前一次課教學目標的鞏固程度與知識的再現程度,都能反映出上一節課的教學效果與存在的問題。另外,也可以找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訪談,在訪談中直接尋找問題進行反思。
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素質持續發展的過程,更是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反思型教師必須經歷的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終身的、動態的過程,教師的發展是學生的發展的必要條件。反思性教學有助于教師將自己的經驗升華為理論,有助于教師提升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有助于教師獲得專業自主,有助于教師形成優良的職業品質。反思性教學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英語教師挖掘或梳理出教育教學經驗中蘊含的原理,使經驗升華為教育理論,而且可以幫助教師構建一套屬于自己的理論體系,形成獨具個性的專業理念,成為指導教師今后從事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論基礎。反思可以使教師從沖動的或例行公事的行為中解放出來,以審慎的方式不斷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與教育研究能力,進而提高其專業自主性;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形成愛崗敬業、虛心好學、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優良的職業品質。總之,教學反思是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促使他們獲得專業發展的重要方法與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甘正東.反思性教學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J].外語界,2000,(4).
[2]武繼紅.英語教師反思型教學實踐初探[J].外語界,2003,(l).
[3]張穎.“反思性教學”離我們有多遠?[J].國外外語教學,2003,(2).
[4]朱玉東.反思與教師的專業發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3,(11).
[5]Widdowson Henry G.Object Language and the Language Subject: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applied linguistics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J].Cambridge Press,2000,(20).
[6]Crandall JoAnn(Jodi).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0).
作者簡介:
周琳(1965—),女,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學科教學。
呂曄(1964—),男,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