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模具制造》課程教學中,為了提高理論教學效果,應把實驗、現場教學、實習、大型作業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起來。
關鍵詞:模具制造;實踐性教學;效果
《模具制造》的理論源于實踐,具有概念抽象、實踐性強的特點。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的結合。在《模具制造》教學中,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應把實驗、現場教學、實習、大型作業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起來。要達到這種目的,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第一,應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個性找出相應的重點和難點,對那些一時說不清道不明的概念和原理,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針對一般性問題,可以采用學生親自實驗教師指導的辦法來解決,對于演示實驗要盡可能地采取學生做實驗教師引導的辦法,教師主要進行相關的解釋和講授。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雖然簡單,但效果很好,可以在最大范圍內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比如給2003級講解沖模的組成結構時,我就利用2002級學生做好的模具模型進行演示,讓一位學生上講臺一邊觀察一邊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給全班同學進行講解,我只在一邊仔細地觀察,等學生講解完后再進行適當的補充說明。通過這樣互動式的課堂教學,學生看得明白,記得牢,同時還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第二,要重視現場教學。因為現場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有些教學內容離開實體就不易在課堂上講解透徹,比如講沖裁模、彎曲模、拉伸模的工作原理,我們將模具實物搬進課堂,對照實物進行引導式講解,學生能很快掌握了原理。只有在課堂上引進實體模型,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專學生相對來講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他們對抽象事物的認識缺少感性認識和空間想象,常常使課堂教學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注重學生感性認識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空間想象力。除了上課時注意提供必要的教學掛圖和模具模型外,課后還要求學生根據書上的模具結構圖制作簡易模型,通過模型制作,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物體進行觀察分析,而且通過教師指出其模型中的缺陷,再加上自己的不斷改進,能更加準確地記住和掌握書本上的結論,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學習過程。同時還可以通過親自動手制作模型,把觀察與分析、觀察與想象結合起來,探究模具的工作原理、不同種類模具結構的設計方法和多種設計方法的優缺點,從而不斷地積累感性認識,儲備各種類型體的空間結構的形狀印象,以達到對靜態模具的理性認識,提高讀圖、識圖和空間想象能力。也可以到工廠車間進行現場教學,或者到相應的模具廠將每道加工工序都詳細地拍攝下來,通過播放加工錄像,對照講解,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上采用模型講解,學生只能對靜態模具作觀察,而去工廠參觀或播放現場加工錄像則可進行動態觀察,從而使學生能充分地對模具的整體設計、每一個零件設計,選材、加工工藝、模具組裝等整個流程有全面的感性認識。
第三,要重視實習。實習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手段。《模具制造》屬于模具加工專業的主干課,也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課程。傳統的模具教學以模具理論教學和數理計算為主要內容,而當今市場需要的是動手能力強的模具技能型人才。所以應利用學校金工車間的現有條件,增加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結合專業理論教學進行實習。在專業實習前,任課教師應根據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擬出實習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習。課本中涉及的沖壓模、塑料模等部件的加工實例以及模具組裝的部分內容都可以在實習環節中得到驗證,從中獲得產品生產的感性認識,系統了解產品的生產過程,鞏固所學的理論要點,從而使該課程的知識點有機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促進。
第四,要布置大作業。布置一定數量的大作業是鞏固本課程知識并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學好《模具制造》的最好方法。讓學生根據已有的圖紙制訂制造方案,如果時間、條件允許的話,再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到實習車間制作一副簡易模具,讓學生盡可能地掌握一套完整的設計加工思路。教師還應在作業布置前先試做一遍,作為學生設計的參考。每次大作業都應有設計任務書或設計說明書,并注意培養學生按“三化”(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進行設計的習慣。
第五,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也屬于實踐性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往往是課程實踐性教學的一種補充。《模具制造》中的許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較抽象的,但又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有些現象用傳統的演示實驗是無法展示的,所以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對初學者來說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大部分中專學校的現有教學設備不能滿足此課程的教學要求,但是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及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如在講復合模的裝配時,由于知識點較復雜,學生較難理解,于是我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的動畫圖片,利用《AutoCAD》、《PRO/E》自做課件來模擬整個沖壓加工過程,由于課件中的界面漂亮,人機交互較好,所以教學過程顯得生動有趣,針對性強,學生學習輕松愉快,印象深刻。在《AutoCAD》、《PRO/E》、《Master CAM》、《塑料模》、《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機械制圖》這些課程的教學中也盡可能地采用了多媒體教學,總結了一些很好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總之,運用多媒體教學,特別是制作課件授課可以作為理論課教學的努力方向。現代教育技術已經向人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我相信通過一大批創新型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方面的嘗試,將促進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優化,提高教學質量。
實踐性教學是《模具制造》課程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盡量提供條件,教師應認真探索、不斷創新,努力提高實踐性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柳燕君,楊善義.模具制造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成虹.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