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線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遠程教學方式在美國高等學校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線教學的所有教學內容全部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以美國三縣技術學院為案例,可以了解美國社區學院在線教學的具體狀況。
關鍵詞:美國;遠程教育;在線教學
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以多媒體計算機、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遠程教育提出了更加開放和更加現代化的嶄新要求,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成為推動遠程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網絡教育與在線學習的迅速發展強有力地推動著遠程教育事業的發展、遠程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與遠程教育學科專業的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有不少大學已開始開設作為獨立學科的遠程教育專業學位課程。有資料顯示,從2000年至2001年,在開設遠程教育的美國大學中,有43%的學校提供了同步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線課程(online courses),進行著學歷的或非學歷的專業教育。①現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無論二年制社區學院還是四年制研究型大學)都建立了校園網,同時與Internet互聯,美國的教育技術雜志和有關教育技術的國際會議幾乎都在討論在線教學、網絡教學(e-learning或Web-based instruction)等方面的內容。②在美國有近200所大學提供了在線教學的學位課程,注冊在線課程學習的人數以每年33%的比例增長,③在2002年估計已超過230萬人。④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參加在線學習的學生多數是北歐裔美國人。但多數學校的在線教學管理還缺乏力度,學生傾向于按照自己的節奏展開學習,學習效果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效果接近,接受過計算機應用培訓的學生對在線學習的效果更為滿意。筆者在2006年夏天考察了美國南卡羅萊納州二年制社區學院Tri-County Technical College(三縣技術學院)的在線教學的實施狀況,現介紹如下。
在線教學概述
在線教學是遠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的一種嶄新的形式,遠程教學涵蓋的范圍很廣,其教學活動涉及多種電子技術(錄像、電視、互聯網),教師會定期走出校園,到一些教學點集中面授答疑,在線教學的所有教學內容全部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⑤。在線教學的定義是“教師與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上所從事的教學活動”。這個定義中所指的在線教學活動形式相當廣泛,包括學生在線閱讀教材、師生間同步與非同步互動教學、電子郵件的課業輔導、教師提供給學生閱讀的各種教學資料、學校在網絡上進行的管理服務等,只要是教師與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的與教學相關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在線教學”。
現代通訊技術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學傳播的范圍和時效,使教學傳播不受時間、地點、國界、氣候等影響,網“撒”到哪里,網上的課件就通向哪里。在線教學真正打破了校園的界限,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概念,學生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接收到來自不同國家的教師的指導,獲得除文本以外更豐富、直觀的信息。在線教學既可以按學生的思維方式組織教學內容,也可以由學生自行測試學習效果,控制學習進程,真正實現了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尤其是學生的個別化學習在在線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對一的教學反饋也不再是難題。
在線教學的主要方式
通俗地說,在線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直接通過因特網進行實時教學。上網時,學生可以利用瀏覽的功能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登錄教師主機進行交互學習,還可以采用實時討論方式與遠程會議方式。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是即時傳遞與反饋的,教師可以直接指導和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并親自給出教學建議,還可及時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整教法,教學效果較好。還有一種網絡教學也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但屬于離線教學(offline teaching),這種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師通過互聯網向學生發送教學材料,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將需要學習的材料下載到本地硬盤上,打開課件進行學習,然后再將作業傳到教師主機上,由教師批改后發回。這種方式在學習時間上比較靈活,而且節省上網費用,但反饋不如在線教學及時。
在廣義的在線教學概念下,在線教學可以是由教師提供電子郵件的課業輔導信箱,解答學生提出的學習疑難,可以是將教師上課的教材講義放在網絡上,供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還可以是在網絡上讓教師與學生進行同步或非同步的討論。在美國,有一些學校只是局部采用網絡教學活動,其他部分的教學活動仍然維持在傳統的教室環境下進行,由此形成了“混合式的在線教學(blended online teaching)”。近年來,美國各大學的在線教學已成大勢所趨,很多學校紛紛提供各種激勵措施,鼓勵教師憑借對教學的熱忱,從事網絡平臺上的教學活動,事實上也確實有不少新銳教師積極從事在線教學活動,他們渴望在一個與傳統教學截然不同的網絡教學環境中,以新奇的科技手段,深入了解網絡平臺在線教學的理論與實務,規劃在線教學策略,采用多種方式,發揮在線教學的特長,提升教學效果與效益。⑥
美國三縣技術學院在線教學的要求與實施特點
美國三縣技術學院實施在線教學,是為了給那些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親身到校園接受教育的人提供一種靈活多樣的學習機會,但是,三縣技術學院管理層指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在線教學。三縣技術學院要求申請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硬件條件:申請人要有一臺滿足最低配置要求的、可以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必須有基本的計算機使用技能,能夠進行文字處理、網絡瀏覽、收發電子郵件。尤其重要的是,由于在線教學的特點(自由、隨時隨地、個性化、缺乏面對面交流),學生要想成功地完成在線教學課程,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⑦要有學習的積極性,能夠自律,喜歡通過閱讀學習,接受個體的單獨學習,時間安排良好,勇于提問,不怕得不到及時回復,等等。否則,學生遇到一些單調乏味的課程,失去學習興趣,很容易離線而去。因此,學生個體行為上的差異會直接導致學生在線學習的努力程度與堅持程度的不同。⑧
三縣技術學院在線教學的實施具有以下特點:
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主導全部教學活動,而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學則視學習為學生的責任,學生要主動學習、運用外在資源、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在線教學之所以盛行,不僅是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被普遍接納,幾乎所有的網絡教學都在某種程度上向以學生為中心轉移。三縣技術學院的在線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強調學生學習的方便性、主動性,學生在網絡上或自主學習,或查閱下載網絡資料、上傳作業,或進行在線討論、測驗,打破了過去保持沉默或被動的學習方式,增加了互動的機會并能夠主動探求信息。另一方面教師則改變了傳統教育者的角色,鼓勵、支持學生的主動學習與討論,使用電子郵件解答學生的疑難,上課分組時教師參與但不主導小組的在線討論,借助網絡教學的方便,教師可以有更多與學生接觸的時間,也可以減少收作業、批閱測驗、登記統計成績等麻煩,可以更有效率地做好管理工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由教學的中心逐漸轉為支持服務的角色。
同步在線或非同步在線教學并舉三縣技術學院的在線教學是同步在線與非同步在線教學并舉的。在同步在線教學時,三縣技術學院要求教師與學生在約定的時段中同時登錄網絡上的虛擬教室,進行教學互動。由于現代的信息技術允許大量資料在網絡上快速傳輸,因此除了基本的文字互動外,三縣技術學院的同步教學還可以有影音互動,并允許更多的學生同時登錄。因此,盡管同步在線教學的建設與使用成本極高,但三縣技術學院許多執著于高科技的教師、學生乃至行政主管都不計成本效益,一窩蜂地采用在線同步教學并樂此不疲。而非同步教學只需要有簡單的網絡環境,允許教師與學生在不同時間登錄某一特定的討論園地,師生都可以在討論區中設立議題,發表意見,或對其他人的議題加以回應。教師與學生不受固定時段的限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地點登錄上線,而且非同步教學中的發言,可以允許師生有較長的時間反思、表達意見,平常怯于在教室公開發言的學生也比較愿意參與非同步的發言討論。采用同步在線教學或非同步在線教學各有優缺點,同步在線教學有助于促進社會交往上的互動,而非同步在線教學對以工作為主的學習者更有幫助。⑨在線教學制度可以根據教師的意愿、學生的能力、信息技術基礎建設以及學校的實際環境選擇或調整其實施的比重。
保留混合式在線教學三縣技術學院的專業設置很廣,從化學、生物學、語言、會計,到牙醫助理、護理助理、藥房助理,再到電子工程、機械制造、焊接等等,一個本科大學的專業幾乎都可以在三縣技術學院找到專科層次的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因此,在三縣技術學院,有的課程采用純在線教學,使一些學生的選修課程更有彈性、更方便,而有些課程由于教材的性質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會要求以師生面對面的教學彌補在線虛擬教學的不足,三縣技術學院的有關管理人員表示,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混用的學習成效更佳。
對我們的啟迪
現代教育強調用系統觀念分析教學問題,解決教學問題,并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在線教學并不等于教學效果最優化,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并不在于是否使用了現代通訊與網絡技術,關鍵是教師觀念的更新。在線教學必須得到教學經驗與理論的支持,無論何種形式的在線教學,都必須強調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包括在線時的教師講述、學生聆聽、提問回答,離線時的貼文討論、作業提交與評閱、課輔信箱的師生問答乃至教室面授輔助的實體互動,這種師生互動的特質大多是個別化的、單線的,是以教師與個別學生的溝通為主。學生之間的互動則強調學生彼此間多線的切磋、討論、合作、作業互評等等。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多年不變的教學模式,在線教學的出現會使他們感到壓力重重。因此,教師必須樹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教學觀念,重新認識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適應、掌握互聯網所提供的龐大、快捷的信息資源與全新的交互功能,改變課堂上用言語表達教學內容的傳統方式,積極應對信息時代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
注釋:
①Waits T,Lewis L. Distance education at degree-granting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2000-2001.2003.
②Tallent-Runnels MK,Thomas JA,Lan WY,Cooper S,Ahern TC,Shaw SM,Liu X. Teaching courses onlin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6,76(1):93-135.
③Pethokoukis JM.E-learn and earn[J].US News and World Report,2002,132(2):36
④Katz-Stone A. Online learning[J].Washington Business Journal,2000,18(38):35.
⑤Butner BK,Smith AB,Murry J. Distance technology:a national study of 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s[J].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1999,2(3).
⑥楊家興.在線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制度選擇[J].中國遠程教育,2006,(7):14.
⑦Brown BW,Liedholm CE.Can Web courses replace the classroom in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2):1.
⑧Graff M. Learning from Web-based instructional systems and cognitive styl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3,34(4):407.
⑨Im Y,Lee O.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online discussion for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3/2004,(36):155.
作者簡介:
徐少紅(1965—),女,江蘇揚州人,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研究室主任,高級講師。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