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點,結合高職高專的辦學特色與實際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踐性教學環節及考試方法等幾個方面探討了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高職高專;教學改革
當前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經濟信息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為使我國盡快實現經濟信息化、早日與發達國家接軌,必須從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金融、教育網絡化等各方面加速發展我國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金融與商務電子化、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辦公自動化、遠程教育、信息服務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在當今網絡時代,《計算機網絡》課程已成為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熟悉網絡協議以及網絡的一些具體應用,掌握網絡組建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創新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依據高職高專培養目標,調整教學內容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經過認真學習和深入思考后,可將該門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兩個部分。
結合培養目標,精選理論教學內容在課程理論內容的選擇上注重把握計算機網絡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高職高專理論教育的“必需、夠用”原則,將理論教學內容分為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局域網技術、網絡互聯技術和網絡應用四個部分。其中,網絡基礎知識主要介紹數據通信技術和網絡體系結構,局域網技術重點介紹以太網技術和交換與虛擬局域網技術,網絡互聯技術重點介紹廣域網技術,網絡應用部分重點介紹TCP/IP協議體系和網絡系統與服務等。在這四個部分的基礎上適當介紹Internet接入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使整個理論體系更加完整,更加合理。
結合能力培養,按階段組織實踐教學根據理論教學內容,可將實踐教學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教學目標為:熟悉網絡架構,識別常用網絡設備;第二階段的教學目標為:熟練掌握雙絞線的制作、測試等技術,以太網和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局域網的構建、安裝、配置、測試技術、子網劃分技術等;第三階段的教學目標為:掌握路由器、交換機的配置技術;第四階段的教學目標為:掌握網絡的應用技術,包括DNS的配置、FTP的配置、Web站點的配置、電子郵件系統的配置技術及網絡安全維護技能等。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產生畏難和厭煩情緒,因此,在每個理論教學模塊結束后,都要安排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從加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
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社會需求和學生的長遠發展為目標,經過不斷的、積極的探索,改變以往單一、單調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教學的內容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根據理論知識特點,采取針對性教學計算機網絡基礎理論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強,概念較多,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該突出重點和難點,著重介紹基本概念和原理,舉一反三,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對與網絡基礎理論的應用息息相關的新技術,例如網絡操作系統管理、網絡安全、多層交換技術、防火墻技術、路由器技術等幾個熱門方向,可在教師的綜合指導下,以單個學生或分組提交論文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方法可以促使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的資源進行歸納總結式的自學,使其自學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及對專業新動向的敏感度都會有較大的提高。在實施這種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問題:(1)題目難度要適中,太難或太容易都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2)專題要貼近實際應用,符合計算機網絡應用及其發展方向;(3)強調必須經過充分思考,防止個別學生照抄照搬現成的文章。為防止個別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可以為每位學生提交的論文打分,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借此提高他們的重視程度,促使他們認真思考。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課堂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為了避免計算機網絡原理部分的枯燥乏味,應該將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使原理教學變得直觀生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理解全面,記憶深刻??梢詤⒄諊壹壘氛n的標準,使用PPT、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充實授課過程,并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建立網絡課堂,提供課件、授課錄像以及試題庫,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方便學生課外學習。
采取互動式、啟發式等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教學手段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采用提問式、啟發式教學方法,以問題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并引導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在講授過程中教師要將提問制度化,并將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表現與期末成績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對課堂提問的重視程度。提問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一是教師自問自答;二是問學生,在關鍵點提出難易適中、與實際應用息息相關的問題;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善于思考,活躍思維;四是在下課前給學生提出課后思考題,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余時間。另外,在習題課上留出固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為大家講解并討論題目。這種方式除了可以給學生提供發言的鍛煉機會外,還可以使教師真正了解什么知識才是學生感興趣的和迫切想要掌握的,以便及時調整講課方式和知識重點。
將網絡工程案例引入課堂教學高職高專教育重在能力的培養,注重的是理論聯系實際。因此,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就應當強調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并被廣泛承認的認證考試。具體到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應該在課堂教學之余,大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對就業有幫助的認證考試,如微軟認證、思科認證、網絡設計師考試、銳捷認證等。在每個教學模塊結束后的習題課上,教師提供相關認證考試的理論與實際題目,并予以講解。這種做法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了解認證考試的形式及題目的難易程度,幫助學生找到具體的方向,增強考試的信心。
為了使學生對整個網絡系統有比較全面、透徹的理解,課程結束時,教師可重點講解一個現成的網絡,如校園網。從建網的背景、拓撲結構、主要設備(交換機、路由器等)的選擇、各主要站點的配置(操作系統、協議、管理軟件等)到日常維護,進行比較全面的介紹,再結合日常的應用加以講解,使抽象、神秘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
側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
減少不必要的演示性、驗證性實驗,根據高職高專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培養目標,突出實用部分,把模擬組建和管理局域網作為實驗的重點。根據事先制定的實驗實訓大綱,注意培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操作中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為學生今后獨立組建計算機網絡打好基礎。
改變傳統考試方式,推進考試改革
傳統的一張試卷定終身的考試形式存在很多弊端,早已不能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對此我們采取了分階段的考試方法。在每個理論模塊學習結束后,針對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及時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從終結性教學測評方式向形成性教學測評方式轉變,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督促和考核,包括課堂提問、作業、小論文、階段考核、評價專題發言以及實驗實習報告等,增加平時成績所占課程總成績的比重。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及高職高專教育體系改革的深入,如何使《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更符合職業教育的需要,如何深化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以便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專業技能,應該是我們今后不斷探索的課題,也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注重總結,虛心學習成功經驗,深入探討《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吳守一.提高課堂講授效果的探討[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1):70-76.
[2]晉玉星.計算機網絡課的教改研究[J].開封大學學報,2001,15(1):66-68
作者簡介:
張芳(1979—),女,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
劉佳(1978—),女,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教師。
張寶安(1963—),男,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