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電子技術》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在教學的要求,為了培養更加適應現代企業的人才,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的思路和方法,運用項目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關鍵詞:教學改革;實踐技能;項目教學;電子技術
根據國家對高職教育的要求和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迅猛發展的高職教育的要求,許多學校都在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類型決定教學方法,只有從教學內容和課程類型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收到實效。我校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做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教學內容的改革
電子技術本身是一門在理論上比較難的學科,這門課程的內容比較繁瑣、知識點抽象,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講授式,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安排有一定的實習或實驗,但總感覺理論與實踐聯系的不是那么密切,這種教學與職業教育的教學目的不相一致,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提高。加上現在大部分高職學生對理論學習興趣不大,如果我們不用新的教學方法,勢必會使學生越來越厭學,到頭來大部分學生理論不懂、技能也不會。因此,根據高職學生的職業要求和電子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況,應該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有所用、學有所成,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對教學內容的改革主要是對理論內容進行精簡,添加一些實際技能的學習。《電子技術》課本中的很多內容對于現在的高職生來說已經有點力不從心,為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簡,在提高學生的興趣方面下工夫,給學生添加一些實際的技能。比如對于二極管的教學,第一要求學生了解二極管的基本結構是一個PN結;第二要求學生掌握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這是本章的重點;第三要求學生根據二極管的基本特性掌握二極管的測量和鑒別方法(包括正負極的判斷和是否損壞的判斷);第四要求學生了解常見的二極管的類型和型號。刪除元器件內部原理的分析,注重元器件的外特性,注重元器件的具體應用,略去比較復雜的理論推導公式和計算步驟,是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重要方面。
教學項目的設計
教學項目的設計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設計教學單元項目時要認真考慮項目的實用性、趣味性、連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將一個單元內容設計成一個項目,也可將幾個單元內容設計成一個項目,項目越貼近實際越好,甚至可以將整門課程的內容設計成一至兩個教學項目。為實現這些目標,原來教材的內容體系已不適應教學要求,必須進行調整,并徹底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例如,直流穩壓電源是一個典型的教學實例,很多教材都將這部分內容放在教學內容的后面,事實上,完全可以將這個實例設計為一個教學項目作為第一個實踐教學項目,在這個項目中,主要完成以下教學內容:(1)萬用表的使用;(2)電阻的鑒別、測量及其在電路中的作用;(3)變壓器的鑒別、測量及其在電路中的作用;(4)二極管(包括整流二極管和穩壓二極管)的特性、鑒別、測量及其在電路中的作用;(5)電容器的特性、鑒別、測量及其在電路中的作用;(6)三極管的特性、鑒別、測量及其在電路中的作用;(7)電子產品裝配工藝等等。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自己裝配一個直流穩壓電源,并讓這個產品用于今后其他實踐教學項目,可以使學生一開始接觸電子技術這門課就充滿成就感。
教學過程的組織
教學模式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根據課程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如對電子技術課程,在教學中積極探索以“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其主要做法:一是打破實驗室和教室的界限,打破課堂理論教學與單元驗證式的實驗教學的界限,以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確定教學內容,把對知識的講解和學生相應的實驗技能訓練結合在一起。二是以電子產品的裝配為主線,從原理圖的識讀和分析到電子元器件的認識,從電子元器件的測量到電子元器件的焊接安裝,最終完成一個完整的電子產品,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從而大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且要求學生制作出產品,完成了任務就是合格的,如果做得好,那才是優秀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與觀念的轉變很重要。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實際操作能力,因為對這一層次的學生,出去做的第一份工作將是普通的操作工。在學校里教師教給他們的是什么呢?一是學習的能力,二是動手的能力,其實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學習就是為了動手,動手是為了更好地學習。作為一個高職院校的教師,不應該只是做一個普通的教育者,還應該是一個具備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工程師和技師,既能為學生做好示范,還能手把手地教學生,具備“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應該讓學生明白,他不但是學生并且已經是個“工人”了,首先要認真地把教師教的事做好,為了把每一件事做得更好,要搞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了能把教師還沒有教的事情做好,在動手做之前和動手做的過程中,要多思考,要帶著研究的觀念去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就能成為技術工人,成為高技能的人才。
教學效果的評價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用理論考試的方式根據學生的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評價考核體系已不適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模式,新的教學方式必須形成一個新的考核體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相結合,以實踐考核為主,在實踐考核中以過程考核為主”的考核體系。以教學項目“直流穩壓電源”為例,著重在元件檢測、裝配、焊接、調試、安全文明生產等方面進行考核,具體內容見前頁表,詳細的評分標準(得分或扣分)根據各項內容的要求另行制定。

目前電子技術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知識更新迅速,各種新型元器件層出不窮,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要重視新器件、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使學生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適應現代企業的需求,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簡介:
金衛國(1962—),江蘇蘇州人,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與自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