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知識管理中知識轉化SECI模型的研究,建立了適合我國企業的知識管理理論模型,以該理論模型為基礎,用關鍵成功因素的方法來分析知識管理在我國企業中實施。并提出企業知識管理實施的五大關鍵成功因素,為我國企業日后成功實施知識提供參考。
關鍵詞:知識管理;關鍵成功因素;SECI模型;企業知識管理理論模型
一、 引言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企業的管理模式、物質生產的組織方式,而經濟的增長更離不開知識的掌握、傳播和應用,因此知識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其作用日益重要,成為決定組織成功和經濟發展的關鍵。
關鍵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簡稱CSF)是由哈佛William Zani教授和MIT大學John Bockart教授提出的。按照Boynton和Zmud(1984)的定義,CSF是指組織為了獲得較高的績效,必須給予特殊和持續關注的管理問題和組織領域。1987年,Slevin Pinto 把關鍵成功因素的概念應用于項目管理研究。目前,關鍵成功因素法已經成為西方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IS/IT)研究領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國內知識管理研究領域中,使用關鍵成功因素法來研究知識管理實施的不是太多,這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二、 知識管理的定義和分類
知識管理(Kownledge Management,簡稱KM)是一個發展的中概念,到目前為止知識管理還沒有統一的定義。通常認為,知識管理是指一個組織整體上對知識的獲取、存儲、學習、共享、創新的管理過程,目的是提高組織中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提高組織的應變能力和反應速度,創新商業模式,增強組織核心競爭力。
1995年,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說明組織中知識的兩個維度:顯性(Explicit)和隱性(Tacit)。隱性知識指具有個人性質的知識,它很難成文、溝通,而且來源于一個具體的背景中的活動、經驗和含義,且包含認知和技術因素。而知識的顯性維度( 即顯性知識)是用符號形式或自然語言表達的、成文的和可以溝通的。組織中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就是當前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然而,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是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人類知識通過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相互作用不斷創造增長的過程稱為知識的轉化。
日本著名的知識管理專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內廣孝(Hirotaka Takeuchi)在其著作《創造知識的公司》中提出知識轉化的四種模式:(1)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稱為群化,也叫做社會化(Socialization);(2)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稱為外化(Externalization);(3)從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稱為融合(Combination);(4)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稱為內化(Internalization)。
而組織里的知識基本上按照由以上四種轉化模式成不斷螺旋上升趨勢轉化知識,這也就是知識管理中知識轉化的SECI模型,如圖1示。

根據知識轉化的SECI模型,我們可以看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通過對這種模型的研究,結合知識管理在我們企業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情況,我們得出適合我國企業的知識管理理論模型。
三、 知識管理理論模型
知識管理的發展始終圍繞著組織基礎、信息技術和人這三個要素。在我國企業對知識管理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對信息技術的推動和對人的潛質的開發比較重視,而對組織基礎在知識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待提高。人在企業中通過實際工作產生并積累知識,然后再把這些知識傳遞和共享出來使企業內部的知識編碼化、顯性化。信息技術搭建企業知識流轉的信息基礎結構,為知識在企業內部的存儲、篩選、傳遞、共享提供技術平臺。組織基礎則包括管理者和員工對知識管理的參與程度、企業文化背景和員工教育培訓等幾個方面,組織基礎的夯實為應用信息技術和為人提供服務來實現組織的知識管理。企業知識管理理論模型如圖2示。
組織基礎、信息技術和人這三者的共同結合使得企業的知識積累、共享、交流和重用得以實現,有助于企業增強商務智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快速響應與組織知識化的能力,這些都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不同表現形式,最終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 我國企業知識管理實施的關鍵成功因素分析
由于企業資源有限,企業管理者不可能對所有影響因素都采取有效措施,因此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時必須抓住其中的關鍵因素,處理好關鍵成功因素,非關鍵因素也可能不攻自破,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成功的機會也將大大提高。
關鍵成功因素可視為一些影響企業業務運作的關鍵變量,管理人員如何對待這些關鍵成功因素將影響業務和企業持續競爭力的提升。本文認為我國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主要有如下幾種:
1. 高層管理者的參與和支持。實施知識管理是關系到企業全局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高層管理者的充分理解、持續支持、親自參與才能成功。高層管理者能保證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去購買或者開發知識管理的相關技術,并將其在企業內部實施并推廣。高層管理者的作用不僅體現于資金預算上的支持,還有必要實際參與知識管理實施過程,給實施團隊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正如Martinsons(1991)所說,如果員工察覺高層管理者對知識管理這項新技術不予以足夠重視的話,要他們主動的共享知識就十分的困難。因此,高層管理者的參與是知識管理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
2. 互信、互享、互學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企業文化對于促進產生知識、積累知識、傳遞知識、分享知識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建立適應知識管理的企業文化對于落實知識管理目標十分重要。知識管理實施的源動力來自于知識在企業內部的流動,其最終目的是使得知識的顯性化和共享化,因此企業內部員工之間必須存在相互信任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知識的原始擁有者毫無顧忌的把它共享給其他的同事。互信是互享的先決條件,互享是互信的必然結果,互信、互享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為企業創造出一種互學的企業文化。
3. 持續健全的教育培訓體系。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來說,知識管理是它們面臨的新的挑戰。知識管理的成功實施涉及企業各方面的人員,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作。然而我國企業內部又缺乏知識管理實施的相關經驗,所以必須提高現有人員的IT技能和知識管理水平,使他們更快適應并學會使用新系統。良好的培訓體系的建立是改變員工知識結構和知識深度的一個途徑,這對于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有著必要作用,員工素質的提高又是企業組織管理效率提高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在知識管理實施過程中,建立一套持久健全的教育培訓體系,自始至終抓好各層次員工的知識管理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必要的知識和方法。
4. 高效的項目管理水平。知識管理實施項目是一個具有系統復雜、實施難度大、應用周期長、實施風險很高等特點的企業管理系統工程。要確保項目的成功就必須進行認真的項目監控和管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進行嚴格規范的項目管理,并形成一些項目制度。通過定期召開由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項目經理、以及實施咨詢人員參加的項目實施會,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部門協調、人員溝通、技術支持、時間和成本控制等問題。因此企業在知識管理應用過程中必須從系統工程和科學管理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工程項目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這樣才是高效的項目管理的有力保障,才能確保知識管理項目的成功實施。
5. 廣泛的技術支持。Roert L Glass(1997)認為過于注重新技術是IS/IT項目失敗的重要原因。一個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的項目,不論它有多么復雜和完美的技術,最終是一定會失敗的。由于知識管理實施過程的復雜性,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通常無法取得知識管理的最后成功。知識管理實施的過程中,企業應該有能力為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和運行尋找到廣泛的技術支持。為此我們引入第三方咨詢公司,他們能為企業提供技術和管理上的支持。第三方咨詢公司可以幫助企業在實施知識管理時的系統選型、安裝、測試、評估等環節提供專業的服務。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業務需求和質量標準,對實施方提出的項目計劃、技術方案、項目管理活動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審核、監督和控制。
五、 結束語
組織基礎、信息技術和人是知識管理管理理論基礎的三大基石,知識管理在我國企業中實施的成功與它們密不可分。通過研究知識管理實施的關鍵成功因素,可以使企業清晰理解知識管理中組織基礎、信息技術和人這三大因素之間的關系,有效降低實施風險,切實保證實施質量,加快實施進度,進而大大提高知識管理項目的實施成功率。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許多頂.管理信息系統.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234.
2.仲秋雁,閔慶飛,吳力文.中國企業ERP實施關鍵成功因素的實證研究.中國軟科學,2004,(2):73.
3.吳冰,王重鳴.知識和知識管理一個文獻綜述.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58.
作者簡介:仲偉俊,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梅姝娥,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剛,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