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會昌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又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新農村建設任務重#65380;難度大#65377;要扎實有效地推進以“建設新村鎮#65380;發展新產業#65380;培育新農民#65380;組建新經濟組織#65380;塑造新風貌和建設好班子”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必須按照“政府主導#65380;農民主體#65380;干部服務#65380;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尤其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使新農村建設沿著健康有序的軌道快速發展#65377;在這方面,我們進行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65377;
一#65380;農村基礎薄弱,農民認識不一,政府主導是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要求
會昌縣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后,2006年生產總值20.8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只有7.64億元;財政總收入1.3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才86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803.7元#65377;會昌縣要改變農村面貌僅靠農業自身的積累和農民自身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65377;必須通過政府主導和相關制度上的安排,使投入更多地向農業#65380;農村#65380;農民傾斜#65377;會昌縣2007年共籌資3000萬元重點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主要是加強村鎮和自然村莊的規劃設計,加強農村道路#65380;飲水#65380;沼氣#65380;電網#65380;通訊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加強以小型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加強防汛抗旱和減災體系建設,加強教育#65380;衛生#65380;文化等農村公共事業建設#65377;
另一方面,農民由于受經濟#65380;文化發展水平和思想觀念的局限,對新農村建設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地方農民存在等待#65380;觀望甚至抵觸情緒#65377;這就要求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把群眾的思想認識扭轉過來,發動群眾,引導農民,統一認識,把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新農村建設中#65377;會昌縣廣泛宣傳,使新農村建設在群眾中入腦入心#65377;通過召開各種會議,組織干部外出參觀,利用文藝演出#65380;廣播電視#65380;《新會昌周刊》#65380;編發簡報#65380;安排流動宣傳車#65380;發放公開信#65380;送宣傳年畫入戶#65380;召集群眾觀看新農村建設農民住宅設計圖集和宣傳光碟等形式,大力宣傳開展新農村建設的目的和意義#65377;近年來全縣共召開各種會議2200余次,書寫標語3200余條,組織干部發放《關于新農村建設致全縣農民朋友的一封信》8萬余份#65377;開展了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的“三下鄉”活動,并圍繞“三清三改”#65380;“五新一好”等為群眾送知識#65380;送技術#65380;送溫暖,使新農村建設家喻戶曉#65380;深入人心,從而較好地引導農民,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65377;
二#65380;改善硬件條件,健全軟件系統,政府主導為新農村建設增強針對性
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投入財力#65380;物力和人力資源,用于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65380;環境#65380;教育#65380;文體#65380;醫療#65380;商貿#65380;住房等硬件條件的改善#65380;整治和建設,以此來加大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力度#65377;去年以來,會昌縣捆綁以工代賑#65380;國債項目#65380;財政#65380;扶貧#65380;農業綜合開發#65380;水保#65380;林業等各類涉農資金6000萬元以上扶持新農村建設,主要用于鄉村公路#65380;農村電網改造#65380;農村飲水工程#65380;“村村通”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65377;目前已完成鄉村水泥路改造151公里,村村通公路101公里,整修鄉村道路338.5公里,硬化村組道路和臨街路面2.4萬平方米,實施渡改橋工程4座;新建“三格式”廁所1863座,“雙甕式”廁所427座,“沼氣池”式廁所3147座;實施改水工程43處,受益人口1.13萬人#65377;農村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美化#65380;凈化了鄉村環境,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65377;按照改造“空心房”#65380;建設生態村#65380;整治舊村莊等模式,充分體現“三風”(客家風格#65380;山水風景#65380;田園風光)特色,著力加強“三小”(小環境#65380;小景觀#65380;小社區)建設,實現“三化”(硬化#65380;綠化#65380;文化)目標,建設了156個示范點,其中小密鄉半逕生態新村#65380;蓮塘村上秀段“三清三改”示范點#65380;大屋家“空心房”改造建設#65380;松山崗客家民居,西江鎮背坑村林坪和文武壩鎮文武壩村等一批示范點已基本成型并較好地發揮了示范作用#65377;
會昌縣還把政府的主導作用覆蓋到新農村各項軟件系統的建設上,促進村干部與村民的培訓#65380;村規民約的制訂#65380;社區公共設施管理制度的建立#65380;社區健康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等等#65377;通過開展形式多樣#65380;內容豐富的文明創建活動,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精神風貌得到了提高,全縣共評出3698戶“優秀道德”#65380;1776戶“文明信用農戶”;通過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成功申報小密鄉為省級文明村,評選出5個縣級文明村;通過深入開展“雙富十帶頭”#65380;“三培兩帶”活動,培植“雙富十帶頭”和“三培兩帶”典型40多個,并在“七一”期間進行了宣傳表彰,有效地提高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威信;通過在全縣農村婦女中開展“‘五好’新女性和諧新農村”活動,農村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提高,環保衛生#65380;和諧發展意識進一步增強,健康#65380;文明#65380;科學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農村婦女的主流#65377;
三#65380;防止急躁冒進,避免越俎代庖,政府主導應注意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農村建設是農民自己建自己的家園,我們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不能以政府主導作用取代農民主體作用#65377;在“政府主導”過程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決防止不顧農民的承受能力搞形式主義的東西,既不能急躁冒進搞運動,也不能大包大攬越俎代庖#65377;
一是政府應在維護農民的主體地位方面發揮主導作用#65377;會昌縣在新農村建設中把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65377;首先,注重明確新農村建設是農民群眾需求導向型的戰略舉措,新農村建設必須滿足當地農民最迫切的需求,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65377;其次,注重調動和發揮農民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農民群眾真正認識到建設新農村是建設自己的家園,認識到不是“要我建”,而是“我要建”#65377;
二是政府應在主體作用有限的地方積極介入,凡是在主體能有效發揮作用的地方,政府應盡可能的少介入或不介入#65377;會昌縣把政府的主導作用體現在落實全局性的政策措施上#65377;例如:2007年內按“五圖一書”#65380;“三圖一書”等要求完成全部村鎮規劃;整合各種涉農資金扶持農民建設新農村;在全縣農村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等等#65377;政府提供資金#65380;技術和人力物力的支持,提出指導性建設項目#65377;至于具體到每個鄉鎮#65380;每個村莊如何規劃,如何確定項目的優先次序,則由當地農民根據自己需要來選擇,當地群眾全程參與項目的決策和實施,資金的使用和監督#65380;管理也由當地村民理事會去做#65377;
三是政府應規范主體的行為,使主體行為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更加有利于和諧農村目標的實現#65377;比如政府規范宅基地審批,要求農民按村莊規劃批地建房,避免零星建房,鼓勵拆除空心房交還宅基地,杜絕占用耕地建房的行為#65377;又如政府派出干部下村組,幫助成立理事會#65380;制訂村規民約和公共衛生制度#65380;參與“三清三改”,然后發揮理事會的作用,推動新農村建設#65377;許多村莊每月開展衛生評比活動,對合格農戶掛上“清潔”標志,對不達標農戶掛上“不清潔”標志,引導群眾形成講衛生#65380;講清潔的習慣,提高了群眾的文明素質#65377;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