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港口物流發展類型的研究和再認識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理論界和企業界的重要課題之一。作者對比分析了典型港口物流發展類型,總結出了港口物流發展的趨勢與方向,對廈門港口物流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港口物流;發展類型;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2-0005-04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and understand the developing type of port logistics has become one of the significant tasks in government, theory circle and business circles of various countries. Writer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ing types of representative port logistics, summarizing the tendency together with orientation of port logistics, which supplies a useful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to Xiamen po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type; compare and analyse
港口是空運、陸運和海運的節點;是整個運輸鏈中最大量貨物的匯聚點;也是匯集了大量貨源信息、技術信息、服務信息的信息中心;又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服務基地和貨流分撥配送中心。因此,在發展現代物流的過程中,港口物流成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主導和重點,世界上的各大港口都加快了港口物流的發展,特別加強了對港口物流的規劃和建設,取得了很多經驗與收獲。本文從典型港口物流的發展類型以及取得的經驗出發,探討港口物流的發展方向,提出了發展廈門港口物流的對策建議。
1典型港口物流發展類型的比較分析
從港口物流發展的不同推動力來看,港口物流發展類型可以分為交通樞紐型港口物流、商業帶動型港口物流、工業帶動型港口物流和綜合型港口物流四種類型。
1.1四種港口物流類型的含義
交通樞紐型港口物流:也可稱作中轉型港口物流,這類港口處于國際航線的交通樞紐地位,主要是為了國內外各地區的經濟聯系以及運輸服務的,是海運貨物和旅客中轉換乘場所;
商業帶動型港口物流:也可稱作貿易型港口物流,這類港口物流的發展主要是由于商業、貿易的發展而帶動起來的,港口物流的主要功能是為了發展國內外貿易服務的,是海運和內河航線貨物和旅客的起訖點;
工業帶動型港口物流:也可稱作加工型港口物流,這類港口或者附近發現重要礦床而成為冶煉基地的工業港,或者因為接近燃料、原材料基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發展成為加工業中心的工業港,港口物流主要是為原材料、產成品、燃料等物資的進出港服務的,是供應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
綜合型港口物流:很多港口由于條件優越,港口不僅僅是貨物周轉的口岸,更是國際貿易中心和工業基地,綜合型港口物流往往兼有多種類型港口物流的性質和功能,可以綜合地為多方面服務。
1.2四種港口物流類型對比

1.3四種典型的港口物流
(1)新加坡港。新加坡港處于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北與馬來西亞相連,南隔馬六甲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轉運要道,借助優越的地理位置,結合先進的管理理念,新加坡港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貨物轉運樞紐,第二大集裝箱樞紐港,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是典型的交通樞紐型港口物流。新加坡政府使用全世界第一個全國性的貿易文據處理網絡貿易通關系統,實現了無紙化通關;使用計算機集成的港口運營系統,使政府、港口自身以及各個船運公司、貨主等都能從網上迅速了解物流的信息;致力于完善的物流服務,在港口附近的物流園區開展增值性服務,拓展港口功能;同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物流解決方案,協助客戶簡化物流程序,提高生產效率,從而降低成本。
(2)紐約港。紐約港/新澤西港位于美國東北部哈得孫河河口,東臨大西洋,是典型的商業帶動型港口物流。紐約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便捷的交通、豐富的信息、即時的通訊、高質的辦公設施,大大吸引跨國銀行、跨國公司總部與區域分部落戶。通過跨國公司對全球經濟實現有力的控制,能吸引腹地巨額的資金流入,促進貿易和投資,刺激商務的擴張、發展和多樣化,形成了很好的腹地經濟支撐。由于人口眾多,又有著極強的經濟消費能力。紐約港和新澤西港為強調專業性領域步調一致,1921年就成立了紐約港和新澤西港的聯合港務局;1961年,紐約都市圈內三個州又成立聯合交通運輸局,這些機構是“具支配能力和規劃能力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實體”。它們的出現有利促進了紐約港口物流的協調發展。紐約港為提高服務市場的效率,該港將到港的大部分貨物運至位于港口區域的貨物集散中心,而出港貨物也在此集散中心進行必要的包裝、加工和拼箱等增值服務。
(3)橫濱港。工業臨海分布是日本經濟的一大特點,日本臨海工業地帶有東京區(東京—橫濱)、大阪區(大阪—神戶)、名古屋區和九州北部區四個最重要的工業區。東京—橫濱工業區以造船、飛機制造、汽車制造、冶金、化學和輕工業最發達。橫濱作為東京—橫濱工業區的核心城市,重點發展港口海運業和臨港型工業,橫濱港是典型的工業帶動型港口物流發展類型。橫濱港口設施完備,有各種岸吊、集裝箱吊、旋回吊、裝卸橋、浮吊、門吊、牽引及滾裝等裝卸設施,專有輸油管供裝卸石油,還有大面積的倉庫、貨物堆場和木材堆場;橫濱港附近建有多功能進口貨物中心,提供包括配送、加工、展覽、銷售等一系列服務;橫濱港具有完善的進出口通關手續,實行港口業務電子化、便利化和效率化,削減申報文件和申報項目,降低物流成本;橫濱港區相繼設立了金融特區、信息特區、促進創業型經濟再生特區和大型化工物流中轉碼頭。
(4)鹿特丹港。世界第一大港之稱的荷蘭鹿特丹港,是典型的綜合型港口物流,它的年吞吐量超過5億噸,被譽為“歐洲橋頭堡”。它不但承擔著國際貨物和國內貨物的水陸中轉的任務,而且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和工業基地,是港城一體化的國際城市。鹿港吞吐的大部分貨物的發貨地或目的地都是歐洲其他國家,大量的貨物通過發達的內陸運輸網進行中轉,運抵歐共體各成員國。鹿特丹港近年來不斷加快對集裝箱碼頭的投資建設,并允許設立船公司集裝箱碼頭;完善腹地交通,打造更有效率的集疏運網絡;建設信息港,創造一個能滿足未來IT需要的環境,并參與許多IT技術的開發;提供更有效的海關服務,包括集裝箱電子掃描、整合EDI系統以及把物流公司作為簡化增值稅手續的“有限代表”等措施,以通暢快捷的海關服務確保港口貨物的及時發送;大力開發建設配送園區,推銷配送園區概念;加強物流專業人才的教育與培訓,與大學和教育機構合作培訓物流專業人才等。
2港口物流發展類型的趨勢分析
從港口物流的發展階段看,世界港口物流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傳統港口物流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現代港口物流階段;第三個階段為港口物流供應鏈階段。當前,從第二個階段向第三個階段轉型中,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在轉型中走在前列,但仍未體現出第三階段港口物流的全部功能,下面對未來港口物流供應鏈階段的幾個特征通過列表的方式表現出來:

3港口物流發展類型的借鑒與啟示
從國際經驗看,港口物流正朝“物流技術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物流專業化、協同化、全球化、綠色物流”的港口物流供應鏈階段發展,現根據廈門港口現狀,提出適合廈門發展的港口物流的類型。
3.1廈門港口現狀
(1)港口自然條件。廈門港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天然深水良港,地處東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81℃,港區水域不凍不淤,屬正規半日潮型,廈門深水港區有東渡、高崎、高嶼、海滄港區等。
(2)港口區位條件。廈門港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位于我國南北航線中心,臺灣海峽西側,距日本、朝鮮到東南亞、西歐、北非國際主航道不足30海里,是我國連接國際海上通道最便捷的港口之一;位于香港、臺灣、上海的中間地帶,為我國東南海疆之要津,入閩之門戶。
(3)內外交通條件。廈門港交通發達,已形成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鐵路運輸有鷹廈鐵路為干線,省內與外福線、潭龍線、潭泉等鐵路支線連接,廈門的公路通過高集海堤,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與全省公路聯網,形成了以福廈、廈漳主干道為骨干的運輸網;廈門的高崎國際機場已擁有國內外航線75條,水運航線可通我國沿海、長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內河可通九龍江干支流和鄉鎮碼頭。
(4)腹地經濟條件。廈門積極拓展電子產業鏈、機械產業鏈、輕工食品產業鏈,爭取建成全國最大的電腦出口基地,亞太地區最大的助聽器和聽力設備生產基地、民用飛機維修基地,世界最大的鎢制品出口基地和彩色感光膠卷、相紙生產基地;泉州正以實施“大泉州”戰略為契機,建設高新技術孵化、民生產品制造、石油化學工業、特色農業產業、生產要素集散五大基地;漳州正以推進“工業立市”發展戰略為契機,建設年產值達百億元以上的八大工業園區。
3.2促進廈門港口物流發展的思考
廈門港的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氣溫適宜,有深水港區;有通暢的內外交通條件;廈漳泉三角地加工業產業基礎很好,有很好的腹地經濟條件,因此廈門港應當屬于工業帶動型港口物流發展類型,廈門港在不斷加強腹地經濟的支撐能力,不斷發展加工型產業的同時,要引導港口物流向數字化、合作化、智能化、服務化方向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1)統一規劃、政策支持。做好廈門港口的整體規劃,包括港口發展規劃,具體企業發展規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包括道路交通、通訊設施以及生活配套設施等;系統研究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改變腹地內經濟供給相互分割、封閉狀態,打破體制、地域和行業的束縛。廈門港計劃、經貿、交通、口岸、信息等管理部門應統一安排、整體規劃,理順現有港口體制,合理規劃沿海港口現代物流園區。
(2)完善港口物流投融資體制。不斷改革和完善港口投融資體制,要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投融資渠道,進一步調動不同投資主體籌措資金建設港口碼頭和經營港埠企業的熱情和積極性。一是要有效利用政府間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二是國家要加大對港口的直接投入,建議國家建設港口水下基礎設施,即非經營性設施,包括防波堤、航道、公用錨地、護岸、非營業性的浮筒等;三是要吸引民間資本投資經營港口企業,投資港口經營性設施,包括港口裝卸設備、倉庫堆場等。
(3)建立港口物流信息系統。借助現有信息優勢,搜集公司、海關、船舶等單位的綜合物流信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和互聯網,為客戶提供貨物跟蹤及貨物動態,包括貨物交接單證辦理的管理,提單、通關、聯運、倉儲、船期預告、泊位使用、貨運市場行情等信息管理,達到信息共享、提高貨物中轉效率的目的。同時開展電子商務,完成與貨主企業、銀行、稅務、保險、商檢、海關、兄弟港口等的聯網,建立網站或網絡平臺,以標準格式支持數據傳輸與處理。
(4)加快港城一體化建設。設立連接保稅區和港區的保稅物流園區,充分發揮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區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倉儲和物流產業;緊緊圍繞暢通物流業務、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通關效率三個重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服務于區港聯動、覆蓋廣泛、功能齊全的統一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對海關監管類型、外貿進出口權、出口退稅和外匯等政策進行微調,規劃并構建港口、保稅區和物流園區聯動發展的新框架,實現高度集約化和專業化的碼頭、物流園區與保稅區的無縫連接。
(5)培養優秀的物流管理隊伍。要大力培養和引進緊缺的國際市場分析、金融保險、信息、現代物流、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形成吸引人才的制度環境,防止人才流失和吸引外來人才是港口物流發展的最關鍵所在。培養與使用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同樣重要,要加強本土人才的培養,制定防備人才流失的戰略措施,又要擴大人才的遴選范圍。現有管理者必須不斷補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要具備較高的經濟學、物流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并且精通物流供應鏈中每一個學科,整體規劃水平和現代管理能力強。
參考文獻:
[1] 佚名. 廈門港挺進亞太干線港[N]. 廈門日報,2002-11-08.
[2] 廈門市港務管理局. 港口概況[EB/OL]. (2005-10-11)[2006-03-05]. http://www.portxiamen.com.cn/about/about.htm.
[3] 黃民生,李文實,吳聘奇. 海峽兩岸小三通進展分析及福建對臺直航策略研究[J]. 經濟地理,2003(4):495-498.
[4] 高剛,黃敬前. 福建省發展港口物流的對策[J]. 中國物資與采購,2005(5):62-64.
[5] 丁俊發. 港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04(11):8-11.
[6] 茅伯科. 加快我國港口物流開發[J]. 中國水運,2001(6):6-7.
[7] 陸瑞峰. 港口物流中心發展模式研究[J]. 珠江水運,2000(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