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企業物流管理的一部分,逆向物流越來越受到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關注。本文在簡要分析了逆向物流的內涵與產生背景后,運用可拓學的理論與方法,對逆向物流的整體績效評價進行了分析與研究。該方法通過計算關聯度、合格度和優度,客觀地給出了逆向物流整體績效評價結果,為企業實施逆向物流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有益參考。
關鍵詞:逆向物流績效;可拓理論;優度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F25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2-0014-03
Abstract: As one par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reverse logistic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oncern of the scholars and managers. After introducing the connotation and background of reverse log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macrocosm performance of reverse logistics wit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Extension Theory. The method gives out the evaluation result objectively through adopting the Optimal Degree evaluation method from the Extension Theory. It provides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nterprises’ reverse logistics management.
Key words: performance of reverse logistics; extension theory; optimal degree evaluation method
隨著全球資源稀缺的壓力逐步增大,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客戶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商品的退貨處理、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儲運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等類似活動在許多企業中已初具規模,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應也越來越顯著[1]。另一方面,越來越多有關環境的法律法規要求生產商對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負責,對各類電子、包裝、汽車等產品的返回采取相應的回收措施[2-3]。經濟利益的驅動和來自環境法律法規的壓力,使得逆向物流成為企業管理者和相關學術領域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問題。
最早的逆向物流定義由CLM(物流管理協會)在1992年給出:它是一種包含了產品返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廢棄處置、再加工處理、維修與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動[4]。目前,盡管不同的學者、團體、企業對逆向物流的定義持有不同的觀點,但關于逆向物流的內涵是基本相同的,其內涵可以從逆向物流的作用對象、流動目的和活動構成等方面來說明:從流動對象看,逆向物流是無用產品、包裝運輸容器及相關信息從它們的正向目的地沿供應鏈渠道的“反向”流動過程;從流動的目的看,逆向物流是為了重新實現廢棄產品或缺陷產品的再增值而對其進行的正確處置;從物流活動構成看,為實現逆向物流的目的,逆向物流應該包括對產品或包裝物的回收、修復、再加工、再制造及垃圾填埋等形式[5]。
如何對逆向物流整體績效進行科學的評價是企業實施逆向物流管理時必須認真考慮并加以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然而,由于逆向物流管理目前還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國內外對逆向物流整體績效評價的研究并不多。Tibben-Lembke,Goldsby and Clos,Guide and van Wassenhove分別在1998年、2000年、2001年運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是購買力概念的全部成本法,ABC成本法,EVA法)探討了逆向物流的成本與收益問題;2002年,Rogers, et al. 在其回收管理過程中簡要地提到了指標的問題,并且強調了績效衡量的重要性,建議將回收率和回收的財務作用作為績效指標;2005年,Patricia J Daughterty,R Glern Richey提出以資源約束、IT能力、經濟績效、服務質量四個方面作為逆向物流的評價指標,并用Lisrel8.53軟件對該模型進行了具體的評價,該指標模型的缺陷是它只從機械行業出發,并沒有考慮第三方逆向物流企業的情況,也沒有對資源的類型進行分類,還有就是只從買賣方的角度考慮,沒有從顧客的角度衡量逆向物流的水平[6]。
由于逆向物流的復雜性,很難用單一的指標進行衡量,需要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逆向物流整體績效評價是一個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的多準則有限方案決策問題,目前已經有多種解決方法,如加權平均法、層次分析法(AHP)、模糊綜合評價方法(FCE)、數據包絡分析法、模糊聚類分析法,灰色關聯分析法等,但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AHP具有主觀判斷依賴性強、無法表達不確定性和計算量大等缺陷;模糊綜合評價法(FCE)具有可能獲得偽優解、評價因素較多時靈敏度低等缺陷[7]。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將首先構建逆向物流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將可拓工程方法應用于逆向物流整體績效評價。
1逆向物流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逆向物流績效評價應該至少包括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對逆向物流系統整體運行績效的評價;二是對逆向物流內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的評價。本文側重于研究逆向物流系統整體運行績效的評價問題。本文借鑒已有的研究成
果[6],從功能與成本效應、經營與管理效應和社會與環保效應三個方面考慮,建立如下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圖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圖中最下層指標,諸如“客戶服務水平”又可以細分為缺貨率、送貨出錯率、顧客滿意度、平均交貨期、交貨柔性等指標,“運輸功能”等其他指標也可以細分。但由于本文將采用的可拓評價方法采用的是單層評價指標體系;同時,為簡便起見,本文采用圖中的最下層10項指標作為評價指標。
2逆向物流整體績效可拓評價模型的構建
2.1可拓理論與優度評價方法
可拓理論是1983年我國學者蔡文創立的一門新興學科,它用形式化工具,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研究解決復雜問題的規律和方法。從新的角度為人們認識和分析現實世界、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矛盾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論[8]。
優度評價方法是可拓學所特有的可拓方法之一,其基本思路是,在確定了以特征元表示的衡量條件集以后,通過建立關聯函數計算出各待評價對象的優度,最后通過比較各待評價對象的優度大小來確定其優劣順序。優度評價方法也可以用于評價一個對象的優劣等級。優度評價方法的優點是:(1)考慮了評價過程中必須滿足的條件,并用必須滿足的條件進行首次評價,縮小了方案集維數,減小了計算量;(2)由于關聯函數的值可正可負,因此優度可以反映一個對象的利弊程度,有效剔除偽優解;(3)能夠考慮待評價對象的動態性,可以從發展的角度去權衡對象的利弊[7,9]。
2.2逆向物流績效物元模型的建立
運用可拓學方法,既可評價一個逆向物流整體績效的優劣,也可對多個逆向物流的整體績效進行評價比較。由于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傳統的基于單個企業的競爭也正在向逆向物流之間的競爭轉變,所以從競爭的角度考慮,本文研究多個逆向物流整體績效的評價比較問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