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信息系統規劃設計原理,遵循系統工程原則,經濟、實用原則,靈活、高效原則,安全、可靠原則,先進、規范原則,用戶參與原則,通過深入詳細的需求分析,對石化企業供應物流信息系統分別從總體設計、流程設計、代碼設計、功能模塊設計、數據庫設計、網絡環境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論述。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石化企業供應物流信息系統進行了具體設計。
關鍵詞:石化企業;供應物流;信息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F2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2-0042-05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supply logistics in petrolerm chemical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ll-round design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igning, code designing, module designing, data dase designing and internet surrounding designing by thorough and detailed analysis, applying information system lay-out theory and adhering to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 project, economic and practical, flexible and efficient, safe and reliable, advanced and standard. It also designs specifically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supply logistics in petroleum chemical enterpris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petrolerm chemical enterprise; supply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信息化是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客觀需要,是實現管理創新的重要途徑。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是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物流信息化是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物流管理理念的高度融合,包括物資采購、運輸、存儲、銷售等物流過程管理和決策活動的信息化。物流信息化不僅要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要提高物流服務的可靠性、精確性、及時性以及效率。物流信息系統是供應鏈的中樞神經系統。信息系統規劃設計是現代物流系統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系統建設是提高企業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
物流信息系統項目規劃主要包括項目可行性論證、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寫程序代碼、系統運行、系統評價與改進等過程,其中系統設計主要包括系統總體結構設計、流程設計、代碼設計、功能模塊設計、數據庫設計、網絡環境設計等方面。信息系統規劃既要考慮滿足物流系統內部運作要求,以提高物流作業系統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要考慮與物流系統外部的信息系統相連,以便物流系統獲取和處理供應鏈各種經營信息。
物流創效是企業的一項長期戰略目標。供應物流是企業為保證自身生產的節奏,不斷組織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等輔助材料供應的物流活動,其運行內容包括采購管理、原材料庫存管理、物品供給等。企業供應物流不僅要保證供應,而且還要以最低成本、最大的保證程度來組織供應物流活動。供應物流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高效運行起著重大作用。
1石化企業供應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的現狀與必要性
1.1供應物流信息系統現狀分析
石化企業采購業務量大、品種繁多,采購物資多達幾萬種;各二級單位采購物流流程不一致;物流活動各環節以手工操作為主,輔以計算機單機應用軟件,形成多個信息孤島,信息資源不能共享;物料需求計劃制定缺乏科學依據;采購周期長;庫存物資積壓嚴重,資金周轉不暢;供應商管理和評價缺乏科學依據;運輸調度、物資配送僅僅依靠經驗,手工制單,缺乏科學性和全局性,不能進行物流優化管理;庫存實物統計與手工賬目不符;各種統計報表工作量大、易出差錯,統計結果明顯滯后,無法體現數據的實時變化。
1.2供應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1.2.1供應物流信息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徑
物流信息貫穿于整個供應鏈過程,信息量大,動態性強,及時性要求高。供應物流管理和決策要求實時地分析各種物流信息,并在最短時間內,給出最佳實施方案。通過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對企業供應物流活動進行管理、預測和控制,實現供應管理和決策的科學化、智能化,可以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有效地降低供應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1.2.2供應物流信息化促進其流程優化
供應物流信息化通過整合物流系統各個組成部分,使供應物流各環節有機結合在一起,必然要求供應物流流程重組優化,以適應信息技術特點和現代企業管理新理念。
2供應物流信息系統需求分析
物流信息系統需求分析是系統設計的依據,需求分析是否全面、深刻將直接影響信息系統的質量、開發進度和效率。需求分析要做好組織結構、工作目標、業務處理流程、各種數據報表、處理過程調查分析,并詳細分析物流管理功能。
2.1公司組織結構
石化企業組織機構復雜,如圖1所示。

2.2供應物流管理功能分析
供應物流主要涉及工廠需求計劃管理、詢價管理、招標管理、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質量管理、計量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貨物跟蹤管理、財務管理、統計分析等。
3供應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目標與設計原則
3.1系統目標
引入現代化管理思想,優化物流,建成一個覆蓋供應物流各環節的多功能、開放式、一體化、高水平的信息系統,縮短采購周期,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使公司資源信息化、傳輸網絡化、采購自動化、管理現代化、決策科學化。
3.2系統設計原則
系統的規劃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工程原則:按照系統工程的觀點和方法進行設計,自始至終注意到系統的全局性、關聯性、整體最優性、綜合性和實踐性。
(2)經濟、實用原則:確保系統具有友好的用戶界面、便于掌握、使用和維護,能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采用成熟的技術,在保證系統性能達到要求的前提下,盡量使系統投資最少。
(3)靈活、高效原則:確保系統具有良好的系統性能、較高的處理效率,且配置和使用靈活,運行速度快。
(4)安全、可靠原則:建立完整嚴密的網絡信息資源存取控制體系,嚴格區分網絡用戶的權限,防止越權使用數據信息;同時,采用高度可靠和穩定的企業級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和相應的硬件平臺,從軟硬件兩方面采取策略保證信息存儲與訪問可靠。
(5)先進、規范原則:盡量采用先進而且成熟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使系統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長的生命周期;同時,應使系統編碼、文檔、操作平臺以及所采用的開發技術遵循相應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
(6)用戶參與原則:用戶熟悉業務,對系統目標有既定的理解,研制方了解信息系統的潛在能力和局限性。因此,只有在用戶方積極協助下,才能確保系統設計和開發的成功。
4供應物流信息系統設計
4.1總體設計
系統的總體方案設計是系統建設中最重要的總控文件,在進行總體設計時,務必堅持系統工程的設計思想和方法,樹立全局性、系統性觀念。系統總體設計的目的是回答“系統應如何實現”的問題,其主要任務是劃分出各組成元素的構成、聯系及其定義描述,并且根據系統確定的應用目標,確定計算機的運行環境和數據模型。
供應物流信息系統主要是面向整個公司,系統利用J2EE技術,采用B/S三層體系結構。
4.2流程設計
4.2.1供應物流業務流程設計

物流信息系統將現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結合,必須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優化重組,企業實施業務流程重組遵循以下原則:
(1)實現從職能管理到面向業務流程管理的轉變。
(2)注重整體流程最優化的系統思想。
(3)建立扁平化組織。
(4)充分發揮每個人在整個業務流程中的作用。
(5)面向客戶和供應商整合企業業務流程。
(6)利用IT手段協調分散與集中的矛盾。
結合實際情況,對供應物流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設計,供應物流流程主干為:
工廠需求計劃申報→工廠計劃審批→供銷部分解計劃→詢比價或招投標處理→擬訂合同→合同審批→運輸管理→質量檢驗和計量管理→入庫→出庫→配送→付款。
詳細設計如圖2所示。
4.2.2數據流程圖設計
數據流程圖是分析、描述信息系統的數據轉換和流動狀況,描述系統內部邏輯,顯示系統內所有的基本成分及其相互聯系的概況和細節,是理解表達用戶需求、與用戶數據流程圖設計數溝通交流的工具,是新系統邏輯模型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數據流程圖采用自上而下,逐步細化的方法進行設計。
設計步驟:
(1)系統概圖設計。
(2)第一層細化流程圖。
(3)必要細化。
(4)必要嵌入、調整、擴充。
(5)重復C、D。
4.3代碼設計
4.3.1代碼設計原則
唯一性:在編碼體系中,一個對象只能賦予它一個唯一的代碼。
合理性:代碼結構應與相應的分類體系相對應。
可擴充性:應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備將來不斷擴充的需要。
簡單性:結構盡可能簡單,盡可能短,以減少各種差錯。
實用性:代碼盡可能反映對象的特點,以助記憶,便于填寫。
規范性:遵循國家有關編碼標準,在一個代碼體系中,代碼結構、類型、編寫格式必須統一。
系統性:有一定的分組規則,從而在整個系統中具有通用性。
4.3.2代碼設計步驟
(1)確定代碼對象。
(2)遵循和參照已有的標準代碼。
(3)根據代碼的使用范圍、使用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代碼的種類與類型。
(4)考慮檢錯功能。
(5)編寫代碼表。
4.4功能模塊設計
模塊劃分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系統設計的質量,影響系統開發時間、開發成本以及系統實施、維護。
4.4.1功能模塊設計原則
(1)模塊劃分,自頂向下逐層細分。
(2)模塊的功能簡單明確,盡量做到一個模塊一個任務。
(3)模塊聚合度要高,獨立性要強。
(4)耦合度要低,盡可能減少模塊間的調用關系和數據交換關系。
(5)模塊大小適中。
(6)模塊接口簡單。
(7)模塊的劃分應便于總的系統設計階段實現。
4.4.2供應物流信息系統模塊設計
根據需求分析,按功能模塊設計原則,供應物流信息系統一級功能模塊如圖3所示:

4.5數據庫設計
4.5.1數據庫設計原則
數據庫的設計直接影響應用軟件的性能,數據庫設計要保證數據安全可靠、數據完整性、數據一致性、可擴充性。
數據安全可靠性:系統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數據安全性方案,采用的安全措施有授權機制與視圖機制。
數據完整性與一致性:數據庫設計時,通過靜態約束、動態約束,如主鍵唯一、非空約束,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同一原始數據保證一次錄入,供全系統共享,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數據可擴充性:數據庫設計在滿足當前功能需求的同時,必須考慮整個系統的后續開發和擴充。
4.5.2數據庫設計步驟
數據庫設計的主要步驟是:數據庫結構的設計;數據表的定義;存儲設備和存儲空間的組織;數據使用權限的設計;形成詳細的數據庫設計文檔,供程序設計人員使用。
4.5.3數據庫安全性設計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安全保護主要體現在對數據庫存取控制上,并保證數據庫本身的完整性。采取數據庫登錄認證和數據庫的授權訪問,確保存取安全。
4.6網絡環境設計
信息系統需要有一個安全可靠的信息網絡平臺,信息網絡建設遵循先進性、實用性、可維護性、安全性、開放性、標準化原則進行。
4.6.1網絡體系結構
供應物流信息系統依托公司主干網、各工廠單位局域網、供銷部局域網;數據中心、WEB服務器設在供銷部。網絡采用以太網技術,拓撲結構如圖4所示:

網絡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安全的核心是人,必須以人為核心進行安全管理,采用各種先進的安全技術,使系統免受非法攻擊,排除沒有訪問權限的使用者竊取系統機密信息,確保系統安全可靠地運行。安全措施有:口令機制、VLAN技術、安全訪問控制、網絡防病毒體系。
4.6.2主機系統
選擇主機的原則是:性能優異、技術先進、升級方便、遵循開放性標準、兼顧現有系統、結合經濟實際。
數據庫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采用兩臺Power edge 4400 PC服務器,同時配備一臺APC UPS 5000確保供電安全;網絡操作系統采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信息系統數據庫采用大型關系型數據庫ORACLE 8I。
5結束語
供應物流信息系統在企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統實現了供應物流信息資源共享,縮短了采購周期,有效地控制了庫存、減少資金占用,降低了采購成本,實現了運輸配送調度科學化、最優化、智能化管理,實行了供應物流工作全過程的監控、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供應物流信息化在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企業目前還處于信息化初級階段。企業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的創新、實踐、總結,最終實現企業全面信息化。
參考文獻:
[1] 姚宗明. 物流師[M]. 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2] 王東. 高級物流師[M]. 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3] 楊永明,周劍敏. 物流信息系統管理[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4] 劉曉輝. 網絡管理標準教程[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5] 付繼彬,等. Oracle 8入門與提高[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