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審讀工作,提高出版物質量,我們于2006年創建了《審讀日志》自審制度。《審讀日志》是我處設計并印制的一本大16開本32個頁碼用于存檔的資料冊,分為四種類型(圖書、報紙、期刊及內部資料出版物)進行編號登記。要求圖書、報紙、期刊及內部資料出版物統一將各期、各類、各種審讀情況在《審讀日志》中記載,逐級審核后上報市新聞出版局存檔以便備查,改變以往報送散頁審讀報告不易留存及查找的現象。
未實行《審讀日志》時,由各出版部門定期上報審讀報告(三頁至五頁不等),報告內容較為單一、雷同、走過場,不便存檔。實行《審讀日志》之后,我市各出版單位審讀記錄的時間、記載的內容較以前相比,內容翔實、各具特色,各級編輯、主編的責任制得到很好落實,責任心明顯增強。各類出版物與以前相比總體質量較好,沒有出現政治導向方面的嚴重問題。通過《審讀日志》的記載,一般性問題還不容忽視。具體表現在:
⒈低俗傾向在個別出版物中仍有表現。去年我們對幾家出版物偏離宗旨和低俗傾向給予了批評,之后這方面的問題減少了,但仍有個別出版物的個別期次還有這種傾向。如有家報紙在一期上刊出多條無聊新聞,引起群眾的批評。還有的出版物刊登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小廣告,如 :“解析名字蘊藏的吉兇運程,獲知一生命運”、“兩男一女,今晚要盡情”、“夜來女人香,真人對話”等電話聲訊廣告。這些廣告除了報社賺點小錢,其社會影響較壞。再如有一家內部資料出版物經常在第四版“短信測試”欄中,刊登“發短信測一測你的姓名好不好”,“發短信測一測你的流年順不順”等。還有多條廣告,如“上輩子你是誰?揭開你的前世之謎”、“午夜鬼電臺”、“體驗另類世界”等,有低俗傾向,宣揚封建迷信。
⒉廣告和變相廣告還時常出現在某些連續性內部資料出版物上。有些出版物更改刊名、搞增刊不請示不報告。有的連續性內部資料出版物不經請示超數量印刷。有的內部資料出版物還標有“本雜志”、“本期刊”等,沒有按規定印出“內部資料,免費交流”字樣。有的內部資料違規印刷,不按審批部門批準的準印證到指定印刷單位印刷,擅自委印給沒有資格的印刷企業,受到了相應的行政處罰。
⒊報樣不全不及時。一方面反映出版單位沒有遵守及時報樣的制度,另一方面就是該出版物沒有及時出版。為了更好地發揮《出版日志》的作用,不斷提高出版物的質量與水平,我們還對各新聞出版單位提出一些具體要求:
第一,出版單位要將《審讀日志》納入目標管理系統,作為評審、評優的重要依據。各圖書、報刊及內部資料出版單位都要把審讀工作當做大事來抓,明確責任人,逐步積累檔案資料,建立并完善編審責任制,以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做到定期上報《審讀日志》自審情況。各報社、期刊社審讀組,每季度上報一次《審讀日志》審讀情況 ;各內部資料出版單位每半年上報一次《審讀日志》。出版社每年上報一次《審讀日志》。
第二,各出版單位上報《審讀日志》要真實、具體,切忌答題式的走過場。審讀情況報告的主要內容:⒈是否堅持和貫徹了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⒉是否遵守了黨和國家有關報刊導向和法律、紀律要求;⒊是否堅持了辦報辦刊宗旨;⒋刊載了哪些有價值的新聞報道和文章、作品,在社會上產生的反響如何;⒌新聞報道、圖片是否真實、全面、客觀、公正;⒍文章、作品是否新穎、科學、健康、適用;⒎編校、印刷質量是否達到出版標準要求;⒏每冊、每期出版物審讀篇幅以及總字數。我們不斷加強對出版物出版質量的監督,加大獎懲力度,對報送情況進行不定期的通報,并作為評比的條件之一和重要依據。
第三,完善審讀機制,實行《審讀日志》上報制。發揮《審讀日志》的五個作用,其一是一、二、三審的把關記錄,對采用稿件是否符合出版要求,是否對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所作出相應判斷的分析材料作用。其二是三級審稿者交換意見,涉及稿件價值判斷的相互協調、意見整合的作用。其三是審讀處理的檔案資料,具有濃縮出版物內容、作者概況、出版價值、市場預測、審讀流程的查閱功能作用。其四是審讀人員基于不同視野對稿件價值作出的總體判斷,通過有效整合,有助于相互溝通,共同提高的作用。其五是三級審讀明確職責,相互指導、相互監督的作用。由于我們對審讀工作檢查力度進一步加大,檢查內容進一步拓展,檢查標準進一步嚴格,檢查技術層面進一步科學。實行《審讀日志》報告制以來,各類出版物整體質量大大提高。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新聞出版局圖書報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