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市出臺文件,強調黨報、廣播電視媒體“要騰出大量頭條版面和時段用于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報道”。要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動以外的常規性調研活動,《重慶日報》二版刊發消息,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000字;廣播、電視報道不上頭條,長度原則上不超過3分鐘”。(《報刊文摘》4月6日)
這則消息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重慶市的這種做法有幾個特點:一是可操作性強,真心實意騰版面。以往,也常聽到一些地方領導說要“把報紙版面讓給基層,把鏡頭對準群眾”,但缺少具體措施,不好操作。因此,報紙版面依舊是頭版擠滿了領導的光輝形象和長篇大論。我曾對某市黨報做過一個月的統計,一版平均每天有三條當地領導活動的消息和照片,而這個城市的領導也曾喊叫過“要把版面讓給群眾”。重慶市不唱高調,措施具體,執行起來有標準考量。二是領導班子認識統一,表現了集體有作為。市委書記一發話,市長、市政協主席等領導同志積極支持,都認為“不必領導的什么事情都往日報一版放。”領導班子認識統一了,執行起來就順當了。
重慶市為群眾騰出黨報一版更深刻的意義還在于推進了民主政治。首先,體現了按照新聞規律辦媒體。人民群眾是新聞的主體,基層是新聞的源頭,報紙、廣播電視是公眾表達民意、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及政治生活的輿論平臺,領導者可以從顯要的版面上感受到群眾的脈搏,了解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而改進工作。三是對官本位傳統觀念的顛覆。長期以來,有一種辦報思維,第一版是領導亮相的“專利”,有關領導活動的消息,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得上頭版。即使同一天同一項活動,一把手上了頭版,二把手三把手也得上,哪怕是“我補充幾句”的話,也要上頭版。頭版如果容納不下,就采取“轉下版”技術,但文頭必須在一版。所以,常常見報上轉版的消息。給群眾騰出一版,是對群眾話語權的尊重,也是重視輿論監督的表現。這樣做,體現了領導者的政治智慧和修養、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