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河北;滿城;漢代墓葬
【摘要】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10月18日,為配合滿城縣城西山花園小區建設工程,保定市文物管理所、滿城縣文物勘探隊對工程涉及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東漢墓M9出土了較為豐富的隨葬品,為研究當地古代文化增添了實物資料。
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10月18日,保定市文物管理所、滿城縣文物勘探隊為配合滿城縣城西山花園小區建設工程,對工程涉及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發掘墓葬11座,其中漢墓2座、唐墓1座、宋墓5座、清墓3座,除漢墓M9外,墓葬規模均較小,且破壞嚴重。現將漢墓M9情況介紹如下。
一、墓葬位置與形制
西山花園小區位于滿城縣城西部,北鄰保淶公路100米,南距國保單位陵山漢墓約1000米,此處原為農田。漢墓M9位于西山花園小區的東南角(圖一)。

該墓為長方形磚室墓,編號2004MCM9,方向150度。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券頂距地表0.5米,未塌陷,北部有一盜洞。整個墓室內已被淤土填滿。墓室全長7.6米,寬2.35米,深3.4米(圖二)。
墓道位于墓室南側,因受基建施工所限未全部清理,寬1.7米,長度不詳。
甬道平面呈長方形,券頂,南北長0.75米,東西寬1.1米,高1.25米。甬道口內有墓門,外部用磚砌封門。墓門為青石雕刻而成,由門楣、門框、門扉、門檻組成。門扉由2塊石板組成,正面刻有浮雕圖案,分上、中、下三層。左扉上層為朱雀,中層青龍,下層鋪首銜環,高1.17米,寬0.55米,厚0.07米。右扉上層為朱雀,中層白虎,下層鸛鳥銜魚與狗,高1.17米,寬0.55米,厚0.09米(圖三)。

墓室平面呈長方形,長6.6米,寬1.8米,高3米。墓壁均用一丁一順砌法構筑,距墓底1.9米處開始由丁磚起券至墓頂呈拱形。墓壁底部擠壓變形凸出。墓底有鋪地磚一層,為順磚斜向呈“人”字紋平鋪。
墓室中部有兩處板灰痕跡,并夾雜少量黑色與紅色漆皮,呈南北向,東西并列。西部應為棺木,長2.2米,寬0.6米,有腐朽的人骨架1具,頭向南,面向上。東部應為邊箱,長2.25米,寬0.6米,其上置銅錢40公斤,其下有0.03~0.06米厚的白膏泥,箱內無人骨架。隨葬器物以陶器為主,除鐵劍、鐵削、石硯、銀戒指置于棺內,其余均置于墓室東南部、北部。

二、隨葬品
1、陶器
魂瓶 1件 。M9∶26,泥質灰陶,斂口,長頸,溜肩弧腹。通體施白色陶衣,紅色彩繪,出土時色彩艷麗。器外壁自下而上為三層堆塑人物,第一層飾戴尖帽的騎馬俑、庖廚俑、武士立俑等。第二層至三層飾漢代傳統的仙人、舞人、朱雀等形象,共分10組,表現了49個人組成的舞樂、嬉戲、幻術等,每組由兩人、三人或多人組合,造型生動、古樸。口徑19.5厘米,高62厘米(圖四,1)。
陶燈1件 。M9∶27,泥質灰陶,通體施白色陶衣,紅色彩繪。分三節疊置,頂層為鳳鳥,昂首、勾喙,尾上揚,生動傳神。第二、三層為圓盆形座,沿上堆塑戴尖帽的跪坐俑、風帽俑,屬吏俑等。通高67厘米(圖四,2)。
陶樓 1 件。M9∶17,泥質灰陶,通體施白色陶衣,紅色彩繪已脫落。由三層組成。上層為廡殿頂,正脊兩端有角狀吻,樓體正面對稱兩個半圓形窗,三組挑出的斗拱支撐屋檐,高38厘米,寬45厘米。中間一層近方筒狀,對稱兩個方形窗,正面彩繪人物均已脫落,底部護板已殘缺,高46厘米,寬44厘米。底層樓體正面對稱兩方窗,三組斗拱支撐上面的屋檐,屋檐為坡式,面飾七道瓦壟,兩端有角狀吻,高36厘米,寬48厘米。陶樓每層側面均有一圓形孔。通高120厘米(圖四,3)。
陶院落1 件。M9∶24,泥質灰陶,由底座、陶屋兩部分組成。底座為干欄式,中間開一長方形門,門兩側有兩個不規則方窗。由錐架支撐陶屋。陶屋為廡殿頂,脊兩端有角狀吻,兩側戳印瓦當。兩組斗拱支撐屋檐,正中有長方形窗。底座寬32厘米,高10厘米;陶屋寬32厘米,高30厘米;通高40厘米(圖四,4)。
陶罐5件。均為泥質灰陶,可分三型。
A型: 2件,形制相同。直口,鼓腹,圜底,肩部有一周弦紋,腹部飾稀疏繩紋。M9∶2,高41厘米,口徑26厘米(圖五, 1)。
B型:1件。M9∶3,直口,折沿,短頸,弧腹,肩以下有等距離弦紋,圜底。高40厘米,口徑28厘米(圖五,2)。
C型:2件,形制相同。小口微侈,卷沿高領,廣肩微折,弧腹下收,平底,頸、肩飾一周弦紋。M9∶20 , 口徑17厘米,高34厘米(圖五,3)。
方盒1 件。M9∶25,泥質灰陶。盒身長方形,器蓋為長方形覆斗狀,盒身平底,素面。長38厘米,寬19厘米,高22厘米(圖五, 4)。
奩 2 件。形制相同,大小相當,均為泥質灰陶。圓筒狀,直壁平底,下承三個獸蹄足。腹部飾凹弦紋二周,外部及三足施彩繪,彩繪大部分已脫落。M9∶7,口徑33厘米,高25厘米(圖五, 5)。
盤3 件。形制相同,大小相當,均泥質灰陶。侈口,圓唇,淺腹,平底內凹,內底留有輪制凹棱。M9∶10 ,口徑23.4厘米,高5厘米。
壺4 件。形制相同,大小相當,均為泥質灰陶。盤狀口,圓唇,細長頸,溜肩,鼓腹,喇叭形假圈足,平底。M9∶18,口徑16厘米,底徑16厘米,高43厘米。
灶1 件。M9∶23,紅陶質,表面施低溫醬釉。長方形灶面置三釜,品字形分布,一大兩小。煙囪只是一個小圓孔,拱形灶門。長29厘米,寬21厘米,高9厘米(圖五,6)。

2、鐵器
鐵劍1 件 。M9∶11,身有莖,扁平,斷面呈菱形,表面殘留劍鞘木紋。殘長95厘米。
鐵削1 件。M9∶12,環首柄,直背直刃,雙面刃。殘長35厘米。
3、銅錢40公斤。銹蝕嚴重,包括貨泉、五銖、剪輪五銖三種:
貨泉10 枚,錢文為懸針篆,“泉”字直豎中斷,直徑2.3厘米。
五銖錢可分兩型。
Ⅰ型:廓較寬,“五”字曲折,兩筆相交處似垂直。“銖”字的“金”頭呈三角變鈍,四點略短,“朱”字變得圓滑。直徑2.3~2.5厘米,孔徑0.5厘米。
Ⅱ型:剪輪五銖,肉、好均無周郭,錢文已不清。直徑1.98厘米,孔徑0.3厘米。
4、其它
銀戒指1 枚。M9∶14,圓形。
石硯1 件(套)。M9∶13,由硯板、印坯組成。硯板呈長方形,薄板狀,石質較細膩,表面光滑,長12厘米,寬5.7厘米,厚1厘米。印坯呈方座半球形,磨光底,長2厘米,寬1.9厘米。
三、結語
根據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五銖錢、貨泉等分析,M9的時代為東漢時期。
墓葬雖經盜擾毀壞,但仍出土了可觀的遺物,特別是魂瓶為保定地區首次發現,此器為堆塑造型,分上、中、下三層塑造了東漢時期的百戲活動場景,表現了盛行于當時的,集民間舞樂、雜耍、游戲于一景的活動,是一件十分難得的藝術珍品,由此可判定墓主人應為官吏無疑。
發掘者:劉曉紅、袁育輝、雷紅兵、李文海、甄國新、南雪峰
繪 圖:劉西、甄國新、袁育輝
執 筆:劉曉紅、袁育輝、甄國新、劉西
〔責任編輯:張金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