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的興起,憑借的是一種小眾的力量,但它反映了一種潮流的變化。如今,大家都在紛紛開博,如果今后所有的網民都有了自己的博客—那不就成了博客的世界了嗎?俞雷這樣描述他對博客興起的感受。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博客可以增進消費者和制造商之間的溝通,今后能夠上升為消費者的一種民主的力量,一種左右品牌的力量。落實到營銷行業,博客的本質反映的是消費者的民主,因為消費者更有能力去左右一個品牌,品牌不是制造者的自詡。這不僅是博客,更是網絡所帶來的現象—網絡是互通的、開放的,誰都可以借助博客或者借助BBS發表言論,因此博客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民主的表現形式。
從企業的角度,博客具備的公關性對塑造品牌是有幫助的。企業開博,這種做法對于企業公關宣傳的效果很有限,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因為企業開博,主導因素不是企業自己,而是消費者。企業的本質以消費者為主導,任何企業都不具備左右消費者購買心理的能量,企業必須擁有能夠使消費者聚集在企業周圍的產品。這才是企業比較主動的做法。
從個人的角度,個人博客可以展示出個人對品牌的喜好,對事物的認知與感想。從塑造個人品牌上來看,博客能夠將個人信息更多地傳播給受眾。俞雷認為,名人博客的功用,并不是在提高名人的知名度—名人想要發表文章和見解,可以到報紙和雜志上。但是借助博客的平臺,能夠更容易找到并收集完整個人發表過的見解。因為在報紙和雜志上,人們相對不容易找到最為完整的個人信息。
俞雷最早在MSN上寫博客,現在的博客主要掛在搜狐和新浪上,新浪博客的每篇文章訪問量接近一萬,搜狐每篇文章的訪問量上千,另外,這兩大門戶網站每周的博客首頁都會推俞雷的文章。
俞雷特別在乎在博客平臺上和博友的互動和交流,因此,他很在意博友的留言與評論。因為有時候,生產產品和寫一本書的原理一樣—為了滿足受眾的需要。這也符合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以市場運營為基礎,以消費者為導向。俞雷給《成功營銷》打了個比方,“我們出門旅行的時候,得考慮住哪家酒店,很多人因此就會上網查看消費者對哪家酒店的留言評價好。這就是消費者的導向性”。
俞雷博客的特點是:具有獨立的評論,無論是針對企業新產品還是針對社會熱點新聞事件的評論,都具有個人主觀性。博客上的文章以兼備人文氣息的營銷評論為主。另外,俞雷的著作《中國營銷史》的第一部,文章在博客上每周都進行一篇連載。說到《中國營銷史》,俞雷不認為《中國營銷史》在博客上的連載是他博客營銷的方式,“如果非要說這也是一種博客營銷方式的話,我不贊同”。
對于博客如何參與企業的營銷,俞雷的理解是:這種模式僅僅為營銷服務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考慮博客營銷模式的前瞻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問題。現在一些博客嘗試的廣告模式不見得對未來有利,你既要顧及到現實的利益,也不能為了現在而出賣長久的利益”。
一種營銷模式的誕生需要時間和耐心。1987年當霍華德·舒爾茨買下星巴克的時候,從來沒有人相信這種營銷模式能風靡全球,并且讓星巴克成為一個全球領先企業;同樣的,再往前十年,人人都以為滿腦子充滿著維護人權、維護社區貿易、反全球化這種與現代商業格格不入的思想的安妮塔·羅迪克要做成功一家企業是絕無可能的,但是她卻把BODYSHOP做成了全球最大的美容產品零售商。
時間也許就是檢驗一種營銷模式是否成功的惟一衡量標準。
俞雷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yu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