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當前正面臨著由傳統的注重學歷文憑教育,向倡導終身學習、注重成人發展轉型。要實現這一轉型,必須從觀念的轉變入手,在教育目的觀、價值觀上,實現從“成材”到“成人”的轉變;在師生觀、教學觀上,實現從“重教”到“重學”的轉變;在學習觀上,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這三方面觀念的轉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逐層遞進。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觀念;轉變
[中圖分類號]G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07)05.0026.05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iews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YU Xiao.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Applied Psycholog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12, China)
Abstract:China's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diploma education into the lifelong learning and adult development. To bring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we must transform the old views, from the education of cultivating talent into the education of developing persons, from valuing teaching into valuing learning, and from learning into being able to learning. The three transformations ar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increase by degrees.
Key words:adult higher education; viewpoint; transformation
教育觀念是不同的教育主體對教育問題的基本認識和看法,它來源于客觀存在著的各種教育事物和現象。但教育觀念與一般的認識結果不同,它具有情感性和評價性,是知、情、意的結合與交融。“觀念并不僅僅是一種認識,而且還包含著主體對客體的評價、組織和建構,有著改造客觀現實的主體目的性、意向性和價值性。”[1]教育觀念既包含著主體對事物“是什么”的認識,也融入了主體“應當怎么樣”的價值取向,它不僅來源于客觀存在的各種教育事物和現象,反映了因應在主體身上的現實關系,具有事實判斷的成分,也具有價值判斷的成分,展示了主體自身的精神追求,可以反作用于教育實踐。正是因為教育觀念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在教育變革中的重要意義。任何先進的教育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發出來的,任何教育改革的困難都來自于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任何教育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激烈斗爭的結果。教育觀念不轉變,教育改革就無從談起;教育觀念一旦轉變,許多問題和困難便有可能迎刃而解。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新世紀成人高等教育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折關頭,面臨著由傳統的學歷導向,向現代學習導向全面轉型的艱巨任務,必須首先從觀念的轉變入手,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樹立具有時代特征的新教育觀念。包括:在教育目的觀、價值觀上,實現從“成材”到“成人”的轉變;在師生觀、教學觀上,實現從“重教”到“重學”的轉變;在學習觀上,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這三方面觀念的轉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逐層遞進。
一、從“成材”到“成人”的轉變
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得以存在的根據。從本質來說,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以人為本是教育在任何時候都應高揚的一面大旗。教育兼具育人功能和社會功能。其中,育人的功能是內在的,是根據;社會功能是賦予的,是伴生的,是建立在人的培育這個基本前提基礎上的,這是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與生產勞動、科技活動、經營管理等其他社會活動相區別的本質所在。在任何情況下,教育都要將“育人”做為自己內在的質的規定,離開了這種規定,教育相對獨立地位就不復存在,教育價值取向就必然發生偏差,教育的外在價值其實也喪失了存在的基礎。無論賦予教育什么樣的屬性與功能,其實都是教育的外在價值,這種外在價值,必須通過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人來間接實現,不能把教育作為直接的功利性的生產工廠,把人作為喪失了主體性的工具加以鍛造。
成人高等教育作為成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對成人的教育,更是“成人”的教育,是實現成人發展的教育。成人的發展是指成人身心兩方面的發展,即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對成人而言,生理的發展在進入成熟期后,老化已緩慢地開始,體質與體能在總體上會呈下降趨勢,但在成人期講求科學的生活方式,增強體質和體能,努力延緩衰老是成人生理發展的重要內容。成人高等教育在促進成人心理發展方面有著無限廣闊的前景。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腦尚未充分地開發和利用,成人的心理發展潛力巨大,無論是以智力為核心的認知發展,還是以人格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都具有發展的相對無限性。特別是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使成人在其一生的不同階段,永遠面臨著發展的問題。成人高等教育要促進成人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一方面要使成人所具有的知識能力、思想道德、精神人格和行為規范與所處的社會相適應,具有個體所處時代和社會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要使成人在適應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品格,具有鮮明的個體特征,身心得到充分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成人。
以成人發展為基本價值追求的成人高等教育主張,不是要把人培養成所謂抽象的人,從基本目的來看,是要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社會公民,它是成人高等教育育人功能和社會功能統一實現的具體體現。因為這種社會公民不僅是具有獨立意識、獨立人格的自由人,而且也是具有社會意識、能有效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人,即真正意義上的成人。人到成年,具備了作為社會公民在年齡要求和法律規定等方面的必要條件,但并不等于就具有了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所必備的素質。對于成人而言,作為社會公民所應具有的知識技能、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等公民素質的形成是終身性的過程,需要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在實施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社會公民的活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公民教育不可能在人生的未成年期,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一次完成。公民實踐是一種公共生活方式,真正的公民生活實踐開始于正規學校教育之后,是在成人期的具體社會實踐當中得以體現的。通過成人的學習和職業活動,發展成人參與社會實踐以后的成人教育,是進行公民素質建設,培養合格公民更為直接的方式。現代社會是學習社會,隨著學習型組織的普遍建立,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內的成人教育將滲透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面,在學習社會,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都具有成人教育的功能。成人教育這種延續成人終身的特性,為公民教育提供了其他教育所不具有的獨特優勢。
然而,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對于這點是忽視了的。傳統的成人高等教育熱衷于學歷教育,目的是通過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滿足部分成年人學歷提升的需要。學歷文憑本身并不是萬惡之源,現代社會也不是不要學歷教育,問題是片面的學歷文憑追求使成人高等教育迷失其應有的“成人”價值取向,背離了培育高素質社會公民的本真。片面的學歷文憑追求基于這樣的一個假設: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知識能力的人才,學歷文憑是擁有知識能力的象征,對學歷文憑的追求就是對有知識能力人才的追求。因此,從本質來看,文憑主義實際上還是基于一種材用的思想。當前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職業化改革,原本是對成人高等教育的文憑主義和普教化傾向的糾正,但其實施結果卻是把材用思想發揮到更充分的程度,“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一度成為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內的所有成人教育的時髦口號。筆者無意反對成人高等教育對在職成人職業技能提高的強調和重視,但不敢茍同這一貌似響亮的口號所掩蓋的對成人及其發展的漠視。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的教育,成材或許可以成為一個時期某一類成人高等教育的選擇之一,但不是它的本真或全部。成人發展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價值追求,高素質社會公民的培育是其主要目的。無論是學歷性成人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性成人高等教育,滿足的都只是社會和成人對知識技能的部分需要,成人發展和高素質社會公民的培育所包含的內容遠比這廣泛得多。如果我們不能首先在思想觀念上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就不能真正認清成人高等教育的本質,回歸成人高等教育的旨趣和初衷,也不可能對當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作全面深刻的清理,當然就談不上成人高等教育的轉型及實現成人高等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新的超越了。金生鈜教授在談到成人教育的目的時,特別強調:“我們需要在成人教育中滲透一種觀念:成人教育與成人公民素質的教育的價值問題密切相關;我們應該在成人教育中進行知識的創新和制度的創新,建構一種引導成年人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公民的成人教育理念和實踐形式。”[2]筆者認為,成人高等教育也必須建構起這樣的理念和實踐形式。
二、從“重教”到“重學”的轉變
傳統教育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關注教師的教授,重教輕學。捷克的夸美紐斯是使教育學從哲學中脫胎出來,成為獨立學科的第一人。他把教育事業視為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高度重視教師在教育事業中的作用,《大教學論》就是專門研究教師如何教的學問,用以幫助教師教給學生一切人類知識。德國的赫爾巴特認為,學生身心發展完全依賴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組織和對教學方式的精心選擇,教師應該在教育中處于絕對的支配地位,在學生心目中享有崇高的權威。他主張應把教師擺在學生心靈塑造者的位置上,控制學生的環境,決定學生要得到的體驗,形成學生的興趣、意志和品質。赫爾巴特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論,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教育方法論,主張教學程序應分成四個階段,即明了、聯想、系統和方法。其后繼者將其發展成為:預備、提示、聯系、總結、應用,即“五段教學法”。赫爾巴特所說的教學階段和方法,實際上只是教的階段和教的方法,重視的是教師的傳授,書本知識的學習和正規的課堂教學形式,并由此構成了以教師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為典型特征的傳統教育學的基本體系。“三中心”里面,教師中心是關鍵,正是由于教師的中心地位,書本中心和課堂中心才得以實現。赫爾巴特的傳統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廣泛影響,以凱洛夫為代表的前蘇聯教育學理論體系便秉承了赫爾巴特的傳統教育思想,建國初期曾對我國教育界產生重要影響。
傳統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在理論方面首先受到以杜威為代表的所謂現代教育支持者的反對。在杜威看來,傳統教育就是一種“靜聽”的教育,學校里的一切都是為了“靜聽”準備的。杜威認為,教育是經驗的積累、經驗的改選和經驗的重新結合,教材的基本源泉是由學生的直接經驗構成的,教學的基本原則應該是“做中學”,以各種不同形式的主動作業(木工、紡紗、織布、烹飪等)為中心來組織教學。他反對傳統教育消極地對待學生、課程,教學方法劃一,把重心放在教師而不是學生上。杜威提出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兒童是起點,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兒童的發展、兒童的生長,就是理想所在。只有兒童提供了標準。”[3](P79)“以兒童為中心”體現在教育過程中[3](P79)要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尊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每個學生都能發展他們的特長。杜威認為,由教師中心到兒童中心“這是一場變革,這是一種革命,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轉到太陽一樣的革命。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則圍繞著他們轉動,兒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3](P32)。
隨著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興起,學生的主體性及學生學習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在當今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人對于世界的理解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事實,或者至少說解釋事實,我們個人的經驗世界是用我們個人的頭腦創建的,由于我們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于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異。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為中心,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即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學習者是認知活動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者。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他人(教師、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意義建構能力的函數,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的函數。換言之,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從傳統教育的重教輕學,向突出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為主的轉變,不僅反映了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也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實際。如果說,一般普通教育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重視學生的學習,成人高等教育則更應如此。這一是由成人高等教育目的所決定。成人高等教育承擔著對成人進行知識傳授、技能培養、人性完善、以及生活質量提升的多重任務,實現成人發展,培養高素質的社會公民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強調成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成人正確的學習是達到上述目標的重要保證。如果成人學習者只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被動的受教育者,則很難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達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成人的發展也會成為一句空話。其二,由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所決定。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主要是成年人,自我意識較強,具有較豐富的個體經驗和積累,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和責任,但普遍存在著的工學矛盾又使得他們難于像未成年人那樣參加長期脫產集中的教育活動,需要他們根據工作或個人的發展需要設置與之相應的教育目標,尋找學習材料,自己安排時間,通過以自我為主的學習活動達到學習目標。其三,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成人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廣泛運用,為成人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可以預見,隨著社會整體的發展,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自我發展意識的增強,有幫助的成人自我學習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將越來越大,它將卓有成效地推動成人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繁榮。
然而,在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學歷導向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仿效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而來,深受以凱洛夫為代表的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絕對權威,重視教師對書本知識的系統傳授,重視正規的課堂教學,輕視成人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注重成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對成人學習的特點重視不夠,學生被視為教育過程中的被動客體和受教育的對象,而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高層次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的重點地位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確立,成人高等教育開始了以職教化為主要特點的改革。改革把過去對系統知識傳授的重視轉變為對職業技能培訓的關注上,在提高學生實際職業技能和工作能力的過程中,開始重視教育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現代的成人高等教育更加重視成人多種形式的學習,并把這種學習視為成人發展的重要手段。教育觀念上從“重教”向“重學”的轉變,體現在教師觀上,就是要轉變傳統的教師中心的觀念,主張教師角色的調整和改變。教師不再是傳統教育模式下的知識傳授者和灌輸者,而應成為成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協作伙伴與會話對象,是學習環境的有效營造者。在學生觀上,強調成人學生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習者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其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以學習者為中心來組織教育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境,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在師生觀、教學觀上,改變傳統的師尊生卑、重教輕學的占有式師生關系,把教師和學生真正視為相互聯系的兩個平等主體,使成人學習者在這種平等對話的和諧關系中獲得知識,增長才能,得到發展,成為高素質的社會公民。唯此,成人高等教育的變革才具有實現的可能。
三、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學習在成人高等教育轉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多種多樣,依據學習方式和重點的不同,筆者將其區分為“學會”和“會學”二種。“學會”注重學習的結果,強調對已有的知識、經驗、技能的掌握。這種學習屬維持性學習或適應性學習,滿足于對現有事實的接受,通過學習提高解決當前已經發生的問題的能力。“會學”注重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習態度和習慣的形成,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高。這種學習屬創新性學習或學會學習,不滿足于對現有事實的接受,通過學習提高發現吸收新知識、新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迎接和處理未來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概言之,“學會”與“會學”是對教學過程中“學什么”和“如何學”的一種簡要指代,前者強調的是對內容的學習;后者強調的是對方法的掌握。
“學會”與“會學”在教學過程中都十分重要,如同硬幣的兩面,誰也離不開誰。沒有“學會”不可能“會學”,而沒有“會學”,也談不上“學會”。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其基本主張和強調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學習觀。18世紀西方教育界,實質教育派以聯想心理學為基礎,認為心靈是個容器,要用各種知識來充實,主張教學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各種有用知識,發展智力無關輕重;形式教育派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認為教學中傳授知識只是手段,目的在于啟發人的心靈,教學重心應放在發展智力上。實質教育與形式教育爭論的焦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孰重孰輕,其實也暗含了教知識還是教方法,重“學會”還是重“會學”的爭論。教育理論發展到今天,學生的學習以及學生怎樣學習越來越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重點。當代教學理論盡管派別林立,觀點各異,但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都十分重視,都主張學生不僅要重視“學什么”,更要重視“如何學”。現代教育的許多大師們都是強調學習方法,重視學會學習(learning to learn)的重要代表。布魯納基于結構教學的理論,提倡發現法,即由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一些問題,依據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研究、探索和發現相應的原理或結論。贊科夫從以教學促進發展的教學理念出發,提出與傳統教學原則相對立的五大教學原則,其中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即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學習成果,更要留心學習方法,學會學習,等等。他們都強調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極端重要性。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在已見端倪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強化了已有知識的歸類,加快了知識的傳播速度,人們接觸知識較以前更為容易,使得選擇和有效利用知識及創新知識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有人說,人類科技知識19世紀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紀是每10年增加一倍,現在是每3~5年增加一倍。這就要求人終身不斷地接受教育,不斷學習,要求人具有良好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知識經濟時代,學習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它的真正意義不只是獲得知識、技能和經驗,更在于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一個結論需要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才能應用,而方法卻在變化了的情境中仍具有生命力,它比結論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不斷掌握新知識進而創新知識的能力,比掌握現存的知識更為重要,這要求人們在學習方式上實現從“學會”向“會學”,從“維持性學習”向“創新性學習”轉變。
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在職的工作成人,是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工學矛盾突出是這一群體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學習問題,這決定了他們的學習主要靠業余時間的自學進行,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能合理利用時間,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而且,成人具有較豐富的工作生活經驗,他們的學習是一種基于經驗的學習,盡管他們的機械記憶能力不如未成年人,但理解學習是他們的長處,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其經驗和理解記憶能力強的優勢,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機械記憶不足的缺陷,而所有這些,都有賴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因此,就成人高等教育而言,強調“會學”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但傳統成人高等教育把學歷文憑的獲取和有用之材的培育視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忽視成人發展的需要,強調以教為主,重教輕學,在教學觀和學習觀上則是強調教給事實和學會知識,重現有理論知識傳授和操作技能培訓,輕學習習慣養成和學習品質培育;重適應性學習,輕創新性學習;重“學什么”,輕“如何學”,不注意發揮成人學習者在學習上的特點和優勢。在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里,成人高等教育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和學習觀,在幫助成人掌握基本學習內容的同時,著力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意味著學會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合理地利用時間,把握學習內容的要點與關鍵,采用多種學習方法,借助現代技術手段,使用科學的學習策略;意味著學會自主學習、高效學習和創新學習;對于成人學習者來說,還意味著學會有效利用不同的學習場境和條件,發揮自己學習方面的優勢,通過理解,借助經驗進行學習,以彌補工學矛盾和機械記憶不足的缺陷。學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接受間接經驗為主的活動,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步積累、螺旋式提高的復雜過程,也是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學會學習是通向認識、生存和發展的途徑,是挖掘人本身所具有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一種最好的辦法,學會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習與創造的并存與通融。古人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引導人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鄭金洲.審視教育觀念[J].中小學管理,2000,(4):2.6.
[2]金生鈜.成人教育與公民素質的培養——對成人教育目的的哲學思考[J].教育研究,2002,(11):46.50.
[3][美]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M].趙祥麟,王承緒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79.
(責任編輯 徐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