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所在科室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應用帶前臂外側皮神經營養血管的皮瓣修復虎口重度瘢痕攣縮8例,皮瓣面積19cm×8cm~12cm×4cm。術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美觀,術區感覺及虎口功能恢復良好。該皮瓣具有操作簡便,質地好,感覺及功能恢復良好等優點,現將手術體會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8例,男6例,女2例,年齡15~52歲,平均31歲。所有病例均為燒傷或電擊傷所致。
2 治療方法
2.1 虎口瘢痕松解:沿虎口縱向切皮膚、皮下組織,單純松解瘢痕組織后,虎口仍不能充分開大者給予切斷拇內收肌橫頭、部分斜頭、及第一骨間背側肌,虎口開大程度以虎口外展接近90°為準。在第1、2掌骨之間橫行一枚克氏針固定。
2.2 皮瓣設計:取前臂中立位,以肱骨外上髁與橈骨莖突的連線為皮瓣的軸線,以橈骨莖突近側1.5~2cm處為旋轉點,在前臂中段橈側設計皮瓣,蒂寬3~4cm,蒂部側向設計一個三角形皮瓣,使旋轉后便于封閉蒂部創面,使蒂部避免受壓。縫合皮瓣與創緣,供區直接縫合或植皮。

2.3 康復訓練:術后10~12天傷口拆線,術后3周拔除內固定克氏針,加強虎口內收、外展主、被動訓練,每日2~3次,每次30min,堅持一個月。
3 結果
8例隨訪6例,隨訪時間3~24個月。虎口測量結果,拇指指間關節掌側紋尺側端與食指指間關節掌側紋橈側端10~15cm,平均12cm,皮瓣質地柔軟,不臃腫,外形滿意,指內收、外展功能徹底或部分矯治,對掌、精細抓握和強力抓握功能得到了良好恢復。典型病例治療情況如。
4 討論
4.1 該術式的優點:①該皮瓣旋轉點鄰近虎口,轉移修復虎口方便易行;②皮瓣色澤、質地近似手部皮膚,修復后外形美觀:⑧前臂外側皮神經解剖恒定,變異少,若將其與創面內橈神經淺支吻合,還可以重建虎口感覺;④不需應用知名血管,不破壞手部血供,手術操作簡單、安全。
4.2 注意事項:①前臂外側皮神經營養血管叢、橈動脈在橈骨莖突附近的細小肌間隔穿支與前臂橈側鏈式筋膜血管叢為該皮瓣的血供基礎,因此切取皮瓣時要確保皮神經主干要包含在皮瓣內,蒂部至少保留3cm寬,解剖平面在深筋膜下,旋轉點不要低于橈骨莖突上1.5am,皮瓣長寬不要超過5:1,以確保皮瓣的血供充分;②因頭靜脈有靜脈瓣,不能發生逆向血流,保留頭靜脈不僅不能幫助皮瓣靜脈回流,反而會將遠端手部靜脈血導入皮瓣,導致皮瓣淤血、腫脹,若能將皮瓣遠端頭靜脈與受區皮下靜脈吻合,可消除此不利影響,否則應將頭靜脈分出予以結扎;③轉移時以明道為宜,蒂部可帶1~2cm皮條,蒂部側向可設計一個三角形皮瓣,使旋轉后便于封閉蒂部創面,以避免蒂部受壓;④橈骨莖突若有損傷,應用該皮瓣應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