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動態觀察預構皮瓣再血管化現象,確定預構皮瓣再血管化成熟的時間,為何時轉移皮瓣提供指導依據。方法:以北京小型香豬為實驗動物,轉移胃網膜左血管預構左胸腹部皮瓣,以76%泛影葡胺連續數周做X線血管造影,觀察血管在皮瓣內的形態學變化。結果:血管造影結果顯示皮瓣在術后1周少量血管化,術后2周部分血管化,術后3周完全血管化,術后4周結果與術后3周無明顯差異。結論:預構皮瓣再血管化成熟時間為血管轉移術后3周,血管束植入皮瓣3周后即可以植入血管束為蒂安全轉移皮瓣。預構皮瓣再血管化現象是從植入血管束的遠端開始,血管束的主干始終不發生再血管化現象。
[關鍵詞]預構皮瓣;再血管化;成熟時間;動脈造影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7)03-0307-03
預構皮瓣就是將知名血管束或含知名血管的小組織瓣,移植入隨意皮瓣中,通過一段時間重新血管化而形成的軸型皮瓣。預構現象自20世紀70年代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以來,逐漸被應用于臨床,現此項技術已漸成熟,我們在臨床上應用顳淺血管預構頸部擴張皮瓣修復面部缺損成功率達100%。但有關預構皮瓣的基礎理論尚未明確,特別是預構皮瓣完全再血管化時間不清,以致在臨床應用中最早何時可以安全轉移皮瓣尚存迷惑。在皮瓣的研究中,常用血管造影的方法來觀察血管在皮瓣內的供血情況。通過血管造影可以顯示出血管在度瓣內的分支和分布情況,選擇性動脈造影可以更清楚地顯示以此動脈為蒂的皮瓣內血管分布的范圍,對臨床明確此血管的供血范圍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我們在每一頭實驗動物上,采用連續數周預構血管動脈造影,得到了直觀而明確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動物:采用北京小型香豬8頭,雌雄不限,體重30~60kg。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動物室給予人工混合飼料單籠喂養。
1.2實驗方法
1.2.1 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用0.1%氯胺酮4ml和速眠新2ml混合液肌肉注射全身麻醉,間隔約0.5h動物對疼痛有痛覺反射時追加上述劑量麻藥肌肉注射直至手術完畢。局部給予0.25%利多卡因40ml浸潤麻醉。備皮、術野消毒鋪巾,取左肋緣下斜切口長約10cm,切開皮膚、皮下及肌層,電凝確切止血,以血管鉗交錯提起腹膜,確定腹膜下無臟器,切開腹膜并以剪刀擴大切口。用手將胃下緣提出切口,顯露胃網膜左血管,解剖胃網膜左血管,逐一結扎胃網膜左血管向胃下緣及向大網膜的分支,保留血管周圍血管袖組織,切取全長約20cm血管,遠端結扎,近端近胃網膜左血管起始處向胃網膜左動脈內置入套管針一枚,針尖指向血管遠端,針翼用血管周圍筋膜組織確實固定。
將胃網膜左血管通過切口轉向左季肋部,于左季肋部形成長約15cm皮管,將胃網膜左血管包埋于皮管內,皮管供區應用局部皮瓣轉移覆蓋。留置套管針尾部安放可來復并以肝素鹽水封管雙重抗凝。通過切口置于切口旁皮下。探查腹腔無活動性出血,逐層關腹。術后一周,皮管遠端斷蒂,并通過小切口將可來復輸液口顯露,回抽發現動脈搏動良好,將豬抬至放射科做造影,至此,實驗動物模型制備完畢。
1.2.2 微血管造影:術后1周、2周、3周、4周分別將實驗動物用0.1%氯胺酮4ml和速眠新2ml混合液肌肉注射全身麻醉后抬至放射科,以76%泛影葡胺作為造影劑,插入套管針尾部,回抽見回血確定套管針通暢后,右手用力快速均勻推注10ml造影劑,同時將皮瓣下水平置入X線成像板,用左手牽拉皮瓣置于X線成像板中央同時扶住成像板,照相。
2 結果
8頭實驗動物中有1頭因可來復密封不嚴發生血栓,導管堵塞,造影失??;一頭因實驗動物不配合、躁動將導管脫出體外,造影失??;其余6頭血管造影結果均顯示術后1周血管遠端少量再血管化,術后2周血管遠端部分再血管化,術后3周血管遠端完全再血管化,術后4周再血管化程度與術后3周無明顯差異。再血管化現象發生于植入血管束的末端,近端無再血管化現象發生。
3 討論
通過植入血管再血管化形成預構皮瓣可以將隨意皮瓣變為軸行皮瓣已經得到了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證實。但預構皮瓣可以安全轉移的時間也即植入血管再血管化成熟時間限于方法不同各家報道不一,從Khouri報道的2周到Morrison W.報道的12周不等。在哺乳動物中只有豬的皮膚供血模式與人相同,所以我們采用豬為實驗動物。同一種實驗動物個體差異較大,實驗動物非常不配合,意外情況發生較多,如果通過不同時間轉移不同皮瓣觀察成活情況,實驗誤差相對較大。我們采用一束血管預構皮瓣,采用連續每周動態造影,直觀而明確的觀察血管生長情況,所得結果比較客觀。微血管造影方法不同,應用泛影葡胺X線活體血管造影有報道可以顯示微小血管影口。我們的結果也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影像,且成本低廉、方法簡便,無副作用發生。
本實驗結果初步顯示預構皮瓣再血管化成熟時間為植入血管術后3周,但尚未精確到天,主要受限因素為每次血管造影均需要將豬全麻,麻醉前禁食、麻醉后動物厭食,如果采用連續每天造影,動物得不到充分的營養補充,生命安全難以保障。每次造影時血管承受壓力大、流速快,以及造影劑的刺激,有可能導致血管損傷,實驗失敗。
4 結論
預構皮瓣再血管化成熟時間為血管植入術后3周,3周時植入血管再血管化現象已經達到皮瓣遠端,以植入血管為供血血管皮瓣遠端可以成活,也即預構皮瓣在血管植入術后3周可以以植入血管為蒂安全轉移。預構皮瓣再血管化現象只發生于植入血管的末端,近端無再血管化現象發生,提示預構皮瓣植入血管時植入皮瓣內的血管不要太長,只要血管末端與皮瓣接觸即可,既能節約血管長度,減少供區損傷,又能得到血運豐富、面積較大的軸行皮瓣。
本實驗提示再血管化現象只發生在植入血管的末端,但再血管化的機理究竟是血管遠端的生長還是新生血管與原有血管間吻接,或兼而有之,通過形態學觀察難以明確。植入血管3周后不再變化,說明血管成熟,但血管所能攜帶的皮瓣的面積大小,以及皮瓣成活面積與植入血管間的關系,尚需進一步實驗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