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經下瞼緣切口行瞼袋切除同期魚尾紋除皺術的可行性。方法:經下瞼緣切口行瞼袋切除術的同時,將外眥部眶部眼輪匝肌楔形切除一部分,以消除魚尾紋形成的動力因素。結果:25例受術者經6個月至一年隨訪,瞼袋、下瞼皺紋及魚尾紋消除滿意,表情活動時魚尾紋不明顯,面部年輕化效果明顯。結論:該方法設計合理,切口隱蔽、創傷小,手術效果良好,適用于瞼裂周圍老化型患者。
[關鍵詞]魚尾紋;眼輪匝??;除皺術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7)03-0329-02
面部老化是女性最為關注的問題,而瞼裂周圍的老化(上瞼松弛、瞼袋、魚尾紋等)則預示著面部老化的開始。因此,近年來在美容外科開展的面部年輕化手術中,眼周圍的除皺手術(上瞼除皺、瞼袋切除、魚尾紋除皺)所占比例最高,而且求美者對手術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創傷要小,手術效果要好。鑒于此,傳統的單一部位手術已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我們從2004年起,嘗試經下瞼緣切口聯合施行瞼袋切除同期魚尾紋除皺手術,共完成25例,均獲得了滿意效果。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25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3~50歲。中度瞼袋合并外眥魚尾紋15例;中至重度瞼袋合并下瞼皺紋、外眥魚尾紋10例。
2 手術方法
2.1 切口及剝離范圍設計:在下瞼緣設計手術切口線,并沿外眥魚尾紋走向用美藍標記楔形剝離范圍。
2.2 手術方法:用1%利多卡因(含1‰腎上腺素溶液)行術區浸潤麻醉,沿切口線切開皮膚,在眼輪匝肌深層鈍性分離,在靠下瞼緣處剪開眼輪匝肌,暴露眶隔,按常規方法去除疝出的眶隔脂肪,電凝止血,縫合收緊松弛的眶隔;用眼科剪在外眥皮下及眶部眼輪匝肌深面分離,松解、切斷眶肌筋膜韌帶(王韌帶),用拉鉤拉開皮膚,顯露外眥眶部眼輪匝肌,用電刀呈楔形切除部分眶部眼輪匝肌,電凝充分止血;剪除松弛的下瞼皮膚及眼輪匝肌,用5-0絲線縫合下瞼緣切口,手術完成。
2.3 術后處理:下瞼及外眥部用消毒紗布加壓包扎24~48h,術后7天拆線。
3 結果
本組25例患者術后隨訪6個月~1年,根據瞼袋平復程度,下瞼皮膚皺紋及外眥魚尾紋消失或變淺程度,表情活動時魚尾紋再現程度,術后面部年輕化程度等指標評價手術效果。結果所有病例均獲滿意效果。
4 討論
4.1 應用解剖:眼輪匝肌分為眶部和瞼部??舨枯^大,為眼輪匝肌的最外圍部分,分布于眼眶前面,肌纖維起白瞼內側韌帶及其周圍的骨性部位,肌束呈弧形向外側行走,在外眥部上、下部纖維相互交錯,于該處止于皮膚??舨考±w維收縮時力量較強,使瞼用力閉合,久之眶周皮膚產生皺紋,特別是外眥部形成魚尾紋。眼輪匝肌受面神經的顳支和顴支支配,手術切除部分眼輪匝肌對眼瞼閉合不會產生影響。
4.2 手術設計思路:魚尾紋屬于眼輪匝肌動力性皺紋。傳統的魚尾紋除皺手術過于強調提拉松弛的皮膚,而未注意從根本上解除眼輪匝肌動力對皮膚的牽拉,故魚尾紋去除不徹底或除皺效果不持久;且切口在顳部發際,手術創傷較大,術后遺留較明顯瘢痕。令許多患者,特別是僅有瞼袋及魚尾紋,而面部皮膚松弛不明顯的女性患者難以接受。非手術除皺方法如肉毒素局部注射,需定期多次注射,并有較多近期及遠期并發癥報道,而且不能消除瞼袋。而單純的瞼袋切除術對魚尾紋的改善亦不明顯。為滿足愛美女士的需求,受內窺鏡除皺手術的啟發,我們設計了該術式。由于術中切除了外眥處部分眶部眼輪匝肌,部分破壞了眶部眼輪匝肌環狀結構,減弱了眶部眼輪匝肌的收縮功能,失去對眼周皮膚的牽動能力,從而減少或消除了外眥部魚尾紋的產生。由于僅切除部分眶部眼輪匝肌,局部未出現明顯的組織凹陷畸形。
4.3 該術式是對傳統的魚尾紋除皺手術和瞼袋切除術的改進,將兩個手術合二為一,既避免了傳統經顳部魚尾紋除皺手術的創傷及瘢痕,又從根本上解除了導致魚尾紋發生的動力因素,且切口隱蔽,瘢痕不明顯。但由于手術例數還不夠多,是否適合所有的瞼裂周圍老化患者,還有待進一步臨床實踐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