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美麗的卡塔爾首都多哈吸引了來自亞洲各國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這里正在舉行第15屆亞運會,而穿梭于多哈街頭的蘇州金龍海格客車,成了多哈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多哈滿眼海格客車亞運考驗中國制造
天空,萬里無云的湛藍,讓人感受到多哈的美。地下,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給卡塔爾人帶來了無盡的財富。
走在多哈街頭,記者看到大街上的汽車品牌相對集中,小車主要是悍馬、奔馳、寶馬,最差的車也是豐田。大車,最多的是來自中國的湖綠色海格客車,其他還有奔馳、曼等品牌同行。記者還專門站在多哈有名的五星級飯店Four season hotel(四季飯店)門前,對通行經過的大巴作了半小時限時統計。
統計結果顯示,半小時共有59輛大巴經過Four season hotel,其中海格大巴31輛,曼14輛,奔馳6輛,來自印度等其他國家的品牌8輛。這組數據盡管沒有當地公證員見證,但海格客車成為主導當地巴士市場的品牌這一事實卻無可爭辯。
中國巴士數量多自然值得稱道,但客車品質更重要,它決定了中國客車在卡塔爾的口碑。為了能更客觀地了解服務亞運會的海格大巴的有關情況,記者走上街頭,與停靠路邊的大巴司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他們駕駛海格客車后的感受及意見。
在多哈市中心家樂福超市門前,在當地翻譯的幫助下,記者與一位開著海格大巴等候日本運動員購物的卡塔爾司機攀談起來。
記者告訴他來自他駕駛的這輛巴士的制造國——中國,想了解該車在貴國的使用情況。司機說:你們的客車駕駛很舒適,很方便。還比劃著豎起大拇指。
談話間,大巴一直處于怠速狀態。記者順便問道,日本運動員還要多長時間才上車?司機回答,還有兩個小時。
“兩個小時,您不能先熄火嗎?”記者的問話還未來得及翻譯,司機似乎就聽懂了話的意思。他接著說:“我們這里只要司機在車上,有時大半天沒有任務車子都不熄火,除非我們下班。這里的油很便宜,我們不在乎”。
唉,都是多哈無盡的石油惹的事,大巴司機這種粗暴的駕駛習慣,長時間怠速,海格客車就這樣經受“火”煉!
這是在趕考,海格客車趕上了亞運會這樣難得的大考,國際大賽考驗著中國制造。
海格客車擔負開幕式交通重任獲好評
12月1日晚7時,近4萬名觀眾陸續涌入哈里發體育場,觀看第十五屆亞運會開幕式的盛況。按照組委會的要求,大部分運動員和所有的媒體必須乘坐組委會安排的大巴,擔負開幕式交通重任的蘇州金龍海格大巴實現了零故障良好運行。
負責此次大巴維護保養的卡塔爾交通公司技術經理阿里向記者介紹,共有439輛蘇州金龍海格大巴投入此次開幕式交通服務,沒有發生一起故障,他十分滿意。相信海格客車一定會圓滿完成本屆亞運會的交通服務。
在入口處記者碰到一位來自中國香港的運動員,他說自己的祖籍在蘇州,能乘坐家鄉制造的客車在海外參加比賽,感到十分高興。他還向記者介紹,香港運動員們聽說中國客車為亞運會服務,也都感到很自豪。
有一對多哈的華人老夫婦來觀看開幕式,正好與蘇州金龍總經理、副總經理坐在一起。同胞相見分外親熱,聽說海格客車是此次多哈亞運會的服務車時,老夫婦稱贊說:“海格客車造型很漂亮,乘坐也很舒適,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汽車。”
臺胞喜乘海格車多哈相逢喜開懷
在海外碰到華人是件很開心的事。12月2日,在多哈室內球館停車場,記者碰到了正在候車準備返回亞運村的臺灣曲棍球隊蔡教練。同胞相見,分外高興。
在候車的短暫片刻,記者告訴蔡教練,他乘坐的這臺大巴是中國蘇州金龍客車公司造的,并詢問他乘坐中國大巴的感覺。蔡教練笑著說,感到很舒適,很親切。
似乎覺得言語不能表達他的感受,蔡教練特意跑到車前,擺出一個喜上眉梢的Pose,讓記者給他和海格大巴合個影。
聽與他一同候車的臺灣運動員介紹,蔡教練是臺北體專球類運動學系副教授,是曲棍球專家。這位運動員還說,剛到亞運村就聽說服務亞運會的客車是中國造的,大家乘坐中國客車參加亞運會,有點主場的感覺。
海格車緩緩駛離,大家依依不舍、揮手道別。
海格客車服務亞運 多哈華人揚眉吐氣
卡塔爾人豪擲28億美元,為的就是打造一個完美的海灣國家的第一次亞運會。這種對完美的追求,更多地體現在場館等硬件設施上。對于卡塔爾的服務業來說則是一種挑戰。兩天下來,對西餐再也沒了胃口,真正體會到民以食為天,沒了中國菜,這幫中國人有種撐不下去的感覺。
于是去找中國餐廳。幾經周轉,終于找到一家掛著紅燈籠的飯店,“北京飯店”四個大字令人看到了希望。
車剛停好,就直奔餐廳大門。不想門口一個阿慶嬸模樣的老板娘擋在門口,笑著說都被人訂滿了。這話不啻給眾人當頭一棒。
但記者從這句話的口音中聽出了一線機會,趕緊走上前去,“聽口音,你是揚州人么,我們是老鄉。”老板娘在有點吃驚之余,揮手放進。
訂餐時記者與老板娘拉起了家常。當聽說記者是專程從蘇州過來、服務亞運會的這批客車全是中國造海格客車時,老板娘高興的講起了她第一次看到海格客車的經歷。
幾天前她開車去購物,下車后看到有40多輛綠色的車一字排開。在20多萬人口的多哈城,她還是頭一回見到這陣勢,便與和她一起購物的飯店領班走上前去觀看。印度領班邊走邊說,這一定是新款德國大巴。
“哇!你看走眼了,這是我們中國的客車,蘇州和我家是一個省的。”看到車后面的“su zhou”字樣,她立刻興奮地告訴領班。老板娘說,我當時自豪得滿眼放光。
“中國車,怎么可能?”老板娘學著印度領班那感到意外的言語、神態,惟妙惟肖。談話之間,幾個熱氣騰騰的揚州小炒端上桌來。
聽記者說這次有500輛海格客車服務亞運會,老板娘連連點頭道:難怪多哈小城到處都是咱中國車。現在我的許多華人朋友,只要一看到湖綠色的大巴,就會自豪地告訴身邊其他朋友,這車是我們中國的。你們不知道,在外國看到咱中國車,大家都覺得挺自豪的!
第15屆亞運會雖然閉幕了,但海格客車所傳遞的友誼才剛剛開始。蘇州金龍的員工們表示,要像賽場上的運動員一樣,奮勇拼搏,讓更多的海格客車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