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巴黎到北京13000多公里旅程;一輛Axor載重車為“梅賽德斯-奔馳歐亞之旅”供應柴油;應用Blue-Tec柴油機技術的載重車在極限挑戰下充分證明了其強大的可靠性。
從2006年10月21日至11月17日,“梅賽德斯-奔馳歐亞之旅”的車隊橫跨兩大洲,穿越7個時區,完成了13605公里(海拔落差超過2000米)的艱難征程。一輛Axor 1833L載重車行駛于主體車隊之前,這輛載重車及其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是為整個車隊補給柴油。
從巴黎到北京的“梅賽德斯-奔馳歐亞之旅”,旨在展示應用尖端柴油機技術的發動機所具備的高可靠性和燃油經濟性。為此,戴姆勒·克萊斯勒在本次歐亞大陸之旅中派出了33輛梅賽德斯-奔馳E 320 CDI和3輛梅賽德斯-奔馳E 320 Blue-Tec。
燃油供應的可靠保障是需要克服的物流挑戰之一。本次歐亞大陸之旅消耗了10萬多升燃油。在從柏林向東的旅程中,23個分段旅程終點都需要提供最高品質的柴油。在亞拉公司(Aral)和漢堡霍冶貨運代理公司(Hoyer)的合作下,本次歐亞大陸之旅的組織者找到了解決方案。
在抵達各段旅程終點時,Axor的4名工作人員立即為36輛E級轎車和19輛隨行車補給燃油。Axor及其G級隨行車各有2名駕駛員,始終比主體車隊領先3-4小時。在抵達每日旅程終點時,4名駕駛員設立移動加油站(由加油泵、發電機和收集盤組成)。
2006年10月21日,歐亞大陸之旅從巴黎起程。Axor及其工作人員在愛沙尼亞遭遇了第一場秋季風暴,并在莫斯科遭遇了第一場霜凍。在宛如冬季仙境的烏拉爾山脈(歐亞大陸分界線),厚厚的積雪令道路難以辨別。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則充滿了春天般的氣息,溫度在20℃左右。在中國西部的天山,海拔2200米的山口是本次歐亞大陸之旅的制高點。

然而,稀薄空氣和氣候條件并未讓Axor及其工作人員感到畏懼。直列六缸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別高達326馬力(240千瓦)和1300牛米,保證Axor在長途公路上始終具備強勁的動力。
惡劣的路況也沒能阻擋Axor前進的步伐:底盤、駕駛室懸掛裝置和氣墊式座椅可以輕松地應對坑洼不平的路面。駕駛員瑞納·福斯(35歲)說:“這不像星期天學校野餐那樣輕松,但Axor成功地通過了這次最嚴峻的考驗。”
在整個旅程中,面對各種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應用梅賽德斯-奔馳Blue-Tec技術的Axor載重車的平均百公里油耗僅23升。Blue-Tec技術是全球領先的柴油機技術,不僅可確保達到現行和未來的排放標準,而且有助于降低油耗,提高柴油機動力及效率。
2003年,第一批Blue-Tec加油站在歐洲各國建立。如今,Blue-Tec柴油機技術所使用燃油的供應網絡已經覆蓋了整個歐洲。為了本次歐亞大陸之旅,Axor的工作人員在車上裝載了Ad-Blue貯罐。駕駛員瑞納·福斯說:“我們已經進行了計算,一箱Ad-Blue足以行駛10000公里,在抵達哈薩克斯坦東部的阿拉木圖之前無需加注Ad-Blue。”
“梅賽德斯-奔馳歐亞之旅”令人回想起了法國《晨報》組織的歷史上第一次橫跨歐亞大陸的汽車競賽:1907年6月10日,5輛汽車從北京踏上了極具挑戰性的征程。62天后,斯皮昂·伯吉斯王子率先在巴黎沖過了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