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海新區外匯管理改革的試點工作將為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全面推動積累經驗。
2006年9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七項外匯管理改革政策在天津濱海新區實施,并在條件成熟后向全國推廣,此舉標志著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新政安排
天津濱海新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政策具體包括以下幾點:(1)改進外匯經常項目監管方式,實施意愿結售匯;(2)在新區改革進出口核銷制度;(3)對天津濱海新區作為特殊經濟區的外匯政策的整合;(4)在該區的跨國公司資金集中管理,允許金融機構開展離岸金融業務;(5)改革外匯指定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6)改進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管理方式;(7)放寬個人持有境外上市公司股權外匯管理。
以上七條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政策基本上可分為兩類:其中“在該區的跨國公司資金集中管理,允許新區金融機構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已經在上海等地做過試點,可以看作已有政策;其他幾項尚屬首次實施,可以看作是政策試點。
在天津濱海新區實施的外匯新政策會對該地區原有外匯政策產生一定的挑戰。因而對新政策的實施及其與舊政策的銜接上,應本著增強金融機構與企業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著力促進外匯市場發展的基本原則,通過完善外匯市場風險計量和風險分擔機制,從參與主體、交易額度等方面加強監管,并隨著監管水平、技術水平與市場需求的發展再逐步放寬條件。
分析此次在濱海新區實施的外匯管理新政,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作是濱海新區匯制改革的關鍵節點。
實施意愿結售匯。此舉旨在擴大新區企業外匯收支自主權,并改革外匯指定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在原有結售匯制下,企業出口創匯強制出售給政府指定銀行,造成企業的外匯需求受到限制。新政策規定企業可以自主決定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保留外匯的期限和數額,并且濱海新區內的外匯指定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方式也將發生變化,實行結售匯綜合頭寸正負區間管理。此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只有正區間,不允許出現負區間,即不允許出現空頭。
取消進出口核銷制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進出口總量核查,不再辦理逐筆核銷手續,以促進貿易便利化。實行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主要是為了監督企業在貨物出口后及時、足額地收回貨款,進口付匯后及時、足額地收到貨物,堵塞進出口收付匯環節的逃騙匯漏洞,打擊套匯、逃匯等非法活動,以保證正常的外匯收支活動。但是進出口核銷制度也增加了企業的很多手續,為企業的對外貿易帶來很多不便。隨著國家外匯形勢的好轉,為了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現在應該逐步改善對外貿易的管理體制,逐漸從事前的管理轉為事后的管理,從現場的監管轉為非現場的監管。
統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匯管理政策,創新管理模式。通過整合并完善現有分散的外匯管理系統與管理政策,建立功能強大的外匯收支監測平臺。針對天津開發區、保稅區和天津港這幾個地區外匯政策上的差別,整合現有外匯管理政策,確定相對一致的特殊經濟區域外匯管理原則。
改進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管理方式,規范資本流出入行為。雖然此次出臺的政策中并沒有直接放松資本項目下外匯管制的措施,但通過改進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管理方式,對外商投資企業和企業員工都放寬了投資渠道。濱海新區外商投資企業舉借外債不分長短期限,均按余額納入“投注差”管理。而現在,其他地區的外資企業長債以發生額,短債以余額方式納入管理。
通過合格投資機構,擴大對外投資,為該區境內資金直接投資境外提供方便。小幅打開對外股權投資的出口,試點企業的員工可以按股權激勵計劃,委托境內機構用自有外匯或購匯來購買所屬企業相關聯的境外上市公司股權,出售股票的外匯收入調回境內可存入銀行或結匯。濱海新區可以按照外管局的要求,以外幣為單位的封閉式基金來投資境外證券市場,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在境外投資過程中,要注重設計適當產品,積累投資經驗,逐漸增加投資產品品種,適當擴大投資規模和領域。
通過改進經常項目下的匯率監管制度、探索一定程度的開放資本項目,天津濱海新區將發展成為我國貨幣兌換最自由的地區,并為此后人民幣匯制改革的穩步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濱海試點與人民幣國際化
加強區域貨幣合作,推動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和國際化,是我國貨幣戰略的一個中長期目標。對外開放、主動參與國際分工是我國國內經濟發展之必然要求,而作為經濟國際化的集中表現——人民幣國際化則是我國金融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遵循科學審慎和風險可控的原則,濱海新區積極推進金融綜合配套改革,特別是先行試點外匯管理改革,將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寶貴經驗與發展契機。
在天津濱海新區外匯管理改革政策中,備受關注的當屬離岸金融業務。香港的離岸金融業務之所以發達,與其自由港的性質不可分割。2007年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內地金融機構經批準可以在香港發行人民幣金融債券,這將成為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的起步。濱海新區能否有所突破,關鍵在于相關的綜合配套改革能否獲批,當前濱海新區可以積極爭取外國信譽優良的企業在新區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從而向境外輸出人民幣,進而成為我國國內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支點。事實上,中國銀行和一些外資銀行已經在濱海新區開展了一些離岸金融業務,濱海新區的金融改革目標并不應僅限于此,而應是建設離岸金融中心。通過吸引國外金融機構進入來加大人民幣新業務的開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試解高儲備難題
截至2006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突破萬億美元,達10663億美元,全年外匯儲備增加2473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因此可以考慮在濱海新區對這些問題進行試解。如在新區內成立政策性專門管理外匯資產的投資公司,進行海外股權投資、戰略投資者投資等。實際上,人民銀行于2006年4月13日已經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基金公司、保險機構集合境內資金或購匯進行相關境外理財投資。濱海新區可以按照外管局的要求,建立以外幣為單位的封閉式基金,投資境外證券市場,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在境外投資過程中,要注重設計適當產品,逐漸增加投資產品品種,適當擴大投資規模和領域。通過推出更多的外匯交易品種和工具,以保證持有外匯的企業或居民有增值之途徑,再逐步放寬機構和個人對外金融投資的規模、品種等限制,擴大人民幣對外金融投資的同時,通過市場化方式來化解和消化央行手上過多的或是結構不夠合理的外匯儲備,“藏匯于民”。
到目前為止,對外貿易收支的外匯管制已經放開,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落實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目標,使人民幣達到完全自由兌換。在天津濱海新區進行人民幣可兌換試點是我國金融全球化的選擇,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產生實質性進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幣國際化最終要以人民幣可兌換性為前提,濱海新區試點外匯管理新政策加速人民幣資本賬戶自由化必然會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深遠的影響。
天津作為我國經濟的北方門戶在外匯管理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濱海新區通過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已成為國內對外貿易外匯資金投資往來的重要窗口。應在濱海新區外匯改革試點中積累經常項目外匯管理的改革經驗,促進貿易便利化,嘗試探索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試點,為人民幣最終走向國際化做好準備。
(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