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在委托辦理抵押貸款的業務中,須明確委托人的意思表示,以免因受托人超越權限或其他原因致使抵押無效,使利益受到損害。
基本案情
2002年10月10日,甲某與乙某簽訂一份委托合同,合同載明:“委托事項:甲某擁有私人房屋一套,現專項委托乙某(受托人)辦理上述房屋的抵押貸款及結算事宜。委托時限:自本委托合同簽訂之日起至上述事項辦理完畢之日止,委托權限:全權委托,無轉委托權。”次日,雙方在公證處辦理了上述委托合同的公證手續。
同年11月25日,乙某以自己的名義與A銀行簽訂借款合同,約定貸款金額為人民幣30萬元,期限自2002年11月26日起至2003年11月26日止。第二天,乙某持甲某的房屋產權證、委托合同及以自己名義出具的房產抵押具結書,以甲某的名義與A銀行在江寧區房管局訂立房地產抵押合同,并經該局登記,將甲某的上述房產作為乙某向A銀行借款30萬元的抵押擔保,但該合同中甲某的名字及手印,均非甲某本人所簽、所摁。訂立抵押合同時,甲某并不在場。上述事宜完畢后,乙某從A銀行獲取借款30萬元,甲某從乙某處領取了8萬元借款,其余款項均由乙某占用。后甲某將乙某和A銀行訴至法院,請求確認乙某以甲某名義與A銀行簽訂的房地產抵押合同對甲某無效。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甲某與乙某簽訂的委托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合同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屬合法有效,當事人應當嚴格按照合同的約定享受權利及承擔義務。但是,乙某以甲某的名義與A銀行簽訂房地產抵押合同的行為屬無權代理。
根據當事人締約之目的、交易性質,結合該委托合同記載內容的文義,本著當事人意思自治及誠實信用原則等,該委托合同締約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應為:甲某以自己的房產作為抵押擔保,為自己向銀行貸款,僅是委托乙某全權辦理相關事宜,而并非為乙某貸款設定抵押擔保。故乙某以甲某名義,為自己向A銀行貸款設定抵押的行為,不在該委托合同的授權范圍,即無權以甲某的房產作為自己向銀行貸款的抵押擔保,并且乙某的無權代理行為并未經甲某的事后追認。
根據法律規定,因無權代理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合同,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可以使無權代理行為有效,但追認的意思表示應當以明示方式向相對人作出。本案中雖然甲某在乙某從A銀行借款30萬元后從乙某處取得人民幣8萬元,但并無證據證明其明知乙某以其房產為自己向A銀行抵押貸款30萬元,也無證據證明其事后作出明確的意思表示認可乙某為自己貸款所作的房地產抵押合同的效力,故本案所涉房地產抵押合同無效。乙某的行為不構成表見代理。
表見代理之構成,客觀上,被代理人的行為應造成了足以使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表征,使相對人產生了信賴,主觀上,相對人應為善意且無過失。乙某在辦理抵押貸款的過程中雖然出示了甲某的委托合同,但A銀行是專業的金融機構,在從事金融活動過程中,其應負有比一般人更高的謹慎注意義務。在委托人甲某不在場的情況下,其與乙某締結房地產抵押合同時,應當嚴格審查乙某的代理權限。即使乙某的代理權限很清晰,抵押合同上乙某亦應以代理人的名義簽署自己的姓名,摁自己的手印。但現訴爭所涉抵押合同上甲某的名字屬他人代簽,而乙某所稱的抵押人身份,合同上沒有任何體現。故A銀行在訂立房地產抵押合同的行為上有過失,乙某的行為不構成表見代理。最終,法院判決乙某以甲某名義與A銀行簽訂的房地產抵押合同對甲某無效。
點評
本案中,由于A銀行在業務操作中存在疏漏,最終導致貸款抵押被判無效,貸款失去了保障,損失較大,值得深思。
首先,A銀行并未認真審核甲某出具給乙某的授權委托書,對于委托書中的委托事項并未認真研究,即該委托書究竟是甲某委托乙某為甲某的貸款辦理抵押,還是甲某委托乙某為乙某自己的貸款辦理抵押。由于該委托書對于此項問題的表述存有分歧,而A銀行對此并沒有仔細推敲,就為乙某辦理了抵押貸款,最終導致自身陷入了糾紛之中。
其次,A銀行在與乙某簽訂抵押合同時,未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辦理業務,即乙某代理甲某簽訂抵押合同,卻直接簽署了甲某的姓名。因為即使乙某是接受甲某的委托,代理甲某簽訂有關抵押合同,乙某簽訂合同時合同主體應為甲某,但簽字應由甲某本人或者由乙某簽署自己的姓名并注明是以代理人的身份簽署,這樣才符合有關代理的規定。當然,這一點雖然是業務流程中的一個疏忽,但這個疏忽應當說不會影響到抵押合同的效力,因為乙某畢竟是持有甲某授權委托書的(如果沒有授權,那該行為就另當別論了,乙某嫌到詐騙都有可能)。
最后,A銀行在辦理這樣一筆抵押貸款時,在放款前,未由甲某進行確認,也是導致最終受損的一個原因。由于A銀行并不能確定委托書中甲某的簽字是否屬實,因此辦理這樣一項乙某接受甲某委托以甲某房產為乙某貸款作抵押擔保的業務中,A銀行更有必要核實該委托書的真實性,包括委托書中的簽字等是否屬實,但A銀行并沒有這樣作,包括其后A銀行與甲某、乙某一同簽訂還款擔保協議并經公證,甲某事實上也并未到場,這是有違A銀行的業務規定的,也是不符合公證有關規定的。
最終,由于A銀行在業務操作中的這些疏漏和違規,導致自身貸款擔保落空。不過,本案的判決也值得商榷,因為甲某出具的委托書中對于乙某辦理房產抵押究竟是為乙某的貸款作擔保,還是另有用途,的確含義不清,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第3款的規定,“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應當由甲某承擔該抵押合同項下的責任,并由乙某負連帶責任。法院判決抵押合同對于甲某無效值得商榷。
但是,無論如何,銀行通過本案還是應當吸取教訓,在這樣的委托辦理抵押貸款的業務中,必須明確委托人的意思表示,不能僅憑一紙委托書,就與受托人辦理有關抵押貸款的業務,以免到時因受托人超越權限或其他原因致使抵押無效,最終使銀行利益受到損害。
(作者單位:交通銀行總行法律合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