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村鎮銀行的意義,在于打造符合農村地區真實需要的高質量的金融供給。300萬元、100萬元、30萬元和10萬元四個梯次門檻,透露出“木桶原理的金融哲理”。
中國銀監會2006年年底頒布的《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明了金融高層理念的放開,要在中國最貧困的土地上嘗試運用弱勢金融開創農村金融真正的戰國時代。村鎮銀行旨在打造社區金融的助推器,必將成為農村經濟繁榮的金融引擎。
村鎮銀行符合木桶原理
設立村鎮銀行的意義其實很明顯,就是要打造符合農村地區真實需要的高質量的金融供給。300萬元、100萬元、30萬元和10萬元四個梯次門檻,透露出木桶原理的金融哲理:協調、和諧、共生、一致。金融如水,資金是水,而這四個規模不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就像是4個木桶,可以裝分量不同的水。農村地區相當于小河溝,工、農、中、建等金融機構的木桶太大了,根本提不起小河溝里的水,無法實現農村客戶與金融機構的博弈和雙贏。
村鎮銀行是我國開始農村金融原創性實踐的可喜起點。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是金融共生的內在需求。農村經濟主體使用農村金融資源的凈收益應大于或等于交易雙方的機會成本之和,至少等于農村金融資源非農化的凈收益率。農村經濟結構多元化、要素流動自由化對農村經濟主體使用金融資源的平均凈收益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村鎮銀行是對金融抑制與行政不適當干預的初步否定。金融抑制是導致我國農村信貸融資困難的根本原因,成立村鎮銀行的政策思路應著眼于完善涉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改革農村信貸利率體制,改革銀行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創新信貸技術,真正改善銀行和涉農客戶之間的信息結構。解除金融抑制的最佳選擇就是在農村真正做到利率自由化,實現利率由農村有效需求來定價。積極關注農村信貸投入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村金融微觀基礎的健康性和可持續性。
村鎮銀行是關注窮人生存權的理性回歸。經濟發展的最高目標是提供居民福利。商業資金缺乏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立村鎮銀行旨在培育農村金融競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要想在中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運用金融的杠桿去撬動農村經濟的平臺,村鎮銀行將是農村金融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形成農村金融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良性互動。農村金融必須與農村經濟相適應才能均衡發展。農村金融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系,不應該是誰決定誰、誰支持或扶持誰的關系,而應該是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雙方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互相吸引。新農村建設需要資金投入,金融資金就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據專家估計,未來15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約1700#12316;4900元,如果按8億農民計算,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將在13600億#12316;39200億元之間。
設立村鎮銀行必將加劇農村金融生態競爭的激烈程度。村鎮銀行與農信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郵儲銀行、農行、小額貸款公司、民間金融等形成多元競爭格局。如果從金融生態的角度講,四大國有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商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金融機構、基金管理公司、財務公司、信托機構、投資公司等都是這個生態系統中的金融種群,村鎮銀行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紅?!敝猩?,必須實施系統創新,以差異化和低成本戰略方式,提供有差別的金融服務產品。
打造核心競爭力
村鎮銀行要能提供新農村建設所需的新金融服務。新農村建設更需要新型農村資金供給。村鎮銀行服務于新農村的著眼點,也應該主要體現在“新”上,就是要用新金融工具、新金融技術、新金融產品、新金融服務、新金融機制重塑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農村的資金供給模式應該是“供給優先”為主導,“需求追隨”為輔助,前者主要適用于農民種植、養殖業,后者適用于已具備了一定生產能力的農村優勢產業。
創新服務手段,確立錯位競爭戰略。目前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表明金融資金缺乏。發展農村金融模式的難點在于金融服務的小型化、分散化與規模化的低成本運作之間的悖論。村鎮銀行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建立營業范圍內的信貸服務網絡,加大對農戶貸款的營銷力度,變被動放款為主動放款。創新信貸手段,完善小額農戶貸款和聯保貸款管理機制,將龍頭企業與農戶、中介機構和擔保機構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體納入聯保貸款范疇,克服農戶聯?!奥撚H不聯疏”的缺陷,發揮貼近農戶的優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特”,搶先占領農村地區優質領域和鞏固長期的優勢地位。借款人能夠從商業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機構獲得金融產品與服務,本身就會構成一種正面的激勵機制。
金融產品創新策略應選擇拿來主義+原創開發。村鎮銀行要積極探索支持失地農民就業和創業的新途徑,探索農舍抵押、農機具抵押、門店抵押和商家協會聯保等貸款方式,積極推行一次抵押、集中授信、余額控制、循環使用的管理方法,將其延伸到農村個體工商戶、種養大戶、訂單農業戶、進城務工經商戶、小型加工戶、運輸戶和其他與“三農”有關的城鄉個體經營戶。對農產品加工、運輸、銷售企業,探索動產質押貸款。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種養業基地建設項目,探索將訂單擔保貸款、公司為農戶擔保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結合,實行貸款、理財、咨詢等綜合服務方式,推動龍頭企業、基地、農戶三者間的聯動。積極探索農民以養殖水面使用權、經營權、經濟林權、訂單、動產抵押、權利等作為抵押質押。對農村中小企業,探索將其存貨、收費權益等作為抵押擔保物。推廣箱式和傘式信用共同體的做法,建立多層次的信用共同體。開展涉農中小企業聯保貸款、探索倉單質押貸款、開發支農金融創新產品“信用一證通”。開展個人創業投資貸款、個人工資保證貸款、車主融資貸款等創新業務。建立涉農中小企業項目庫,制定“一企一策”服務方案。
村鎮銀行必須采用“揚棄”策略,鏟除傳統農村金融的固有弊端,發揚新銀行機制,在原創性金融開發中獲得新的金融能量,為中國貧困者提供貼心到位的金融服務與資金。
(作者單位:北京農村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