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產品責任,是指由于產品存在瑕疵或缺陷而導致產品消費者或其他第三者遭受人身或財產損害時,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者應承擔的一種損害賠償責任。
隨著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國際間涉及不同國家當事人的產品責任案件頻繁發生。由于各國政治、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各國在產品責任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規定和做法不盡相同,由此產生產品責任承擔的不確定性。這對國際經濟的交往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際商品流通和自由競爭的發展。從各國對產品責任法的方法狀況來看,更多體現出國家保衛社會經濟生活安全,對社會生活進行積極干預的;產品責任法中的大多數規范都屬于強制性規范,不允許有關當事人通過合同或其他任何方式加以排除或變更;并且在責任方式上,除民事責任外,還可能要求產品經營者承擔行政甚至刑事上的責任。因此可以說產品責任法在性質上屬于具有較強公法色彩的私法范疇。
英國雖是產品責任法的發源地,早在1842年英國法院于Winterbottomv.Wright案中確立“無契約、無責任”的原則,是最早出現產品責任判例并以契約關系確定產品責任的國家,但在產品責任的發展過程中,遠遠落后于美國。由于原有法律制度不足以滿足現實需要,到20世紀70年代,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開始對美國產品責任法產生了興趣,并試圖學習其中的合理部分。在國際上的產品責任法中,美國的產品責任法最具代表性,對世界各國的產品責任立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根據美國《布萊克法律辭典》的規定,產品責任是一種侵權行為,因此產品責任法是侵權行為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侵權行為法的特點。由于美國有的州認為產品責任的承擔可以在完全獨立的嚴格責任基礎之上,這種嚴格責任既區別于過錯責任,也不等同于一般侵權法上的無過失責任,受害人可以僅通過證明產品存在缺陷,并且這種缺陷造成了對受害人的損害,而無須證明生產者或銷售者對缺陷的存在具有過失,即可請求他們給予賠償。因此美國的產品責任法是一種以嚴格責任為主要歸責原則的特殊的侵權行為法。
美國的產品責任的立法表現形式多樣,既有習慣法,又有成文法,包括聯邦產品責任法、各州產品責任立法及判例,以及適用于各州的有關產品責任的規定、判例,也包括對司法實踐有指導作用的有關產品責任的示范法。為了統一各州產品責任法,美國商務部于1997年1月公布了《統一產品責任示范法》作為專家建議文本,供各州在立法及司法中參考適用。此外,美國參議院商業科學和運輸委員會下設的消費特別委員會于1982年公布的《產品責任法草案》以及美國法學會編撰的《第二次侵權法重述》在統一各州的產品責任法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1997年5月2日,美國法學會通過了新的產品責任法重述——“法律重述,侵權:產品責任”,標志著美國產品責任法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美國早期的產品責任法屬于契約責任范疇,但是,由于契約關系理論所確立的請求權利救濟的主體和承擔的主體范圍過于狹窄,并且依據自由原則,產品的提供者可以利用負責條款對所產生的損害負于承擔責任,這使消費者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從而影響到法律處理產品責任問題的公平性。20世紀60年代,美國法院在審理格林曼訴尤巴電器公司,案中全面闡釋了嚴格責任理論,認為只要制造商將其產品投放市場,又明知使用者對產品不經檢驗就使用,只需要證明該產品的缺陷對人造成了損害,則制造商就應對損害承擔嚴格責任。嚴格責任體現了這樣一種社會公共政策原則,即由經濟條件決定的缺陷產品所損害的費用,應當由將此類產品投放市場獲得利潤并且最有能力了解和控制缺陷產品損害的制造者來承擔。但是,嚴格責任的廣泛適用和嚴格化給生產者造成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作為成本轉嫁給了消費者,它同樣給“責任公平”和“保護消費者”的立法意圖提出了質疑。
由于產品責任法律制度歸責理論的復雜性,因此在美國各個歸責理論被并行地由受害人選擇適用,受害人可以選擇他認為最為有利的責任基礎進行索賠,同時也意味著他同意使自己處于相應的舉證地位,承擔舉證責任。
在經濟全球化的產業背景下,產品的國際性流動了各國調整產品責任法律規定之不同產生了產品責任的法律沖突。對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而言,在解決法律沖突中首要考慮的問題都是盡可能地保護本國消費者的利益不受外國產品的侵害。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本國法律的適用達到保護本國在外國的產品提供者的利益的目的。在美國還存在州際法律沖突的問題,因此在解決產品責任的法律沖突時,美國沖突法方面的規定在國內和國際具有雙重作用。
總之,隨著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及經濟一體化進度的加快,我國也跨入了國際競爭之中,隨著國際貿易的深入開展,我國的企業及消費者在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又面臨著瑕疵產品侵害權利的威脅,特別是產品流通領域的產銷多層次化,產品的國際化更使消費者與經營者的關系復雜,消費者的地位開始惡化,產品責任問題日漸成為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也為了使社會經濟能夠在良性的軌道上循環,我們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立法經驗,完善我國的產品責任立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