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中小企業將是我國企業未來跨國經營潛力最大的主體,應充分重視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巨大做用。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比較優勢的分析,對其跨國經營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中小企業跨國經營比較優勢
一般而言,目前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產品結構單一、人才吸引力不大、品牌形象較弱、資金缺乏等劣勢導致其實施跨國經營戰略更為不易。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成功率和利潤率均低于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然而,這些劣勢一般是動態的、暫時的,中小企業只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充分利用與大企業相比較的優勢,就會在國際市場上占領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中小企業比較優勢分析
1.適用技術的優勢。我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在很多領域缺乏現代尖端技術,但卻擁有不少“適用技術”。例如,小批量的制造技術和多功能的機器設備較為適合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需要;勞動密集型技術,以及通過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設備并經過改造的“二傳手技術”和“二手設備”,更符合第三世界國家的特點,因為那里資金和熟練工人都很缺乏;就地取材的技術受到外匯緊缺的發展中國家的歡迎。這些成功地避開了跨國大公司的競爭鋒芒,形成和發展了自己別具一格的技術優勢。
2.經營靈活的優勢。中小企業資金投入少,企業規模小,管理人員少,市場進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觸客戶,更快地反應市場,具有大型跨國公司無可比擬的優勢。當市場不斷擴大時,新進入的中小企業以比較低的價格進入市場,對大企業影響不大。對大企業來說,分一杯羹給新進入市場的中小企業,其代價遠比殺價競銷要低。另外,大企業傾向于規模經濟,往往是大批量投入生產,實行廣泛的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并采用先進技術和專用設備,有機構成普遍偏高,這不僅要冒更大的市場風險,而且投資建設期限較長,所以大企業進入一個新的產業,尤其是在這個產業的形成期是沒有優勢的。中小企業投入的項目一般較小,投資額度不大,籌資相對容易,建設工期較短,能很快將產品投放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在市場退出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3.適銷產品的優勢。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源有限,實力較弱,它往往無法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但它又有機動靈活、市場適應性較強等特點,并且對消費需求相仿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比較熟悉,愿意設計和生產適合當地條件的產品,開拓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不屑一顧的市場縫隙,其產品具有相當高的專業性和獨特性。中小企業在傳統行業中一般都表現出較強的優勢,這是因為一些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部分傳統行業的生產專業化程度較低,一般都要憑借個人多年的經驗或祖傳秘方及技巧等。如我國的“三刀”在世界各國享有很高聲譽,“剪刀、理發刀、菜刀”是我國華僑打入世界服裝業、理發業、飲食業的有效法寶。
二、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跨國經營的策略
1.積極開拓有限的市場空隙。一般來說,在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消費個性化和多元化。大企業在追求規模經濟效益時,對小批量、多品種產品不愿顧及或由于種種原因無法涉足,相對留下了一些市場空隙,這就為中小企業實施跨國經營提供了基本條件。韓國中小企業為尋找這類市場空隙,從市場的終點即消費者著手,把從各種渠道收集到的顧客資料存進計算機,通過特殊的軟件篩選和加工處理,確認市場空隙及其特點,針對性地集中開展促銷攻勢。
2.建立跨國經營的集群組織結構。我國溫州、廣州地區已經形成了不少以專業化分工和協作為基礎的中小企業集群。集群企業間的互動關系源于互惠的資源交換和企業間的沖突。企業間關系的維持有時沒有特定的契約,而是以承諾、信任及相互的利益進行的。這樣一種集群的產業網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通過精細的專業分工和緊密的協作,對外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團隊,從而提高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抗風險能力。此外,在集群組織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行業協會,在技術研發、建立行業預警機制、應對他國“反傾銷”控訴方面都起到積極作用。浙江省中小企業的集群化推動了出口貿易的發展是個典型的范例。
3.通過網上跨國經營。這是在國際互聯網上采用數字化電子方式進行的國際商務活動。這種經營方式對于中小企業有巨大的適用性:①網上貿易可以節省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所需經費,從而可以避免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的致命弱點;②減少中間商的盤剝和制約;③可以向中小企業提供比以往更多的出口貿易機會,花較少的錢打進新的國際市場;④可以減少出口貿易環節,提高效率,節約交易時間;⑤無地域、時間限制,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小,便于把中小企業的產品及時地推向全球,提高其知名度和國際競爭能力。
4.加入全球制造網絡。具有比較優勢和內部化優勢的中小企業應積極加入全球制造網絡。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大型跨國公司依據其自身的戰略定位,不斷地將其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據此形成了其全球供應鏈的橫向和縱向的企業群。我國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集中資源,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積極加入跨國公司的這種企業群,專注于企業價值鏈的某個或幾個環節,以便提高資源集中使用度,形成企業內部規模優勢。
5.加入外貿公司,共同組建大型綜合商社,或加入以大企業為核心的跨國經營集團。在組建與重新組合的過程中,各中小企業應以自己嚴格的專業化生產或勞動密集型生產的優勢與本國或外國專業外貿公司或大企業財團在商業基礎設施及經營優勢上相結合,外貿公司或企業財團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信息及各種商業支持,國家也應該在政策上鼓勵外貿公司與企業集團對中小企業實行參股、控股,形成強有力的資金、業務紐帶關系, 加強緊密合作,帶動其走跨國經營的道路,有效地提高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眾多的中小企業將是我國企業未來跨國經營潛力最大的主體,應充分重視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巨大作用,采取多種渠道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的跨國經營,使之成為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強大后備主體。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