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實物租賃作為一種被西方稱為“朝陽行業”或“未來型行業”的交換方式,是市場經濟的共享行業,在中國同樣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目前的農村市場。在中國目前農村市場條件下,無論是從農村消費者的需求看,還是從商品市場體系的完善看,都需要實物租賃業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是目前條件下利用閑置設備、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完善農村商品市場體系、激活農村市場的有效手段;并將成為農村市場建設和農村市場營銷新的亮點。
[關鍵詞] 實物租賃農村市場朝陽產業營銷爆炸所有權用益權使用價值
實物租賃,作為市場經濟的 “朝陽產業”,沖擊著傳統經營觀念的同時,也在呼喚著市場人的現代營銷意識。
實物租賃,這一古老的經濟活動和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已經被推上市場的舞臺。盡管它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或者說本來就是商品交換的一種形態,但在中國,受市場發育不完善的影響,租賃業尤其是實物租賃業的發展,卻步履維艱,異常緩慢。特別是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市場,實物租賃的資源異常豐富,應敢說實物租賃是目前有效開啟農村市場的快捷有效方式,但是農村市場的實物租賃意識卻還在沉睡未醒。
從市場背景看,中國農村市場營銷爆炸的時代已經到來,營銷領域也越來越重視代理制、拍賣、租賃業的發展。在目前條件下,無論是從農村消費者的需求看,還是從商品市場體系的完善看,都需要實物租賃業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是目前條件下利用閑置設備、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完善農村商品市場體系、激活農村市場的有效手段;并將成為農村市場建設和農村市場營銷新的亮點。
一、實物租賃與目前中國農村市場的對接契機
實物租賃作為一種被西方稱為“朝陽行業”或“未來型行業”的交換方式,是市場經濟的共享行業,在中國同樣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目前的農村市場。
如果說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之一,就是資源配置以市場調節為主的話,那么,這種配置僅靠市場上以出讓和取得所有權為目的的交換─買賣,這一單一的交換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市場經濟的特點還在于它能最充分地滿足人的更廣泛的需求。而在現代社會,人們更多的消費需求并不在于占有其所有權,而在于獲得使用權。因而,人們需要,甚至更鐘情于租賃這種方便、經濟的交換方式。也許只因為如此,實物租賃成為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國家的“寵兒”。
不僅如此,通過實物租賃,還可以把社會上大量閉置、半閉置財產更方便、更快捷、更充分地調動起來,調劑余缺,最大限度地實現其使用價值。它是節約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西方稱這種租賃為朝陽產業,它是租賃業務中的基本形式之一。國際上通常從租賃的目的和收回投資的角度將租賃劃分為融資性租賃和經營性租賃二類基本形式。融資性租賃具有濃厚的金融業務色彩,因而往往被看作是一項與設備有關的貸款業務。傳統上所稱的實物性租賃是泛指融資性租賃以外的其他一切租賃形式,也稱為服務性租賃或經營性租賃。而現代租賃中的融資性租賃也帶有濃厚經營性色彩,所以我們認為,與融資性租賃相對的另一基本租賃形式稱作實物性租賃更貼切。這是一種區別于融資性租賃,以取得設備、工具、耐用消費品等使用權為目的的租賃形式,是由出租方提供租賃期內的維修保養等租后服務,承擔過時風險,可撤銷的、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賃業務。在中國目前這種資源配置剛具雛形的農村市場上,圍繞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大力發展農村實物租賃不僅必要,而且有現實可能性。
首先,實物租賃實現了商品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在現代農村,人們更多的消費需求,無論是生產消費還是生活終極性消費,并不在單純強調占有其所有權,而更現實地強調獲得其使用權。實物租賃正好滿足了農村消費者的這種需要。
其次,實物租賃不僅充分調動社會閑置設備,優化資源配置,而且可調動庫存積壓商品(正常營銷渠道不能湊效)以及待開發市場的新產品進入市場,提高資源利用率,活化企業資金,對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完善農村市場功能起著重要作用。
還有,發展實物租賃事業可以沖擊進而改變中國農村消費者受小農經濟影響而形成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傳統價值觀念,其社會效益也十分明顯。
實物租賃是市場經濟的共享行業,在中國目前經濟形勢下,其發展也存在現實可能性。因為企業里特別是大量的城鎮企業里有豐厚的實物資源有待調動和激活,農村實物租賃有巨大的資源潛力可供挖掘。同時,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和封建經營方式對人們影響至深。幾十年的計劃經濟依然受其影響,“小而全”、“大而全”的經營方式遍及大小企業各種領域。從家庭到企業普遍有種觀念,即認為所需物品要購買得到,擁有了“所有權”,成為自己的東西方覺踏實,萬事不求人,租不如買,而協作聯合觀念滯后。結果是不斷的重復購買造成了大量的機器設備處于閑置、半閑置狀態。這樣,一方面,許多企業有大量閑置設備用不起來,而同時又有許多企業急需設備卻無力購買。這種情況為農村實物租賃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而且這種現狀也在呼喚實物租賃事業的逢勃發展,以調劑市場余缺,減少浪費,優化國家城鄉資源配置。
從目前中國農村市場特點和農民消費狀況分析,也反映出啟動農村實物租賃正當其時。
目前農村生活消費品主要涵蓋了日常生活消費品及家庭耐用消費品。日常生活消費品包括人們的衣、食、日用如洗化類等,耐用消費品則指那些家庭設備如彩電、洗衣機、冰箱、廚房用品及交通工具自行車或摩托車等。目前農村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很旺,但從購買力上考察,購買所有權的實際支付能力還不能讓所有的農村消費者實現消費欲望,而只擁有使用權的耐用消費品租賃形式正好迎合這樣的消費趨勢。
近年來,農村實際消費呈下降趨勢,農村市場銷售額增速減緩,比重持續下降,“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間,農村居民消費品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64%、58.7%、50.6%和48%,2003年下降到35%,呈連續下降趨勢。2004年1月~7月份,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5%,低于城市6.2個百分點。
我國的廣大農村由于地緣分布的分散性,農村居民消費也呈現高度分散性。農村市場需求分散,層次性明顯。由于農村地域、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基本可分為富裕型、小康型、起步型和溫飽型以及貧困型,每一種消費層次對商品需求和消費能力有較大的差異。
同時,農民對生活質量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強烈。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統計,2003年我國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16.9%,比2002年提升4.4個百分點,其中農村信息化程度提升最快。2003年農村百戶居民擁有固定和移動電話72.7部,電腦1.4臺,農村信息化的全面小康目標實現程度為47.5%,比2002年提高28.7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消費觀念和需求結構將向上一層挺進,不同層次的農民都會通過消費的改變實現更新換代與升級的需要。
中國農村消費者占消費總人口的70%,卻分散居住在80%的鄉村,相互間的交通和通信手段都很不方便,且隨著農村供銷合作社的解體,大量分散的個體商業成為農村市場的主導力量。市場主體的個體化,使得農村零售業的零散度高達90%以上。零售業態大多是傳統的雜貨店、夫妻店,經營方式落后,經營范圍狹窄,經營能力小,規模狹小。同時管理混亂,包括進貨渠道混亂、價格混亂、流通混亂,甚至假冒偽劣商品橫行。同時它們的經營環境、融資功能、售后服務都非常落后。按照世界通用的劃分貧富的恩格爾系數看,農民生活已經由溫飽向小康轉變。在農民增收的過程中出現很大的差異性,大量農村消費者的大件商品消費水平低下。這種形勢下,正品的實物租賃還是非常受農村居民的歡迎。
二、借鑒、發展中國農村實物租賃業,有效激活農村市場
有效市場=人口+購買力+購買欲,農村人口占了全國人口的73%,這是開拓農村市場的人口要素條件。根據上面分析的中國目前農村購買力和購買欲狀況,開啟農村實物租賃市場具備了現實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對農村市場實物租賃進行市場定位、市場細分、租賃產品設計、價格設計、渠道設計之后,實物租賃業務會異常活躍的出現在農村大市場舞臺上。
當前,實物租賃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其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例如,位于美國東北部康涅狄格州水牛城(Waterbury) 的美國租賃總匯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在美國各地有19個分支機構,租賃總資產有5億美元左右。其租賃產品除小轎車以外,大到大型建筑施工機械、運輸車輛(包括大型拖車、冷藏車等)、各種吊車、機電設備,小到野炊用的餐車、爐灶,聚餐用的刀叉、盤子、杯子、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品;從各種節日慶典使用的服裝道具,到日常使用的微機、傳真機、復印機、電視機、錄放像機以及小五金工具、小木工機具;從居室使用的床、被、褥、家具,到成套辦公設備,應有盡有。
美國人租賃意識非常強,只要是不常用的物品,都采用租賃方式取得短期使用權。
租賃的手續也十分簡便,只要客戶選定租賃品種和數量,確認個人提供的信用卡,單位提供的銀行帳戶,簽訂租賃合同,租賃總匯即按客戶要求的時間、地點,將租物品送到客戶手中。如果是老客戶,通過電話即可辦理租賃手續。租賃總匯目前租賃品種達萬種以上,而且可根據客戶的需要隨時增加。因此,國內很難開拓的生活用品租賃業務在這里搞得非常活躍。
美國租賃業已有120年的發展歷史,是現代租賃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租賃業務最發達國家。據美國商務部和有關國際組織統計,1995年全世界租賃業務額達5000多億美元,汽車租賃額約1000億美元,約占20%左右。1995年美國的租賃業務額達2200多億美元,其中汽車租賃額約600億美元,占25%左右。美國1995年設備租賃總額比1994年增長8%以上,超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約占全球租賃交易額的40%左右。美國租賃業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快的增長率和這樣大的規模,因為美國人租賃觀念普及深入 。自上世紀美國誕生租賃業務以來,隨著租賃業務的開展和持續的宣傳活動,普及了租賃知識,使租賃觀念深入人心,為租賃業的發展創造了市場基礎。以租賃方式獲得設備和物件的使用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利潤,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大到飛機、輪船、石油開采機、農業機械、醫療設備、汽車等,小到床、餐具、服裝道具等生活用品都進入了租賃領域。設備制造商在租賃市場上積極開展活動,不僅大大促進了自己產品銷售,對租賃市場的發展也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美國還有完整的租賃理論。美國不僅租賃業務規模大,而且在租賃理論方面也趨于成熟。美國政府也大力扶持實物租賃業,租賃業法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備。
但在中國發育不很完全的農村市場上,發展相對滯后。現實是已有充足的可租賃資源,需求市場也很大,只是農村租賃市場的啟動環節,缺乏應有的力度。雖然目前我國已有各類租賃企業和租賃機構千余家,但這其中鋼模板租賃機構占了近五成,其發展速度和規模都是滯后于目前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20世紀60年代中國曾嘗試搞起一批實物租賃行業,但堅持到今天的已為數廖廖。目前在租賃市場建設上,東部、南部有一定的市場規模,而中西部很少,甚至沒有;在租賃市場上的實物,仍以機電設備、汽車、建筑施工工具及機械為主,耐用工業品為重點,生活消費品很少。其啟動緩慢的原因,首先還是人們的傳統經營觀念制約了租賃行為的發生、發展。不管是供方還是需方,認為“租不如買”、“租不如賣”的觀點大有人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租賃行業的規模化發展。其次是實物租賃作為一種未來型行業缺乏應有的政策扶持,而且行業管理混亂,無法可依,合同糾紛調解解決有效性差,缺乏規范實物租賃業務的政策、法規,這種狀況使人們在實物租賃業務的現實運作中謹小慎微,缺乏大力發展的動力。要使實物租賃業在完善市場體系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努力,為其啟動、發展創造一個成熟的條件和環境,這主要體現在發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經營觀念向現代經營觀念的轉變。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協作越來越密切,人們的經營觀念需拋棄“小而全”、大而全“的傾向,而向開放型的專業化協作方向轉化。這是農村實物租賃市場發展的思想基礎。
第二,政府調控手段的適當運用。中國人對市場經濟的認識接受經過了“市場恐懼”到“市場輔助”到“市場本位”的過程。在確定市場本位的經濟轉型期,政府這一“看得見的手”與市場調節這一“看不見的手”仍需不斷尋求最佳結合點。我國的市場本位不會重復已走過來的工業化國家的老路,政府不再是“消極的守夜人”,它在轉變職能中對市場經濟應“積極有所為”,因為市場不是萬能的,它自身也無法克服外部性與壟斷等缺陷,這就需要政府手段的適當運用。對于一些新興行業又是需要政策扶持的行業,仍需以政府手段加以引導。
第三,國有資產管理手段的完善。尤其是國有企業,以有效的管理手段堵住國有資產流失的渠道,使其向租賃市場轉移。
第四,加快租賃行業的法制建設,使租賃業務有法可依,有效地調解解決租賃中發生的糾紛,尤其是合同糾紛,使實物租賃業務活動走向規范。
第五,促進實物租賃向“現代租賃”方向發展,為其本身的發展開拓更寬更廣的領域。
第六,同時,加強理論研究,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實物租賃理論。我國實物租賃發展時間不長。理論研究更為欠缺,這也是我國實物租賃業務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應重視實物租賃行為的研究和開發,為其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第七,進一步完善中國產權制度,也會從根本上促進實物租賃這種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消費形式的科學發展。
從產權外延角度看,有多種產權形式并存。在產權明確得以界定后,產權主體會認真考慮未來的收益和成本,從而選擇能使之財產最佳增值的行為方式。產權的界定同時也就界定了產權主體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能力。這是激活擁有產權企業運作機制的基礎。還可以通過產權的激勵作用使產權主體積極作為。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財產運動的價值形態與使用價值形態分離,使一部分產權成為純觀念形態。這類形態的產權交易活動,對擁有使用價值資產的商品經營者的經營活動產生影響,這樣可促使又有產權者不斷地改善生產經營狀況,提高資產盈利率,以業績為中心參與市場競爭,積極把現有閑置商品推向廣大農村租賃市場,為激活農村租賃市場提供大量優質資源。這將形成雙贏的市場效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