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將決策支持系統應用于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合作伙伴的綜合評價選擇,意在建立更加接近于人類思維模式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選擇模型,同時它可以較好地保證供應鏈上合作伙伴綜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為供應鏈企業的決策者對合作伙伴關系做出評價和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 供應鏈合作伙伴決策支持系統
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可以用于金融、經濟、社會、政治、醫學等人類活動的一切領域,而供應鏈決策系統(SCS)則是決策支持系統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同樣,它也是以管理科學、控制論、運籌學和行為科學為基礎,以仿真技術、智能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其他信息技術為手段,支持各種供應鏈決策活動的人機系統。
供應鏈企業合作伙伴評價選擇支持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首先需要對合作業務進行識別,即所合作業務是屬于核心業務還是非核心業務,合作項目屬于長期項目還是臨時項目等,確定出主要評價方向。然后從企業伙伴選擇的業務實際出發,根據實際需求,抽象出業務流成系統模式,然后確定系統功能,使之能為伙伴選擇及時準確地提供各種所需要的信息、模型和方法,滿足伙伴選擇工作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的結構設計,最后實現每一個子系統,從而完成系統的研制與開發,為供應鏈合作伙伴的評價選擇提供一個較為完善的解決方案,為快速決策提供依據。
一、供應鏈企業合作伙伴選擇評價支持系統的開發目標
科學的管理方法如果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支持,往往由于計算工作量大和決策模型求解的復雜性,在實際上很難實現。為了使領導的決策建立在科學可靠的基礎上,開發本系統的任務就提上了議事日程。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必須以系統的觀點,從整體出發,將其恰當地分為較獨立的子系統,并建立子系統間有效聯系的機制和途徑,以保證整個系統能以一種有機方式組織起來。在供應商選擇決策系統設計過程中,系統要實現如下具體目標:
1.供應商信息的采集和查詢。供應商信息是選擇合作伙伴的基礎,要求系統實現內外部數據采集、查詢、增加、刪除和修改目標。
2.根據信息和模型對供應商做出科學客觀的分析和評價。建立供應商選擇的指標體系,形成綜合數據庫,運用成本、質量、業績等方面的數學模型進行評價分析。
3.供應商優選和決策支持的目標。提供能用人際對話方式與決策者進行交流的決策輔助功能,使管理者對供應商選擇能做出最優決策,達到決策支持的目的。
4.決策模型更改。控制模型中參數和決策分析重點根據決策者戰略的調整也要做出的時效性和靈活性變化。
總之系統應在可行性的前提下強調先進性;在實用型的基礎上考慮動態性;實現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加強用戶界面友好性和人機交互能力。
二、基于UML的供應鏈企業合作伙伴選擇評價支持系統建模
1.需求模型的構建。需求模型包括靜態模型和動態模型:靜態模型在UML中用用例圖來描述系統外部的執行者與系統提供的用例之間的某種關系;動態模型在UML中用活動圖描述系統中各種活動的執行順序。
用例圖(Use case diagram)在面向對象領域中用例這一概念已被廣泛地接納,并被認為是第二代面向對象技術的標志。用例被定義為系統執行的一系列動作,動作執行的結果能被指定執行者察覺到。那么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用例圖就是來描述系統功能,并能指出各功能的執行者(執行者是指用戶在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用例用來獲取需求、規劃和控制項目。用例的獲取是需求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而且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大部分用例將在項目的需求分析階段產生并且隨著工作的深入會發現更多的用例,這些都應及時增添到已有的用例集中,而每一個用例都是一個潛在的需求。
在下面這些用例模型中總共有4個執行者(角色):高層管理人員、專家、系統管理員、管理信息系統。使用的用例有:基本信息設置、數據管理與維護、身份驗證、權限管理、確定選擇指標、數據獲取、權重確定、進行分析、反饋建議、模糊評價、綜合評價分析。
圖1 企業管理者與系統交互主用例圖
2.業務活動模型。UML對業務活動的構模主要使用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來表示。活動圖是狀態圖(Statechart Diagram)的變種,它的狀態表示操作所執行的活動,其轉換(transition)是由操作的完成而觸發的。它用來描述滿足用例要求所要進行的活動,以及活動間的約束關系,有利于識別并行活動。它依據對象狀態的變化來捕捉動作與動作的結果,在一個活動結束后將立即進入下一個活動。
在供應鏈伙伴選擇DSS中,產品質量和成本檢測、供應商業績評價、基于案例推理的定性選擇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其選擇業務過程在系統中也相對復雜,以下是三個功能模塊的業務活動圖:
圖2 產品質量與成本評價活動圖
圖3 基于案例推理的供應商定性選擇活動圖
3.體系結構模型
應用UML構建的系統體系結構可通過實現圖(Implementation diagram)表示,包括構件圖和配置圖。其中構件圖描述代碼部件的物理結構部件之間的依賴關系;它包含邏輯類或實現類的有關信息;部件圖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配置圖定義系統中軟硬件的物理體系結構;可以顯示實際的計算機和設備(用節點表示),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也可顯示連接的類型及部件之間的依賴性;在節點內部,放置可執行部件和對象以顯示節點跟可執行軟件單元的對應關系。
供應鏈上合作伙伴選擇DSS采用客戶機/服務器結構。
軟件環境:服務器操作系統為Windows NT;客戶端操作系統為Windows XP;網絡協議為TCP/IP網絡協議;開發工具為VB 6.0;數據庫為Access 2000。
硬件環境:服務器CPU Pentium Ⅳ 以上,內存256M以上,硬盤40G以上;客戶機 CPU Pentium Ⅲ以上,內存128M以上,硬盤20G以上。
3.系統功能結構。在系統環境和系統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對供應鏈合作伙伴決策系統的功能已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本文設計開發了該系統,在開發該系統時充分考慮了系統的先進性和實用性,使系統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面,系統與用戶交互盡可能地簡單、明了,同時適合用戶的習慣,用戶可以用他們感興趣的形式來給出供應商的選擇評價結果等。綜合分析,供應鏈合作伙伴評價選擇支持系統功能結構如圖4所示,主要包括初始設置模塊、信息查詢模塊、產品經濟性評價子系統、供應商業績評價子系統、反饋模塊和維護模塊等,其中產品經濟性評價子系統和供應商業績評價子系統是核心,從客觀性、科學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以及從企業所處的內外環境狀況對企業的供應商進行選擇評價,以實現建立“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
圖4 PS-DSS功能結構圖
四、結論
本文在對供應鏈合作伙伴評價選擇支持系統的設計思想,以及實現目標進行了簡單概述的基礎上,使用UML建立了供應鏈合作伙伴評價選擇支持系統的需求模型、業務活動模型和體系結構模型,接著給出了系統的功能結構圖,并且介紹了企業合作伙伴關系評價選擇支持系統中的伙伴定量評價子系統、定性評價子系統和合作伙伴管理子系統,給出了整個系統的設計思想,為實現該系統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供應鏈企業的決策者對合作伙伴關系做出評價和決策提供依據。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